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污染,是指向清凈的水域流人生活和生產廢水,向清新的大氣中排人煤煙和工業廢氣,在正常的食品中混人有害的物質及菌類(如大腸菌)等等,均稱其為污染。
詞典釋義:

(1) [contaminate;besmear;defile;stain]∶使沾上臟物或有害物質
示例:放射物污染了整個地區
(2) [pollute]∶指受壞思想的影響
示例:心靈受污染
(3) [smear;involve]∶指誣陷或牽累
自然環境中混人對人體有害或破壞環境衛生、改變環境正常狀態的現象,謂之污染(pollution)。例如向清凈的水域流人生活和生產廢水,向清新的大氣中排人煤煙和工業廢氣,在正常的食品中混人有害的物質及菌類(如大腸菌)等等,均稱其為污染。
對水體而言,達到上述程度時,又稱為污染。最近,在國環境科學上對污染與污濁兩個詞的使用往往混同而不加區別,應注意確切地使用。
一次污染物
又稱“原生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或間接排入環境的污染物。如排入潔凈大氣和水體內的化學毒物、病毒等。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
二次污染物
也稱“次生污染物”。由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通常稱“一次污染物”)在環境中演化而成的新污染物。往往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更為嚴重。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氣相遇而生成的硫酸霧,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強十倍;發生光化學煙霧時,所產生的臭氧、甲醛和丙烯醛等二次污染物,對動植物和建筑材料有較大的危害。
空氣污染

[air pollution] 室外大氣中大量存在諸如塵埃、煙霧、煤氣、迷霧、氣味、煙氣或蒸汽等一種或多種沾污物,其特性及持續時間足以損害人類的健康或動植物的生活。
空氣污染(air pollution)空氣中某些物質的含量超過正常含量時,形成危害動、植物,影響其生存的現象。大氣中C0、NH3、SO2、H2S、Cl2、03和N02等物質的正常含量均在百萬分之一以下,對動、植物沒有明顯的不良影響。但19世紀以來,由于工業和交通運輸的發展,上述物質大量排入大氣,使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影響到動、植物生命活動乃至人體健康。 污染物的來源 有的來自自然界(如火山噴出的煙灰),有的來自人類活動,其中工業、交通運輸產生的廢氣是主要的污染源。
汽車尾氣污染
由汽車排放的廢氣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污染物為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鉛化合物、苯丙芘及固體顆粒物等。能引起光化學煙霧等。
大氣污染
因受污染而導致大氣質量下降的現象。系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排放的污染物所致。能引起大氣物理、化學狀況的變化并對人體、動植物及其他物體產生不良影響。可轉變成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放射性污染
由放射性物質造成的環境污染現象。主要污染物是核工業企業的排放物,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沉降物及自然界宇宙射線、放射性礦藏和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等。可通過食物鏈或直接對人體造成危害。
噪聲污染
[noise pollution] 由干擾或有害噪聲(如汽車或噴氣式飛機的噪聲)形成的環境污染
重金屬污染
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由采礦、廢氣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屬制品等人為因素所致。如日本的水俁病和痛痛病分別由汞污染和鎘污染所引起。其危害程度取決于重金屬在環境、食品和生物體中存在的濃度和化學形態。
排氣污染
汽車排放的有害氣體引起的空氣污染。主要有害氣體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二氧化硫等。因汽油品種、汽車載重量、發動機性能、道路狀況、氣象條件等因素,其數量和種類不同。由于汽車的排氣高度處于人的呼吸帶,故排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
射頻污染
射頻電磁輻射(發射頻率為3千赫至3×10?5兆赫)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常見的污染源為高空電視傳播發射塔、中短波及微波發射設備、高頻加熱設備及短波或超短波理療機等。
土壤污染
因受污染而使土壤質量惡化的現象。污染物主要來自污水灌溉、施藥、施肥、堆放(或填埋)廢物及大氣沉降等。既有礙于農業、林業、漁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又影響人類的健康。
白色污染
所謂“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于隨意亂丟亂扔,難于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
水污染

水體污染影響工業生產、增大設備腐蝕、影響產品質量,甚至使生產不能進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響人民生活,破壞生態,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損害很大。
環境污染:
(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人類活動使環境要素或其狀態發生變化,環境質量惡化,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人類的正常生活條件的現象。
簡言之,環境因受人類活動影響而改變了原有性質或狀態

例如大氣變污濁、水質變差、廢棄物堆積、噪聲、振動、惡臭等對環境的破壞都屬環境污染。由于環境污染,從而導致日照減弱,氣候異常,山野荒蕪,土壤沙化、鹽堿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自然災害頻繁,生物物種絕滅等。
環境污染的實質是人類活動中將大量的污染物排入環境,影響其自凈能力,降低了生態系統的功能。
說明:大自然(環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當環境被破壞的不能自凈、自我修復,的時候就造成了環境污染。
裝修污染
指裝飾材料、家具等含有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釋放到家居、辦公環境中造成的污染。國家今年頒布實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列出五種主要污染物:甲醛、苯、氨氣、揮發性有機物、放射性氡。
裝修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裝修污染物的釋放長達3-15年,它們的危害包括:
1)造成人體免疫功能異常、肝損傷、肝損傷及神經中樞受影響;
2)對眼、鼻、喉、上呼吸道和皮膚造成傷害;
3)引起慢性健康傷害,減少人的壽命;
4)嚴重的可引起致癌、胎兒畸形、婦女不孕癥等;
5)對小孩的正常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可導致白血病、記憶力下降、生長遲緩等;
6)對女性容顏肌膚的侵害,更是不在話下。由于甲醛對皮膚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接觸后會出現皮膚變皺、汗液分泌減少等癥狀。汗液分泌減少會阻礙毛孔內臟物和人體新陳代謝。
光污染
國際上一般將光污染分成3類,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污染。

(1)白亮污染。陽光照射強烈時,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磨光大理石和各種涂料等裝飾反射光線,明晃白亮、眩眼奪目。有研究發現,長時間在白色光亮污染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視網膜和虹膜都會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害,視力急劇下降,白內障的發病率高達45%;還使人頭昏心煩,甚至發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緒低落、身體乏力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
夏天,玻璃幕墻強烈的反射光進入附近居民樓房內,升高了室內溫度,影響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墻是半圓形的,反射光匯聚還容易引起火災。烈日下駕車行駛的司機會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墻反射光的突然襲擊,眼睛受到強烈刺激,很容易誘發車禍。
(2)人工白晝。夜幕降臨后,商場、酒店上的廣告燈、霓虹燈閃爍奪目,令人眼花繚亂。有些強光束甚至直沖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樣,即所謂人工白晝。在這樣的“不夜城”里,夜晚難以入睡,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物鐘,導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晝還會傷害鳥類和昆蟲;強光可能破壞昆蟲在夜間的正常繁殖過程。
(3)彩光污染。舞廳、夜總會安裝的黑光燈、旋轉燈、熒光燈以及閃爍的彩色光源構成了彩光污染。據測定,黑光燈所產生的紫外線強度大大高于太陽光中的紫外線,且對人體有害影響持續時間長。人如果長期接受這種照射,可誘發流鼻血、脫牙、白內障,甚至導致白血病和其他癌變。彩色光源讓人眼花繚亂,不僅對眼睛不利,而且干擾大腦中樞神經,使人感到頭暈目眩,出現惡心嘔吐、失眠等癥狀。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彩光污染不僅有損人的生理功能,還會影響心理健康。
人們普遍開始注意預防可能產生的光污染,目前我國已出臺一些相關法規,對城市建筑中玻璃幕墻的使用范圍、設計和制作安裝都有嚴格統一的技術標準。北京市2002年否決玻璃幕墻設計方案就有30余起,上海和南京等城市也對高層建筑的設計施工提出限制,防止產生新的光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