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723-799),字遐聞,四川梓州(今四川鹽亭縣)人。唐朝藩鎮割據時期任山南西道節度使,以忠于朝廷留名后世。
出身微賤,祖輩務農,但頗有資財,嚴震為人慷慨,樂善好施,聞名鄉里。唐朝至德、乾元年間,各藩鎮混戰,天下不寧,嚴震屢次出資幫助官府,因功被授為州長史、王府諮議參軍。東川節度判官韋收認為嚴震有才能,于是推薦給節度使嚴武,遂被授為合州長史。嚴武移鎮西川后,任命嚴震為押衙,因其與自己同姓,便將軍府之事全部交給他,歷任衛尉、太常少卿,嚴武死后,嚴震罷官歸鄉。
不久,東川節度使又任命嚴震為渝州刺史,因病未能赴任,病愈后,嚴震被山南西道節度使任命為鳳州刺史,加侍御史,充興、鳳兩州團練使,累加開府儀同三司、兼御史中丞。自此之后,嚴震鎮守鳳州十四年,為政清嚴,興利除害,遠近稱美,建中初年,朝廷以司勛郎中韋楨為山、劍黜陟使,韋楨認為嚴震的治績很好,于是向朝廷推薦,嚴震因此被封為鄖國公。782年,嚴震接替賈耽為梁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次年,原盧龍節度使朱泚叛變,自稱大秦皇帝,唐德宗狼狽逃走長安,朱泚命心腹穆庭光前來山南,引誘嚴震從叛,忠于朝廷的嚴震當眾斬殺了穆庭光。
當時,唐德宗倉皇無路欲避亂于山南,嚴震于是派遣屬吏前往奉天迎駕,同時命令大將張用誠率兵五千人前往陜西周至以東迎護。不料,張張用誠為叛賊朱泚所誘,欲謀叛逆,唐德宗深為憂慮,嚴震于是再派牙將馬勛前來迎護,馬勛對唐德宗表示:“臣請計日回山南,取節度使符,召用誠。若不受召,臣當斬其首以復。”唐德宗大喜說:“卿何日當至?”馬勛承諾很快可回,唐德宗十分高興。
馬勛取得嚴震的兵符,乃請壯丁五人隨行,出駱谷,張用誠以為馬勛未知其謀,以數百騎相迎,馬勛與之來到驛舍,見張用誠護衛森嚴,于是先聚柴草,在驛外點起火堆,張用誠軍士趨而烤火。馬勛從容出懷中符以示張用誠,說:“嚴君召汝。”張用誠惶懼起身,壯士自背束手而擒之。不料張用誠之子在后提刀砍勛,壯士急抬其臂,刀下不狠,只是微傷馬勛,于是格殺其子而仆用誠于地。壯士跨其腹,以刃架其喉,說:“出聲即死!”馬勛至張用誠兵營,見其軍士已披甲執兵。馬勛高聲言曰:“你等父母妻子皆在梁州,現在拋棄他們,要隨用誠造反,有何益處,只不過滅掉你們的親族罷了。嚴君派我逮捕張用誠,不問你等的罪。你們現在想怎么辦?”眾軍士都嚇得服服貼貼。馬勛于是縛張用誠送回梁州,嚴震將其杖殺,讓張用誠的副將率其眾繼續前去護駕。唐德宗見馬勛至,喜動顏色。
784年3月1日,唐德宗率皇室及眾大臣至梁州,宰臣商議請皇上到成都去。嚴震認為:“山南地接京師長安,李晟正謀收復,靠御林軍聲援。若至西川,則晟未有依靠,望陛下徐思其宜。”議論未決,李晟表至,請德宗皇帝留駐梁州,以圖收復。群議乃止。山南西道的梁州、漢州一帶,生產力不太發達,刀耕火種,民以采集野生稻谷為事,雖轄領十五郡,但賦額不敵中原的幾個縣,自安史之亂后,又數為山賊剿掠,戶口流散,唐德宗來到后,嚴震勸農課稅,聚財供應行宮,民不至煩而供應無缺。
5月22日,李晟收復長安,6月,唐德宗因梁州護駕有功,下詔升梁州為興元府,加授嚴震為興元尹檢校右仆射,6月27日,唐德宗率群臣離興元還京兆長安。785年11月,唐德宗親祀昊天上帝于長安南郊,嚴震入朝陪祀,加平章事。799年6月,嚴震病死于長安,時年76歲。
上一篇: 楊廷玉 | 下一篇: 姚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