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雨

凍雨(freezing rain)是由過冷水滴組成。當它在降落過程中遇到溫度低于攝氏零度的物體,迅速凍結成冰的降水現象。凍雨通常發生在初冬和冬末春初時節。

凍雨是由過冷水滴組成,當它在降落過程中迂到溫度低于0℃的物體或地面時,立即凍結成冰的降水。它是初冬和冬末春初時節的一種災害性天氣。嚴重的凍雨會壓斷樹木、電線桿,使通訊、供電中止,妨礙公路和鐵路交通,威脅飛機的飛行安全。
凍雨常發生在初冬和冬末早春時節。中國出現凍雨較多的地區是貴州省,其次是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蘇省及山東省、河北省、陜西省、甘肅省、遼寧省南部等地,其中山區比平原多,高山最多。

冷雨,寒雨。南朝 梁簡文帝《玄圃納涼詩》:“飛流如凍雨,夜月似秋霜。” 唐 宋? 《梅花賦》:“凍雨晚濕,夙露朝滋,又如 英 皇 泣于九疑。” 宋 蘇軾 《游三游洞》詩:“凍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屨凍蒼苔滑。” 清 黃景仁 《歲暮懷人》詩:“打窗凍雨翦燈風,擁鼻吟殘地火紅。” 茅盾 《虹》九:“彤云密布的長空此時灑下些輕輕飄飄的快要變成雪花的凍雨。冬的黑影已經在這里叩門了。”
?蠐輳?┯輟6場?潁?端滴摹繁疚?階鄭?┯暌逵ψ鰲?頡保?蛄階中我逑嘟??偶??就??鰲岸場薄!痘茨獻印だ磊ぱ怠罰骸叭裟酥劣諦?浦?爻??躚艚徽??搗齜紓?傭秤輳?鲆《?侵????斕兀??鷙D凇!?nbsp;高誘 注:“凍雨,暴雨也。” 唐 杜甫 《枯?埂肥?骸岸秤曷淞鶻海?宸綞峒啞?!幣槐咀鰲?nbsp;??nbsp;”。宋 黃庭堅 《書摩崖碑后》詩:“斷崖蒼蘚對立久,凍雨為洗前朝悲。” 清 唐孫華 《喜雨》詩:“山云既樓起,凍雨旋盆傾,高下?沾溉,溪壑皆?s泓。”
近地面低層有冷氣流,在3000米左右的層面上有暖濕氣流;當高低空的冷暖氣流配置,使得3000米上下的空氣層溫度高于0度,近地面的空氣溫度稍低于0℃時,這樣的大氣層結構,使得上層云中的冰晶和雪花,掉進比較暖一點的氣層,都變成液態水滴。再向下掉,又進入冷氣流層,逐漸轉變為過冷卻水滴,當它們正準備凍結的時候,已經接觸到冰冷的地面、電線桿等物體,轉眼形成堅實的“凍雨”。
即,凍雨開始時是以雪的形式從高空云層落下,在下降過程中遇到溫度高于結冰溫度的暖氣流層而完全融化為雨滴,而后在更低的高度上又遇到溫度低于攝氏零度的冷氣流層,此時雨滴不再凝結,而是形成過冷雨滴。過冷雨滴一旦遇到低于攝氏零度的任何物體就會立刻凝結,形成細長條狀的冰棱。
凍雨通常與冷暖氣流相遇有關;低于結冰溫度的冷氣流會進入暖氣流下方,為形成凍雨提供了條件。
氣候特征
凍雨厚度一般可達10~20毫米,最厚的有30~40毫米。
凍雨發生時,風力往往較大。
時間特征
凍雨大多出現在1月上旬至2月上、中旬的一個多月內,起始日期具有北早南遲,山區早、平原遲的特點,結束日則相反。
地域特征
凍雨以山地和湖區多見;中國南方多、北方少;潮濕地區多而干旱地區少;山區比平原多,高山最多。據統計,江淮流域的凍雨天氣,沿淮淮北2~3年一遇,淮河以南7~8年一遇。但在山區,山谷和山頂差異較大,山區的部分谷地幾乎沒有凍雨,而山勢較高處幾乎年年都有凍雨發生。
出現凍雨較多的地區是貴州省,其次是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蘇,以及山東、河北、陜西、甘肅、遼寧南部等地;新疆北部和天山地區、內蒙古中部和大興安嶺地區東部也會有凍雨出現。貴州是全國出現凍雨最多的省份,一般從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最容易出現凍雨的時候。貴州的威寧被譽為“凍雨之鄉”,威寧的常年凍雨日數可達44.6天。其中1月份最多,平均16.8天,常年12月平均有10.1天。
對凍雨的觀測是觀測站通過直接看到地表物體上的凝結現象來確定,目前(截止至2011年)還無法通過氣象雷達、多普勒儀或其他傳統的觀測法來觀測;但可以通過雷達來間接預計凍雨形成的可能性有多大。雷達信號的反射強度與降水的形式的半徑有關。雖然雨比雪反射信號更強,但由于雨滴的半徑比雪花小得多,因此從雪融化來的雨并不比之前雪的信號強多少。然而,在雪剛開始融化的氣流層,雪花半徑沒有太大變化并且雪花上出現水滴,兩者效應相加,導致此時的雷達信號的反射強度非常高。因此,在雷達屏幕上見到這種強反射信號,就意味著相應地區上空有暖氣流層并且有雪融化,該地區會有降雨或凍雨。如果此時地表溫度低于結冰溫度,就很有可能形成凍雨。
危害范圍

凍雨能毀壞電路、阻斷交通、壓斷樹木、損毀建筑、凍傷植物和牲畜。在凍雨嚴重的時候,1米長電線上的積冰可超過1公斤,兩根相距40米電桿上的一根電線,就會增加幾十公斤的額外負重,加上大風引起的震蕩,電線、電桿、鐵塔不堪重負,折彎斷裂,從而造成電力、通訊的大面積中斷。此外,凍雨在馬路上形成一層不易發覺的薄冰,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歷史災害
1955年,浙贛地區曾因“凍雨”倒毀電桿數百根,南潯、浙贛鐵路運輸一度中斷;
1987年11月和1989年12月,鄭州市先后兩次出現“凍雨”,受傷的就有200來人;
前蘇聯西南部地區,一次“凍雨”折毀、倒翻電桿近萬根,造成大面積的電訊中斷。
1972年2月底,中國出現一次大范圍的凍雨,廣州、長沙、南京、昆明、重慶、成都、貴陽等地至北京的電信一度中斷,造成的經濟損失極其嚴重。
1984年1月中旬后期,受強冷空氣影響,貴州、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不少地區出現凍雨天氣,造成電線斷線倒桿。貴州省的有線電話全部中斷,嚴重影響通訊工作。湖南輸電線積冰厚度在20毫米以上,一些高壓線路一 天溶冰5-6次。因受冰凍天氣影響,貴陽客車站停開長途車803班次,農村公共汽車間斷停開418班次。湖南長沙附近幾個縣停開班車339班次;僅臨武、資興兩縣折斷竹、木近500多萬根(棵)。貴州有10%提早抽苔的油菜受到凍害。
2008年1月,江西南昌曾因凍雨,市區3小時停電,火車因鐵軌凍冰無法駛出,進入南昌火車站,致使幾萬人擁堵在火車站。
2008年1月,湖南省遭遇凍雨,導致路面結冰,南北大動脈京珠高速湖南段出現交通堵塞。湖南郴州市電纜、電塔等大部分壓斷、倒塌,導致郴州市停水停電8天。
2011年1月1日至2日早晨,貴州、湖南等地持續出現雨雪天氣,貴州大部、湖南西部等地出現大范圍凍雨,受凍雨天氣影響,貴州省中北部地區大部出現道路結冰,多條公路因道路結冰實行臨時交通管制。湖南省湘西、湘北部分地區公路結冰嚴重,主要集中在懷化、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和岳陽的部分路段,交通部門采取了分流措施。

消除凍雨災害的方法,主要是在凍雨出現時,要及時把電線、電桿、鐵塔上的積冰敲刮干凈;在機場,要及時清理跑道和飛機上的積冰,在飛機上安裝除冰設備或干脆繞開凍雨區域飛行。
對于公路上的積冰,及時撒鹽溶冰,并組織人力清掃路面。如果發生事故,應當在事發現場設置明顯標志。在凍雨天氣里,人們應盡量減少外出,如果外出,要采取防寒保暖和防滑措施,行人要注意遠離或避讓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輛。司機朋友在凍雨天氣里要減速慢行,不要超車、加速、急轉彎或者緊急制動,應及時安裝輪胎防滑鏈。
2013年1月31日,北京混雜著冰粒和凍雨,導致路面濕滑,加上能見度很差,對交通影響很大。導致京承高速發生數十起車禍,機場高速雙向約50輛車連環車禍。北京望京往太陽宮的高架上100多輛車追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