立冬節氣是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立冬之后,田野里基本收割殆盡了,就剩下植物的殘殼——秸稈。“食而無味,棄之可惜。”我們該如何充分利用這些秸稈呢?今天,天氣網小編教大家一個秸稈快速腐熟還田技術,輕松獲得農家肥。
一、秸稈快速腐熟還田技術原理
秸稈快速腐熟還田技術是利用“秸稈速腐劑”將秸稈快速腐熟后再還田利用。秸稈速腐劑是高效生物制劑,含有大量有益的高溫高濕型微生物群體,可以產生活性很強的各種酶,具有很強的發酵能力,能迅速催化分解秸稈粗纖維,使之在短時間內轉化成有機肥。在催化分解過程中產生的酶還可消除土壤中的病原菌。
二、操作方法
使用秸稈速腐劑的關鍵技術是抓住“水足、藥勻、封嚴”六字要點。
1. 水足。按秸稈重量的1.8倍加水,使秸稈濕透,秸稈含水量約達到65%(把秸稈抓起用手擰,有水滴滴下即可),這是堆肥成敗的關鍵。
2. 藥勻。按秸稈重量的0.1%加速腐劑,另加0.5~0.8%的尿素調節碳氮比,亦可用10%的人、畜糞代替尿素。堆肥分3層,第1、2層各厚60厘米,第3層厚30~40厘米,分別在各層均勻撒速腐劑和尿素(或人、畜糞),用量比自下而上為4∶2∶2。
3. 封嚴。將秸稈堆垛成寬2米,高1.5~1.6米,長度不限,并用锨輕輕拍實(不可用腳踩),就地取泥(或塑料薄膜)封堆,泥厚2厘米左右,一定要封嚴,以防水分蒸發、堆溫擴散和養分揮發。
三、成肥施用
秸稈快速腐熟堆制成肥的肥料體積小、重量輕,便于坡耕地的運輸。肥料腐熟程度較高,有機質及養分含量高,緩效長效。主要用做基肥,一般每畝施用250公斤成肥,并根據作物需要配施化肥,有機無機配合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四、適宜條件
秸稈快速腐熟技術是一項高效快速、不受季節和地點的限制、堆制方法簡便、省工省力的新技術,在秸稈資源豐富的地區普遍適用,干草、鮮草均可利用。即可充分利用秸稈資源,又保護生態環境。
五、技術特點及效益分析
1.使用方便。可以就地堆制,不需加土,不需翻堆,一次成肥,省工、省力。
2.腐熟快。一般堆制3天后,堆溫即可達到50~70℃。通常情況下,鮮秸稈20天,干秸稈30天左右即可腐熟。
3.秸稈腐熟充分,質量好,肥分高。堆肥成肥有機質可達60%,且含有8.5~10%的氮、磷、鉀及微量元素,易被植物吸收。
4.滅殺病蟲。堆肥過程中的堆溫較高,能殺滅秸稈中的病菌、蟲卵及雜草種子,減輕病蟲草害及污染。速腐劑中含有多種高效有益微生物,能在堆制過程中和施入土壤后大量繁殖,抑制殺滅土壤中的致病真菌,減輕作物病害。
5. 成本低。一般每1000斤秸稈腐熟只需1斤秸稈速腐劑及5-8斤尿素。按畝還田250公斤秸稈腐熟成肥,則畝成本約5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