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
明昌元年庚戌(1190) 一歲,生于秀容,出生七月,即過繼與其叔元格。
承安元年丙辰(1196) 七歲,始學(xué)為詩,有神童之稱。
泰和三年癸亥(1203) 十四歲,從郝天挺問學(xué)。
金宣宗
貞祐二年甲戌(1214) 二十五歲,蒙古軍圍燕京。五月,自燕京遷都汴京。亂后避兵至汴京。作石嶺關(guān)所見》《梁園春》等。
貞祐三年乙亥(1215) 二十六歲,蒙古軍攻陷燕京。作《過晉陽故城書事》等
貞祐四年丙子(1216) 二十七歲,二月,蒙古軍圍太原。夏,奉母移居河南三鄉(xiāng)。十月,蒙古軍破潼關(guān)入河南。作《老樹》等。
興定元年丁丑(1217) 二十八歲,家居三鄉(xiāng)。作《論詩三十首》等。
興定二年戊寅(1218) 二十九歲,自三鄉(xiāng)移居河南登封。十月,蒙古軍攻陷太原、平陽。作《秋懷》等。
興定四年庚辰(1220) 三十一歲,夏,游洛陽。作《西園》等。
興定五年辛巳(1221) 三十二歲,在汴京登進(jìn)士第。座主為趙秉文。作《家山歸夢圖》等。
元光二年癸未(1223) 三十四歲,夏,過昆陽。作《昆陽》等。
金哀宗
正大元年甲申(1224) 三十五歲,五月,應(yīng)宏詞科合格,權(quán)國史院編修。從京中文人游。作《野菊座主閑閑公命作》等。
正大二年乙酉(1225) 三十六歲,夏,辭史院職,歸登封。著《杜詩學(xué)引》。作《飲酒》《后飲酒》《南溪》《潁亭留別》《少室南原》《潁亭》《梁縣道中》《橫波亭》等。
正大三年丙戌(1226) 三十七歲,任河南鎮(zhèn)平縣令。
正大四年丁亥(1227) 三十八歲,改官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令。作《宿菊潭》等
正大五年戊子(1228) 三十九歲,金將領(lǐng)元顏彝在大昌原擊敗蒙古軍。作《張主簿草堂賦大雨》《別程女》《長壽山居元夕》等。
正大六年已丑(1229) 四十歲歲,服母喪,閑居內(nèi)鄉(xiāng)白鹿原。著《東坡詩雅引》。作《山居》《范寬秦川圖》《赤壁圖》等。
正大七年庚寅(1230) 四十一歲,閑居白鹿原。應(yīng)鄧州帥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作《被檄夜赴鄧州幕府》《鄧州城樓》等。
正大八年辛卯(1231) 四十二歲,正月,蒙古軍圍鳳翔。四月,陷之。八月,赴汴京,任尚書都尚掾。作《岐陽三首》《雨后丹鳳門登眺》《李屏山挽章》等。
天興元年壬辰(1232) 四十三歲,三月,蒙古軍圍汴京。十二月十六日,金哀宗出奔河北。在汴京,任左司都事。作《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眼中》等。
天興二年癸巳(1233) 四十四歲,四月,金朝守將崔立以汴京降蒙古。擢為左右司員外郎,參與《功德碑》事件。被蒙古軍拘管出京至聊城。作《俳體雪香亭雜詠》《癸巳 四 月二十九日出京》《癸巳五月三日北渡》《續(xù)小娘歌》等。
天興三年甲午(1234) 四十五歲,正月,蒙古與南宋聯(lián)軍陷蔡州。哀宗自殺。金亡。六月,崔立被刺殺。在聊城。作《即事》《喜彥深過聊城》《秋夜》《十二月六日》《夢歸》
《甲午除夜》等。
蒙古
太宗七年乙未(1235) 四十六歲,移居山東冠氏縣。七月,游濟(jì)南。作《學(xué)東坡移居》《泛舟大明湖》等。
太宗九年丁酉(1237) 四十八歲,秋,暫歸忻州。冬,還冠氏。作《游黃華山》《衛(wèi)州感事》《羊腸坂》等。
太宗十年戊戌(1238) 四十九歲,夏,至東平。秋,攜家歸鄉(xiāng),途中暫寓濟(jì)源。作《出東平》等。
太宗十一年已亥(1239) 五十歲,夏,發(fā)濟(jì)源,越太行山,歸忻州。家居讀書山。作《初挈家還讀書山雜詩》《外家南寺》等。
太宗十二年庚子(1240) 五十一歲,家居。作《東山》《九日讀書山》等。
太宗十三年辛丑(1241) 五十二歲,北游雁門、應(yīng)州、渾源等地。作《杏花二首》《雁門道中書所見》等
蒙古
乃馬真后二年癸卯(1243) 五十四歲,秋,應(yīng)耶律等之邀,赴燕京。冬,歸忻州。作《出都二首》等。
乃馬真后三年甲辰(1244) 五十五歲,秋,至燕京。歸途中游洛陽。作《洛陽》等
蒙古
海迷失后元年戊申(1248) 六十歲,夏,至真定,籌備刻刊《中州集》。作《自題中州集后》《客意》《種松》《鎮(zhèn)州與文舉百一飲》等。
蒙古憲宗二年壬子(1252) 六十三歲,居真定獲鹿。作《壬子寒食》等。
蒙古憲宗四年甲寅(1254) 六十五歲,夏六月,游五臺山。作《臺山雜吟》等。
蒙古憲宗五年乙卯(1255) 六十六歲,《中州集》出版。游汴京。作《出都》等。
蒙古憲宗七年丁巳(1257) 六十八歲, 九月,卒于獲鹿。
明昌元年庚戌(1190) 一歲,生于秀容,出生七月,即過繼與其叔元格。
承安元年丙辰(1196) 七歲,始學(xué)為詩,有神童之稱。
泰和三年癸亥(1203) 十四歲,從郝天挺問學(xué)。
金宣宗
貞祐二年甲戌(1214) 二十五歲,蒙古軍圍燕京。五月,自燕京遷都汴京。亂后避兵至汴京。作石嶺關(guān)所見》《梁園春》等。
貞祐三年乙亥(1215) 二十六歲,蒙古軍攻陷燕京。作《過晉陽故城書事》等
貞祐四年丙子(1216) 二十七歲,二月,蒙古軍圍太原。夏,奉母移居河南三鄉(xiāng)。十月,蒙古軍破潼關(guān)入河南。作《老樹》等。
興定元年丁丑(1217) 二十八歲,家居三鄉(xiāng)。作《論詩三十首》等。
興定二年戊寅(1218) 二十九歲,自三鄉(xiāng)移居河南登封。十月,蒙古軍攻陷太原、平陽。作《秋懷》等。
興定四年庚辰(1220) 三十一歲,夏,游洛陽。作《西園》等。
興定五年辛巳(1221) 三十二歲,在汴京登進(jìn)士第。座主為趙秉文。作《家山歸夢圖》等。
元光二年癸未(1223) 三十四歲,夏,過昆陽。作《昆陽》等。
金哀宗
正大元年甲申(1224) 三十五歲,五月,應(yīng)宏詞科合格,權(quán)國史院編修。從京中文人游。作《野菊座主閑閑公命作》等。
正大二年乙酉(1225) 三十六歲,夏,辭史院職,歸登封。著《杜詩學(xué)引》。作《飲酒》《后飲酒》《南溪》《潁亭留別》《少室南原》《潁亭》《梁縣道中》《橫波亭》等。
正大三年丙戌(1226) 三十七歲,任河南鎮(zhèn)平縣令。
正大四年丁亥(1227) 三十八歲,改官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令。作《宿菊潭》等
正大五年戊子(1228) 三十九歲,金將領(lǐng)元顏彝在大昌原擊敗蒙古軍。作《張主簿草堂賦大雨》《別程女》《長壽山居元夕》等。
正大六年已丑(1229) 四十歲歲,服母喪,閑居內(nèi)鄉(xiāng)白鹿原。著《東坡詩雅引》。作《山居》《范寬秦川圖》《赤壁圖》等。
正大七年庚寅(1230) 四十一歲,閑居白鹿原。應(yīng)鄧州帥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作《被檄夜赴鄧州幕府》《鄧州城樓》等。
正大八年辛卯(1231) 四十二歲,正月,蒙古軍圍鳳翔。四月,陷之。八月,赴汴京,任尚書都尚掾。作《岐陽三首》《雨后丹鳳門登眺》《李屏山挽章》等。
天興元年壬辰(1232) 四十三歲,三月,蒙古軍圍汴京。十二月十六日,金哀宗出奔河北。在汴京,任左司都事。作《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眼中》等。
天興二年癸巳(1233) 四十四歲,四月,金朝守將崔立以汴京降蒙古。擢為左右司員外郎,參與《功德碑》事件。被蒙古軍拘管出京至聊城。作《俳體雪香亭雜詠》《癸巳 四 月二十九日出京》《癸巳五月三日北渡》《續(xù)小娘歌》等。
天興三年甲午(1234) 四十五歲,正月,蒙古與南宋聯(lián)軍陷蔡州。哀宗自殺。金亡。六月,崔立被刺殺。在聊城。作《即事》《喜彥深過聊城》《秋夜》《十二月六日》《夢歸》
《甲午除夜》等。
蒙古
太宗七年乙未(1235) 四十六歲,移居山東冠氏縣。七月,游濟(jì)南。作《學(xué)東坡移居》《泛舟大明湖》等。
太宗九年丁酉(1237) 四十八歲,秋,暫歸忻州。冬,還冠氏。作《游黃華山》《衛(wèi)州感事》《羊腸坂》等。
太宗十年戊戌(1238) 四十九歲,夏,至東平。秋,攜家歸鄉(xiāng),途中暫寓濟(jì)源。作《出東平》等。
太宗十一年已亥(1239) 五十歲,夏,發(fā)濟(jì)源,越太行山,歸忻州。家居讀書山。作《初挈家還讀書山雜詩》《外家南寺》等。
太宗十二年庚子(1240) 五十一歲,家居。作《東山》《九日讀書山》等。
太宗十三年辛丑(1241) 五十二歲,北游雁門、應(yīng)州、渾源等地。作《杏花二首》《雁門道中書所見》等
蒙古
乃馬真后二年癸卯(1243) 五十四歲,秋,應(yīng)耶律等之邀,赴燕京。冬,歸忻州。作《出都二首》等。
乃馬真后三年甲辰(1244) 五十五歲,秋,至燕京。歸途中游洛陽。作《洛陽》等
蒙古
海迷失后元年戊申(1248) 六十歲,夏,至真定,籌備刻刊《中州集》。作《自題中州集后》《客意》《種松》《鎮(zhèn)州與文舉百一飲》等。
蒙古憲宗二年壬子(1252) 六十三歲,居真定獲鹿。作《壬子寒食》等。
蒙古憲宗四年甲寅(1254) 六十五歲,夏六月,游五臺山。作《臺山雜吟》等。
蒙古憲宗五年乙卯(1255) 六十六歲,《中州集》出版。游汴京。作《出都》等。
蒙古憲宗七年丁巳(1257) 六十八歲, 九月,卒于獲鹿。
上一篇: 李煜 | 下一篇: 劉采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