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瓶靠譜嗎?深度解析天氣預報瓶
作者:李汀 中國科學院博士后
前段時間,微博中頻繁收到一些關于“天氣瓶”的艾特,聽說各種走紅,問我是真是假。本著對粉絲負責的態度,貧尼決定去一探究竟!
天氣瓶,全名天氣預報瓶,又名風暴瓶,英文名StormGlass。
發明人說法不一,其中一位據說還是氣象學家RobertFitzroy——此人就是達爾文進行環球考察時乘坐的那艘“小獵犬號”的船長。他把蒸餾 水、樟腦、乙醇、硝酸鉀和氯化銨混合成溶液,密封在玻璃瓶子里。隨著天氣的變化,瓶子里溶液的結晶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觀察結晶就能預報天氣。
然后就是各種淘寶賣家的介紹,都說能預測天氣——“當瓶中液體清澈干凈,代表天氣晴朗;當瓶中液體混濁朦朧,代表天空多云陰郁;當瓶中出現大片結晶,代表將降溫甚至下雪。”(各家描述略有出入,總體上大同小異)
淘寶商家對天氣瓶不同天氣產生不同晶體變化的介紹
PS:不得不說,在淘寶搞調研真的太考驗人性了,鼠標神不守舍東點西點根本停不下來,調研結束后差點破產。
掐指一算:這頂多是個漂亮的溫度計! 首先,天氣雖然千變萬化,其實歸根結底不外乎是溫度、濕度和氣壓的變化。對于天氣瓶子而言,由于它是密閉的,所以濕度和氣壓無法施予影響,真正能對它產生作用的就只有溫度。
我們可以看看天氣瓶子號稱能預測出的幾種天氣:晴、陰、多云、降雪、暴風雪……這些天氣狀況,都并非只由氣溫這一個指標來主導。比如說,某地,冷空 氣來了,氣溫下降(這是天氣瓶能捕捉的),但到底會不會下雪,還取決于水汽輸送條件(這是天氣瓶不能捕捉的),所以天氣瓶子怎么可能判斷下雪呢?!還有 陰、晴、多云,這些天氣現象完全可能在同樣的氣溫條件下發生,其差別僅在于天空云量(晴為云量<30%,陰為云量>70%,中間的為多云),天氣瓶子又怎 么能獲取到天空云量信息呢?!
其次,既然天氣瓶子完全依賴于溫度變化,那顯然它就必須放在室外,才能與大氣溫度充分接觸。可是幾乎所有的廣告和介紹都沒有提示這一點,大部分圖片 也都是放置在室內——這倒也與它精巧脆弱的造型相符。在如今的居室條件下,室溫變化已經越來越小了,冬天有暖氣、夏天開空調,這種條件下,天氣瓶子連真實 的氣溫都反映不了,更別說再進階到天氣變化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算我們把天氣瓶子放在室外,就算室外的天氣瓶子真能反映出氣溫變化——那又怎樣?這能叫“預報”嗎?!
什么叫預報?現在是10℃,我跟你說,24小時后會變成20℃,這才叫預報!而天氣瓶子無非是現在已經20℃了,它用結晶的狀態反映出來而已,這可不是預報,這只是實測,其功能僅僅相當于一支漂亮的氣溫計——把抽象的水銀柱刻度,換成了具象的溶液結晶型而已。
等下!到底能不能實現溫度計的功能還且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