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時期,姚崇做過好幾任州刺史;睿宗時,他也做了好幾個州的刺史或長史。在做方官的時候,他政績卓著,有的地方還樹立碑刻,記載他的功德。然而這在姚崇一生中不占重要地位,對當時的大局也沒有產生多大影響。
在武則天的時候,姚崇做過相王府長史。相王就是后來的睿宗。睿宗立即任命姚崇為宰相。這時,太平公主干預朝政,而且頗有勢力。太平公主是睿宗的妹妹,武則天的親生女兒,長得也特別象武則天,一貫深受武則天的寵愛。她也要走武則天的老路,要當女皇帝。為了防患于未然,姚崇與宋璟聯名上奏,建議將太平公主搬到洛陽去住,并將幾個掌握兵權的王派到地方上去當刺史。昏庸無能的中宗,竟如實地將這些話轉告給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太子李隆基(即后來的玄宗)慌了手腳,就爭取主動,指控姚崇等挑撥皇上與兄妹之間的關系,應加懲處。于是,姚崇被貶為州刺史。
太平公主的勢力越來越膨脹,活動也越來越肆無忌憚。玄宗再也按捺不住了,乃瞞著睿宗,一舉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清除掉。先天二年(713年),玄宗到新豐(治所在今陜西臨潼東北)講武(類似現代的軍事檢閱)。按照傳統,皇帝出巡,方圓三百里內的州郡長官都得到行在(皇帝行營)去朝見。這時姚崇任同州(治所在今陜西大荔縣)刺史,而且又得到玄宗的秘密召喚,是非去不可的。姚崇到的時候,玄宗正在打獵。玄宗問他會不會此道,他說,他從小就會,到二十歲時,常以呼鷹逐獸為樂,所以人雖老還能行,于是就參加了玄宗的打獵行列。他在獵場上馳逐自如,要快即快,要慢即慢,處處都使得玄宗滿意,喜歡。罷獵之后,玄宗征求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他侃侃而談,不知疲倦。玄宗聽了,說道:“你應當做我的宰相。”姚崇知道玄宗胸襟比較寬廣,而且銳意圖治,就故意激他一下,沒有立即行禮謝恩。玄宗很是奇怪。姚崇說:“我有十點意見要上奏,陛下考慮,如果做不到,那我這個宰相就不能做。”玄宗要他說出來看看。
姚崇所說的十條,大意是:第一,自你當皇帝以來,朝廷以嚴刑峻法治理天下;我請求圣上,改成以仁義先行,可以嗎?玄宗說:“我衷心希望你這么做。”第二,朝廷自在青海被吐蕃(古藏族)戰敗以來,從來沒有后悔之意;我請求在數十年內不求邊功,可以嗎?玄宗說:“行;”第三,自從則天太后臨朝稱制以來,往往由宦官代表朝廷發言;我請求今后不要讓宦官參與公事,可以嗎?玄宗說:“這個問題我考慮很久了。”第四,自從武氏諸親竊據顯官要職,繼之以韋庶人(中宗的皇后,被清除后去掉皇后稱號)、安樂公主(中宗、韋庶人的女兒,與韋庶人一起被鏟除)、太平公主用事,官場秩序混亂;我請求以后不準國戚在朝廷要害部門做官,以前巧立名目任命的官吏一律撤銷不算,可以嗎?玄宗說:“我老早就立志要這么做。”第五,近來,親近佞幸之徒,觸犯法律的,都因為是寵臣而免予懲處;我請求以后依法辦事,可以嗎?玄宗說:“對于這種現象,我早就是切齒痛恨的。”第六,近年以來,那些豪家大族,‘憑著同鄉的關系,向上送禮行賄,以至公卿、方鎮們也這么干;我請求除租、庸、調等賦稅而外,其它一切攤派都要杜絕,可以嗎?玄宗說;“愿意這么做。”第七,武后造福先寺,中宗造圣善寺,上皇(睿宗)造金仙、玉真觀,皆耗資巨萬,坑害百姓;我請求禁止建造寺觀宮殿,可以嗎?玄宗說:“我一看到這些現象,心里就不安,又怎么敢再這樣干呢?”第八,前朝皇帝玩弄大臣,有損于君臣之間互相筍敬的常禮;我希望陛下對臣下以禮相待,可以嗎?玄宗說:“事情就應該這么辦,有什么不可以的呢?”第九,前朝大臣直言進諫者,有的就丟了性命,從而忠臣都感到灰心;我請求,凡是做臣子的,都可以犯顏直諫,無所忌諱,可以嗎?玄宗說:“我不但能夠容忍臣下這樣對。待我,而且還可以按照忠言去做。”第十,西漢與東漢,外戚亂政,后世感到寒心,而我們唐朝的外戚專政,則更加厲害;我請求陛下將我朝的這種事情寫在史冊上,永遠作為前車之鑒,成為萬世不能重犯之法,可以嗎?玄宗聽了,情緒久久不能平靜,說道:“此事誠可謂是刻肌銘骨之事啊!”第二天,就正式任命姚崇為宰相。
宋朝司馬光寫《資治通鑒》時,對姚崇的上述言論持半信半疑態度,所以只極為概括地提了幾句,這未免有點過分拘謹。姚崇在武則天時,就做過相王府長史,早就認識相王的兒子李隆基,他在得到他的密召之后,將自己多年的親身感受,略加整理,并當面陳述,是完全可能的,不應當懷疑。而且前節所說他對武則天的態度,那主要是就肯定方面而言的,其實,他對武則天并不是一概肯定,而是也有否定的一方面。特別是對于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及她們的黨羽們的胡作非為,他更是深惡痛絕。他是唐王朝的一個忠臣,也是一個頭腦清醒、注重實際、懷有理想的封建政治家,在他看來,唐朝要振興,就必須清除掉那些多年積存下來的流弊,這樣國家繁榮才有希望。
在武則天的時候,姚崇做過相王府長史。相王就是后來的睿宗。睿宗立即任命姚崇為宰相。這時,太平公主干預朝政,而且頗有勢力。太平公主是睿宗的妹妹,武則天的親生女兒,長得也特別象武則天,一貫深受武則天的寵愛。她也要走武則天的老路,要當女皇帝。為了防患于未然,姚崇與宋璟聯名上奏,建議將太平公主搬到洛陽去住,并將幾個掌握兵權的王派到地方上去當刺史。昏庸無能的中宗,竟如實地將這些話轉告給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大怒,太子李隆基(即后來的玄宗)慌了手腳,就爭取主動,指控姚崇等挑撥皇上與兄妹之間的關系,應加懲處。于是,姚崇被貶為州刺史。
太平公主的勢力越來越膨脹,活動也越來越肆無忌憚。玄宗再也按捺不住了,乃瞞著睿宗,一舉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清除掉。先天二年(713年),玄宗到新豐(治所在今陜西臨潼東北)講武(類似現代的軍事檢閱)。按照傳統,皇帝出巡,方圓三百里內的州郡長官都得到行在(皇帝行營)去朝見。這時姚崇任同州(治所在今陜西大荔縣)刺史,而且又得到玄宗的秘密召喚,是非去不可的。姚崇到的時候,玄宗正在打獵。玄宗問他會不會此道,他說,他從小就會,到二十歲時,常以呼鷹逐獸為樂,所以人雖老還能行,于是就參加了玄宗的打獵行列。他在獵場上馳逐自如,要快即快,要慢即慢,處處都使得玄宗滿意,喜歡。罷獵之后,玄宗征求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他侃侃而談,不知疲倦。玄宗聽了,說道:“你應當做我的宰相。”姚崇知道玄宗胸襟比較寬廣,而且銳意圖治,就故意激他一下,沒有立即行禮謝恩。玄宗很是奇怪。姚崇說:“我有十點意見要上奏,陛下考慮,如果做不到,那我這個宰相就不能做。”玄宗要他說出來看看。
姚崇所說的十條,大意是:第一,自你當皇帝以來,朝廷以嚴刑峻法治理天下;我請求圣上,改成以仁義先行,可以嗎?玄宗說:“我衷心希望你這么做。”第二,朝廷自在青海被吐蕃(古藏族)戰敗以來,從來沒有后悔之意;我請求在數十年內不求邊功,可以嗎?玄宗說:“行;”第三,自從則天太后臨朝稱制以來,往往由宦官代表朝廷發言;我請求今后不要讓宦官參與公事,可以嗎?玄宗說:“這個問題我考慮很久了。”第四,自從武氏諸親竊據顯官要職,繼之以韋庶人(中宗的皇后,被清除后去掉皇后稱號)、安樂公主(中宗、韋庶人的女兒,與韋庶人一起被鏟除)、太平公主用事,官場秩序混亂;我請求以后不準國戚在朝廷要害部門做官,以前巧立名目任命的官吏一律撤銷不算,可以嗎?玄宗說:“我老早就立志要這么做。”第五,近來,親近佞幸之徒,觸犯法律的,都因為是寵臣而免予懲處;我請求以后依法辦事,可以嗎?玄宗說:“對于這種現象,我早就是切齒痛恨的。”第六,近年以來,那些豪家大族,‘憑著同鄉的關系,向上送禮行賄,以至公卿、方鎮們也這么干;我請求除租、庸、調等賦稅而外,其它一切攤派都要杜絕,可以嗎?玄宗說;“愿意這么做。”第七,武后造福先寺,中宗造圣善寺,上皇(睿宗)造金仙、玉真觀,皆耗資巨萬,坑害百姓;我請求禁止建造寺觀宮殿,可以嗎?玄宗說:“我一看到這些現象,心里就不安,又怎么敢再這樣干呢?”第八,前朝皇帝玩弄大臣,有損于君臣之間互相筍敬的常禮;我希望陛下對臣下以禮相待,可以嗎?玄宗說:“事情就應該這么辦,有什么不可以的呢?”第九,前朝大臣直言進諫者,有的就丟了性命,從而忠臣都感到灰心;我請求,凡是做臣子的,都可以犯顏直諫,無所忌諱,可以嗎?玄宗說:“我不但能夠容忍臣下這樣對。待我,而且還可以按照忠言去做。”第十,西漢與東漢,外戚亂政,后世感到寒心,而我們唐朝的外戚專政,則更加厲害;我請求陛下將我朝的這種事情寫在史冊上,永遠作為前車之鑒,成為萬世不能重犯之法,可以嗎?玄宗聽了,情緒久久不能平靜,說道:“此事誠可謂是刻肌銘骨之事啊!”第二天,就正式任命姚崇為宰相。
宋朝司馬光寫《資治通鑒》時,對姚崇的上述言論持半信半疑態度,所以只極為概括地提了幾句,這未免有點過分拘謹。姚崇在武則天時,就做過相王府長史,早就認識相王的兒子李隆基,他在得到他的密召之后,將自己多年的親身感受,略加整理,并當面陳述,是完全可能的,不應當懷疑。而且前節所說他對武則天的態度,那主要是就肯定方面而言的,其實,他對武則天并不是一概肯定,而是也有否定的一方面。特別是對于韋皇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及她們的黨羽們的胡作非為,他更是深惡痛絕。他是唐王朝的一個忠臣,也是一個頭腦清醒、注重實際、懷有理想的封建政治家,在他看來,唐朝要振興,就必須清除掉那些多年積存下來的流弊,這樣國家繁榮才有希望。
上一篇: 源光裕 | 下一篇: 員半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