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在詩、文、戲曲方面均有建樹,歷來對他評價很高。楊維楨為元代詩壇領袖,因“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 在元文壇獨領風騷40余年。其詩文清秀雋逸,別具一格,他長于樂府詩,多以史事與神話為題材,詭異譎怪,曾被人譏為“文妖”。其詩好比興迭出,奇想聯翩,所創《西湖竹枝詞》通俗清新,和者眾多。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且其個性倔強,不逐時流,《明史·本傳》謂其“載華陽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鐵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兒歌《白尋》之辭,自倚鳳琶和之,賓客俱翩躚起舞,以為神仙中人”,可見其風流灑脫如此,其嘗在《夢洲海棠城記》中謂:“吾嘗謂:”吾嘗謂世間無神仙則已,有則自是吾輩中人耳,“他劇其間,與陸居人、錢惟善、倪云林、宋仲溫、柯九思、張雨等諸才俊之士相契,飲酒賦詩,揮毫弄墨,放浪于形骸之外,游藝于筆墨之間,使其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楊維楨的書法亦如他的詩一樣,講究抒情,尤其是草書作品,顯示出放浪開骸的個性和抒情意味,楊維的傳世墨跡約十余件,且都是五十歲后所書,故無法探求到他早年時學書的來龍去脈,但從其楷、行草諸體具備的遺作中來看,可其功力深厚,其書由詔追溯漢魏兩晉,融合了漢隸、章草的古拙筆意,又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風韻和歐字勁峭的方筆,再結合自己強烈的藝術個性,最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狷狂不羈的獨特風格,與趙孟俯平和、資媚、秀美、曲雅的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因其書不合常規,超逸放軼,劉璋在《書畫史》中評曰:“廉夫行草書雖未合格,然自清勁可喜。”吳寬《匏翁家藏書》則稱其書如“大將班師,三軍奏凱,破斧缺箋,倒載而歸。”他晚年的行草書,恣肆古奧,狂放雄強,顯示出奇詭的想像力和磅礴的氣概。傳世墨跡有《鬻字窩銘》、《真鏡庵募緣疏》、《夢游海棠城記》等,楷書有《周上卿墓志銘》,著作有《春秋合題著說》、《史義拾遺》、《東維子集》、《鐵崖古樂府》、《復古詩集》等。
楊維楨善行草書,筆法清勁遒爽,體勢矯捷橫發,富于個性,自成一種特殊面貌有“大將班師,三軍奏凱,破斧缺斤,例載而歸”之勢。傳世主要作品有《真鏡庵募像疏卷》、《鬻字窩銘》(故宮博物院)、《張□城南詩卷》(上海博物館)、草書《夢游海棠城詩卷》(天津市文物管理處)、《竹西草堂記卷》(遼寧省博物館)、《晚節堂詩》(現藏日本)、《沈生樂府序》等。其余墨跡多見于書札及書畫題中。
上一篇: 楊果 | 下一篇: 姚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