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當過中央和地方官,都盡心竭誠,兢兢業業,關心國家興亡,關心民生疾苦,所以政治聲譽非常高。當他罷職鎮平縣令,時元宵佳節,百姓老老少少對他戀戀不會,敬酒惜別。在內鄉縣令任上時,他“勞撫流亡,邊境寧謐”,所以當他因母親去世,按照傳統禮制為其母親罷官守孝3年“丁內艱”時,“吏民懷之”贊許他:“元好問勞撫流亡,循史也,不當徒以詩人自之”。他任南陽縣令時,為當地人民爭得減3年賦稅,發展生產,使人民有休養復蘇之望。所以河南志書稱他“知南陽縣,善政尤著”。《南陽縣志》記載:“南陽大縣,兵民十余萬,(元好問)帥府令鎮撫,甚存威惠”。
元好問十分重視和努力保護人才,喜歡獎掖后進。金哀宗天興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問即向當時任蒙古國中書令的耶律楚材推薦了54個中原秀士王若虛、王鶚、楊奐、張德輝、高鳴、李治、劉祁、杜仁杰、張仲經、商挺等,請來耶律楚材予以保護和任用。而經他教育或指授出來的文壇名手如郝經、王惲、許楫、王思廉、孟琪、徐琰、郝繼先、閻復等多人。尤其是他保護和教育白樸的故事一直傳為文壇佳話。白樸之所以后來能成為元曲四大家之一,為白樸的《天籟集》作序的王博文認為,這與元好問的教導分不開:“遺山之后,樂府名家者何人?殘膏剩馥,化為神奇,亦于太素(白樸字)集中見之矣。然則繼遺山者,不屬太素而奚屬哉!”
元好問十分重視和努力保護人才,喜歡獎掖后進。金哀宗天興二年(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初,元好問即向當時任蒙古國中書令的耶律楚材推薦了54個中原秀士王若虛、王鶚、楊奐、張德輝、高鳴、李治、劉祁、杜仁杰、張仲經、商挺等,請來耶律楚材予以保護和任用。而經他教育或指授出來的文壇名手如郝經、王惲、許楫、王思廉、孟琪、徐琰、郝繼先、閻復等多人。尤其是他保護和教育白樸的故事一直傳為文壇佳話。白樸之所以后來能成為元曲四大家之一,為白樸的《天籟集》作序的王博文認為,這與元好問的教導分不開:“遺山之后,樂府名家者何人?殘膏剩馥,化為神奇,亦于太素(白樸字)集中見之矣。然則繼遺山者,不屬太素而奚屬哉!”
上一篇: 李煜 | 下一篇: 劉采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