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內亞灣

幾內亞灣(英語:Gulf of Guinea;法語:Golfe de Guinée)位于非洲西岸,是大西洋的一部分。赤道與本初子午線在這里交匯。西起利比里亞的帕爾馬斯角,東止加蓬的洛佩斯角。面積153.3萬平方公里,體積459.2萬立方公里平均深度2996米,最大深度6363米。沿岸國家有利比里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蓬,以及灣頭的島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是非洲最大的海灣。

大陸架平均寬不到20海里,其西部急劇下降到深4,000米的幾內亞海盆,最深處達6,363米。
其沿岸國家有利比里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蓬,以及灣頭的島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5世紀歐洲殖民者入侵后,成為西非—美洲間的貿易通道,航運地位十分重要。
非洲有三個用幾內亞命名的國家,它們是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和赤道幾內亞。幾內亞灣的名字來自國名幾內亞。

幾內亞灣地處赤道帶,有幾內亞暖流自西向東流入,氣候濕熱,水溫25-26℃。鹽度34—3‰,近岸有尼日爾等大河注入,減為30‰。
大陸架平均寬不到20海里,其西部急劇下降到深4,000米的幾內亞海盆,最深處達6,363米。
沿岸多淺灘、瀉湖和茂密的紅樹林。大陸架上富藏石油。有鯡魚、沙丁魚、鯰魚、龍蝦等水產。主要港口有阿比讓、阿克拉、洛美、科托努、拉各斯、杜阿拉和利伯維爾等。
幾內亞灣的海岸線構成非洲板塊西部邊緣的一部分,與從巴西到圭亞那的南美海岸線明顯一致。
幾內亞灣的大陸棚幾乎一片狹窄,只有從塞拉利昂到幾內亞比紹的比熱戈斯群島(Bijagos Archipelago)間,以及比夫拉灣(bight of Biafra)內較寬,達160公里(100哩)。
幾內亞灣唯一的活火山地區是與坐落于喀麥隆共和國海岸的喀麥隆火山(高4,070公尺〔13,353?鍘?成一直線的島弧;這條島弧上的島嶼──費爾南多波(Fernando Po, 即比奧科〔Bioko〕)、普林西比(Principe)、圣多美(Sao Tome)和安諾本(Annobon)──在近海處一路往西南延伸724公里(450哩)。

幾內亞灣溫暖的熱帶海水因沿岸的河水流出物和降雨量多而含鹽度較低。這層溫暖的海水與較深、鹽度較高也較冷的海水之間,隔著一層淺淺的“溫躍層”(thermocline)──界于上、下水層之間、深度通常不及30公尺(100??的水層。
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大陸西部和中部的熱帶雨林氣候帶的兩側,一年分為明顯的干濕兩季。
濕季:風從海上吹來,降水豐富。稀樹草原上的草能長到2米高,樹上的枝葉嫩綠,可供草原上斑馬、長頸鹿、羚羊等植食動物的需要。這時也是獅、豹等肉食動物最活躍的季節。在已開墾的熱帶草原地區,濕季如降水及時,雨量充足,田里就能獲得好收成。
干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干燥少雨。稀樹草原上的高草,多焦黃枯萎,只剩下零星低矮的草叢,樹上的葉子全部枯落,野生動物成群遷往有水草的地方,田野耕作困難。有的年份,干季時間延長,或是連續幾年干旱,就會出現災荒。
礦產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不僅種類多,而且儲量大,其中不少礦產占世界重要地位。幾內亞灣地區出產鋁土最多,本區的石油資源,雖然不如西亞北非豐富,但幾內亞灣沿海地區石油的儲量也很可觀。尼日利亞是本區重要的石油生產國。
農業

漁業
相較于熱帶大西洋西部以及印度-太平洋生物地理區,幾內亞灣的海洋動植物種類較有限。這種物種較貧乏的現象肇因于以下兩個因素:
(1)因幾內亞洋流的海水鹽度低、濁度高而缺乏珊瑚礁生態系統;
(2)中新世(約2,500萬至500萬年前)氣候變冷期間,大西洋中可供熱帶動植物物種避難的地方遠較印度-太平洋區域為少。
石油
幾內亞灣是沿岸10多個國家及臨近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超過800億bbl,約占世界總儲量的10%。2001年全球新探明的80億bbl原油中有70億bbl出自幾內亞灣地區。同中東的波斯灣一樣,幾內亞灣正因石油而升溫,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
幾內亞灣資源潛力巨大,幾內亞灣探明擁有油氣資源的國家包括尼日利亞、赤道幾內亞、喀麥隆、加蓬、剛果(布)、安哥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及靠近幾內亞灣的乍得等國。2007年,尼日利亞石油日產量超過300萬bbl,而安哥拉也將達到200萬bbl。到2010年,尼日利亞探明的石油儲量達400億bbl。
幾內亞灣地區的石油資源主要為陸地、近海、深海和超深海四種類型。主要是部分海上開發,陸地石油資源基本上還未進行全面勘探,因此石油勘探和開采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石油對戰

一是新老勢力“對戰”。幾內亞灣石油儲量大(約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10%),含硫量少,屬于提煉成本低的高品質油,但石油開采基本被西方石油巨頭控制。二是新新勢力“對戰”。三是新勢力和當地勢力“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