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比較史學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獲得英國學術院王寬誠基金會資助和英國著名中世紀史學家戴爾教授(Prof.C.C.Dyer)邀請,1999-2000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歷史學院中世紀史系作高級訪問學者與博士后研究;2001年獲得美國學術社團委員會所屬的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和美國著名清史專家羅威廉教授(Prof.W.T.Rowe)邀請,2002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系作高級訪問學者。長期從事西歐中世紀史、工業革命前的英國史、中西歷史比較研究和史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在史學理論研究方面,出版《當代西方史學流派》(與侯建新教授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200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次印刷,臺北昭明出版公司2001年版)。2002年該書被教育部列為“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3年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列為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在大陸和臺灣產生廣泛影響。
在歷史比較研究方面,出版《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戴逸教授主編,遼海出版社1999年版)和《農民經濟的歷史變遷——中英鄉村社會區域發展比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其中《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獲得多項獎勵,2002年榮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長期承擔“七五”、“八五”和“九五”課題,近5年來多次主持國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2002-2004年教育部“十五”國家教材立項“當代西方史學流派” (重新修訂)項目負責人,2000-2002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農民經濟變遷的比較研究”負責人,2002-2004年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中世紀西歐工商業研究”項目負責人,此外還參與多項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項目。
1985年起在《歷史研究》發表文章,至今在國家級和國內其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中世紀英國農村的行政、司法及教區體制與農民的關系》1998年被收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碩士文庫• 歷史學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英封建社會農村行政、司法和教化體制比較》和《英國農村封建生產關系向資本主義的轉變》分別獲得1991、1994年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地主與英國農村現代化的啟動》2003年獲得第八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一等獎。幾乎所有文章都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的《歷史學》、《經濟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和《世界史》全文轉載,部分論文被“中國經濟史”、“新華網”等重要網站全文登載或報道,新近發表的《史學理論結構的非平衡發展——西方和古代中國的比較》(《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一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在史學理論研究方面,出版《當代西方史學流派》(與侯建新教授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200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次印刷,臺北昭明出版公司2001年版)。2002年該書被教育部列為“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3年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列為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在大陸和臺灣產生廣泛影響。
在歷史比較研究方面,出版《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戴逸教授主編,遼海出版社1999年版)和《農民經濟的歷史變遷——中英鄉村社會區域發展比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其中《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獲得多項獎勵,2002年榮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長期承擔“七五”、“八五”和“九五”課題,近5年來多次主持國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2002-2004年教育部“十五”國家教材立項“當代西方史學流派” (重新修訂)項目負責人,2000-2002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農民經濟變遷的比較研究”負責人,2002-2004年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中世紀西歐工商業研究”項目負責人,此外還參與多項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項目。
1985年起在《歷史研究》發表文章,至今在國家級和國內其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中世紀英國農村的行政、司法及教區體制與農民的關系》1998年被收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碩士文庫• 歷史學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英封建社會農村行政、司法和教化體制比較》和《英國農村封建生產關系向資本主義的轉變》分別獲得1991、1994年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地主與英國農村現代化的啟動》2003年獲得第八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一等獎。幾乎所有文章都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的《歷史學》、《經濟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和《世界史》全文轉載,部分論文被“中國經濟史”、“新華網”等重要網站全文登載或報道,新近發表的《史學理論結構的非平衡發展——西方和古代中國的比較》(《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一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上一篇: 席元明 | 下一篇: 徐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