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勉(1216—1262),乳名二郎,學名沖,因避諱改名勉,字述之、成一,號蜚卿、飛卿,古天德鄉(今江西宜豐縣新莊鎮)靈源村人。宋嘉定9年(1216)生,初生時,曾被棄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號“雪坡”以志不忘。
據《新昌縣志》載,姚勉“少穎悟,日誦數千言,居常作文有魁天下之志”。稍大,移居豐城龍鳳州海覺寺,從江西詩派著名詩人樂雷發習文。淳祐12年(1252)中舉,寶祐元年(1253)進士及弟,廷對第一,點為狀元。先后授承事郎,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節度判官、太子舍人,沂靖王府教授。景定3年(1262),授處州通判,因病而未能赴任,當年謝世,年僅47歲,墓葬豐城燕坑鄒家山。妻鄒竹莊為豐城名儒鄒春谷長女,早逝,繼而姚勉又續鄒竹莊妹鄒梅莊為妻。二女均才貌雙全,誥封宜人。
姚勉學識淵博,富有文才,對程朱理學研究很深,曾被清文化殿大學士朱軾譽為“五鹽之杰出者”。姚勉一生文章頗豐,有《雪坡文集五十卷》傳世,后被收入《四庫全書》和《豫章從書》,為研究南宋后期歷史,尤其是江西風情提供了珍貴史料。姚勉的詩作文辭典雅,韻律優美,富于很強的人民性;其文則以風格古樸、文辭犀利、論理透徹見長。方逢辰曾贊其文“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并將其與高安的胡仲云、劉元高、和新昌的黃夢元稱為“錦江四俊”,姚勉與漢之梅福、晉之陶淵明并稱宜豐三大先賢,并建“三賢祠”祀之。
姚勉具有很高的政治見解,初次與宋理宗廷對時,“言朝政綱領,惟在用人、聽言,兼及守帥數易之弊。群小聞者側目。”(見胡思敬《鹽乘》);《四庫全書總目》對其文評價道:“觀其所上封事、奏札以及廷對諸篇,論時政之謬、辨宰相之奸,皆侃侃而不阿”。
姚勉為人正直,剛正不阿。寶祐4年(1256),奸相丁大全委派其同黨袁玠為九江制置副使,造成江防危機,朝野上下怨聲鼎沸,太學生陳宗等伏闕上書進行揭露、抨擊,遭到丁大全及其同黨打擊陷害。姚勉時任秘書省正字,官階并不高,但他全然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上書彈劾丁大全、袁玠等,指控丁大全等“朋奸罔上”,規勸宋理宗予以嚴究以伸國法,整個朝野為之震動,然而姚勉也因之被罷官。開慶元年(1259),丁大全終于下臺,吳潛入相,姚勉召為校書郎兼沂清王府教授,太子舍人,時逢忽必烈攻鄂州,奸臣賈似道派心腹入元營求和并稱臣納貢,后又加官右丞相。于是姚勉借與太子講《周易》之機,針貶賈似道,遭賈似道罷黜。姚勉在其為官任上,兩次斗奸相,也兩次被罷官,然而其忠耿卻受到朝野稱贊。方逢辰稱他“磊落有奇節”,文及翁稱其“憤世嫉邪,排奸指佞,磊磊落落”、“生而存,不隨死而止”。
姚勉在吳潛病逝后,杜絕了仕途之心,從此閉門讀書,為后人留下了《雪坡文集》這份寶貴文化遺產。
上一篇: 楊纘 | 下一篇: 葉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