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志著封建社會更趨完備的意識形態。元朝皇慶二年(1313)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標準取士,朱學定為科場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為宗”。朱學遂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強化了“三綱五?!保瑢笃诜饨ㄉ鐣淖兏铮鹆艘欢ǖ淖璧K作用。朱熹的學說,也對后來明朝王陽明的心學有深刻的影響。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學基礎上的突破。朱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響。
兩宋時期,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之大成,其功績為后世所稱道。其門人黃斡曾總結曰:“繼往圣將微之緒,啟前賢未發之機,辨諸儒之得失,辟異端之論謬,明天理,正人心,事業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埃ā缎袪睢罚┯衷唬骸白灾芤詠?,任傳道之意,得統之正者不過數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張子繼其絕,至先生而始著?!埃ㄍ希┣迦巳嫱赋觯骸爸聫V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江西之學,浙東永嘉之學,非不岸然,而終不能諱其偏。“(《宋元學案.晦翁學案》)這些評價雖屬溢美之辭,但真實地反映了朱熹在學術界的地位及其影響。朱熹死后,被謚為“文公“,贈寶謨閣直學士,又追封徽國公等。其思想被尊奉為官學,自元朝始,朱熹關于經學注釋著作成為科舉考試的依據。而其本身則與孔子圣人并提,稱為“朱子“。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朱熹之言,則成為不能更改的、絕對的權威。易學是是如此。朱熹撰《周易本義》列河洛、先天圖于卷首,又與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編撰《易學啟蒙》篤信和詮釋河洛、先天之學,后世皆以此立言,闡發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講,朱熹真正確立了河洛之學和先天之學在學界的地位而為后世大多易學家所認可。
朱熹十四歲,父去世,遵父遺命,他從學于父友胡原仲、劉致中、劉 沖。后劉致中以女許嫁朱熹。紹興十八年(1148年),十九歲朱熹登進士第。二十一年,受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二十三年,拜羅從 門人李侗為師。始知釋老之說為非,學問而就平實。二十七年,朱熹自同安棄官回故里,致力學術,歷二十余年。孝宗即位,曾多次召用,皆辭而不就。淳熙五年(1178年),四十九歲的朱熹出知南康軍,八年,改除提舉浙東常平鹽公事。光宗即位后,又知漳州、潭州。寧宗即位,除煥章閣待制兼待講。總之,朱熹一生自舉進士至死,凡五十年,經歷了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為寧宗講《大學》。其余四十年過著講學著書生活。其著作有《周易本義》、《啟蒙》、《蓍卦考誤》、《詩集傳》、《大學中庸章句》、《四書或問》、《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楚辭集注辨正》、《韓文考異》、《參同契考異》、《中庸輯略》、《孝經刊誤》、《小學書》、《通鑒綱目》、《宋名臣言行錄》、《家禮》、《近思錄》、《河南程氏遺書》、《伊洛淵源錄》等。此外,還有《文集》一百卷,《續集》十一卷,《別集》十卷,閡人輯錄的《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其易學思想主要集中在《周易本義》、《易學啟蒙》、《朱子語類》等書中。按朱熹《年譜》,《周易本義》成書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啟蒙》成書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據今人朱伯昆考證,“《本義》于《啟蒙》前,并未成書?!保ā兑讓W哲學史》中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年)此說可謂精確。需要說明的是,《易學啟蒙》雖列朱熹名下,而并非他一人所為,是他與蔡元定通力合作的結果。蔡元定學生翁易在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記載道:“晦庵疏釋《四書》,因先生論辨有所啟發者非一?!?、《語》、《孟》、《學》、《庸》之書,先生與之討論講貫則并馳其功焉?!兑讓W啟蒙》一書,先生研精覃思,屢年而后就,晦庵復刪潤之,始克成書?!保ā恫淌暇湃鍟肪硎住恫淌现T儒行實》)此“先生”是指蔡元定。翁易關于《易學啟蒙》是由蔡元定起稿、朱熹刪潤而成的記載,在《宋史》中有同論?!端问?蔡元定傳》曰:“熹疏釋《四書》,及為《易》、《詩傳》、《通鑒綱目》,畢竟與元定往復參訂?!秵⒚伞芬粫?,則屬元定起稿。”這一點同時在未熹的言論中可以得到印證。朱熹在給蔡元定信中說:“《啟蒙》修了末?早欲得之?!保ā段募?答蔡季通》)又說:“《啟蒙》所改是否?又天一地二一節,與天數五地數五相連,此是程子改定,當時不曾說破,今恐亦當添程說,乃明爾?”(《文集續集.答蔡季通》)朱熹在《啟蒙序》中也明言:“因與同志,頗輯舊聞,為書四篇,以示初學,使毋疑于其說云。”此“同志”即蔡元定?!盀闀钠敝小皶奔础秵⒚伞?。由此可知,翁易所記可信。
兩宋時期,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之大成,其功績為后世所稱道。其門人黃斡曾總結曰:“繼往圣將微之緒,啟前賢未發之機,辨諸儒之得失,辟異端之論謬,明天理,正人心,事業之大,又孰有加于此者?!埃ā缎袪睢罚┯衷唬骸白灾芤詠?,任傳道之意,得統之正者不過數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張子繼其絕,至先生而始著?!埃ㄍ希┣迦巳嫱赋觯骸爸聫V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矣。江西之學,浙東永嘉之學,非不岸然,而終不能諱其偏。“(《宋元學案.晦翁學案》)這些評價雖屬溢美之辭,但真實地反映了朱熹在學術界的地位及其影響。朱熹死后,被謚為“文公“,贈寶謨閣直學士,又追封徽國公等。其思想被尊奉為官學,自元朝始,朱熹關于經學注釋著作成為科舉考試的依據。而其本身則與孔子圣人并提,稱為“朱子“。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朱熹之言,則成為不能更改的、絕對的權威。易學是是如此。朱熹撰《周易本義》列河洛、先天圖于卷首,又與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編撰《易學啟蒙》篤信和詮釋河洛、先天之學,后世皆以此立言,闡發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講,朱熹真正確立了河洛之學和先天之學在學界的地位而為后世大多易學家所認可。
朱熹十四歲,父去世,遵父遺命,他從學于父友胡原仲、劉致中、劉 沖。后劉致中以女許嫁朱熹。紹興十八年(1148年),十九歲朱熹登進士第。二十一年,受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二十三年,拜羅從 門人李侗為師。始知釋老之說為非,學問而就平實。二十七年,朱熹自同安棄官回故里,致力學術,歷二十余年。孝宗即位,曾多次召用,皆辭而不就。淳熙五年(1178年),四十九歲的朱熹出知南康軍,八年,改除提舉浙東常平鹽公事。光宗即位后,又知漳州、潭州。寧宗即位,除煥章閣待制兼待講。總之,朱熹一生自舉進士至死,凡五十年,經歷了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為寧宗講《大學》。其余四十年過著講學著書生活。其著作有《周易本義》、《啟蒙》、《蓍卦考誤》、《詩集傳》、《大學中庸章句》、《四書或問》、《論語集注》、《孟子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楚辭集注辨正》、《韓文考異》、《參同契考異》、《中庸輯略》、《孝經刊誤》、《小學書》、《通鑒綱目》、《宋名臣言行錄》、《家禮》、《近思錄》、《河南程氏遺書》、《伊洛淵源錄》等。此外,還有《文集》一百卷,《續集》十一卷,《別集》十卷,閡人輯錄的《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其易學思想主要集中在《周易本義》、《易學啟蒙》、《朱子語類》等書中。按朱熹《年譜》,《周易本義》成書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啟蒙》成書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據今人朱伯昆考證,“《本義》于《啟蒙》前,并未成書?!保ā兑讓W哲學史》中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年)此說可謂精確。需要說明的是,《易學啟蒙》雖列朱熹名下,而并非他一人所為,是他與蔡元定通力合作的結果。蔡元定學生翁易在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記載道:“晦庵疏釋《四書》,因先生論辨有所啟發者非一?!?、《語》、《孟》、《學》、《庸》之書,先生與之討論講貫則并馳其功焉?!兑讓W啟蒙》一書,先生研精覃思,屢年而后就,晦庵復刪潤之,始克成書?!保ā恫淌暇湃鍟肪硎住恫淌现T儒行實》)此“先生”是指蔡元定。翁易關于《易學啟蒙》是由蔡元定起稿、朱熹刪潤而成的記載,在《宋史》中有同論?!端问?蔡元定傳》曰:“熹疏釋《四書》,及為《易》、《詩傳》、《通鑒綱目》,畢竟與元定往復參訂?!秵⒚伞芬粫?,則屬元定起稿。”這一點同時在未熹的言論中可以得到印證。朱熹在給蔡元定信中說:“《啟蒙》修了末?早欲得之?!保ā段募?答蔡季通》)又說:“《啟蒙》所改是否?又天一地二一節,與天數五地數五相連,此是程子改定,當時不曾說破,今恐亦當添程說,乃明爾?”(《文集續集.答蔡季通》)朱熹在《啟蒙序》中也明言:“因與同志,頗輯舊聞,為書四篇,以示初學,使毋疑于其說云。”此“同志”即蔡元定?!盀闀钠敝小皶奔础秵⒚伞?。由此可知,翁易所記可信。
上一篇: 趙子昂 | 下一篇: 朱彝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