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知屬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后出詞人之冠”。有詩《感遇》12首,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聯,更是他高潔情操的寫照。另外,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如:《望月懷遠》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
張九齡是開元時期的賢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個由嶺南書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溫雅,風儀甚整,時人譽為“曲江風度”。即使罷相后,如有人向玄宗舉薦人才,玄宗輒問道:“其人風度得如九齡否?”開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漸漸沉迷享樂,疏遠賢人。在小人得志的兇險政情下,張九齡能守正嫉邪,剛直敢言,成為安史之亂前最后一位公忠體國、舉足輕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堅拒武惠妃的賄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陰謀;他也曾反對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為相,以至屢忤玄宗意,終于罷相。他目光遠大,曾言安祿山“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后患”[1],然而不為玄宗采納。后來安史亂起,玄宗倉皇入蜀時,憶起九齡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上一篇: 趙翼 | 下一篇: 周必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