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
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
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
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
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譯文
太史公(自稱)說:我從周生那里聽到說,“虞舜的眼睛里大概有兩瞳子”。又聽說項羽也是雙瞳子。項羽難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興起得這么突然呢?秦國在政治措施上有重大失誤,陳涉首先發難,英雄豪杰像蜂群飛起,共同一起爭雄,多得數也數不清。可是項羽并沒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權勢),而是乘天下大亂的形勢在民間起事,三年的時間,就率領五國諸侯(楚外的五國反秦武裝)滅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賞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項羽頒布,號稱霸王。霸王的權位雖然不能維持到底,可是這顯赫的功業是近古以來不曾有過的。等到項羽放棄關中,懷念楚國(而東歸)(背:背離。指放棄),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干了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卻埋怨諸侯背叛自己,這樣想要成就霸業,就很難了。自夸功勞(矜:自負,自夸。伐:功勞),逞個人才智,卻不效仿古人,自以為霸王之業已成(謂:以為),想憑借武力來征服和治理天下(經營:謀劃,治理),經過五年戰爭,終于使自己國家滅亡了(亡:使……滅亡,動詞的使動用法),自身死在東城,卻仍然不覺悟,更不責備自己,那就錯了。竟然稱說(乃:副詞,竟然。引:稱說)“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難道不荒謬嗎?
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
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
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
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譯文
太史公(自稱)說:我從周生那里聽到說,“虞舜的眼睛里大概有兩瞳子”。又聽說項羽也是雙瞳子。項羽難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興起得這么突然呢?秦國在政治措施上有重大失誤,陳涉首先發難,英雄豪杰像蜂群飛起,共同一起爭雄,多得數也數不清。可是項羽并沒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權勢),而是乘天下大亂的形勢在民間起事,三年的時間,就率領五國諸侯(楚外的五國反秦武裝)滅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賞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項羽頒布,號稱霸王。霸王的權位雖然不能維持到底,可是這顯赫的功業是近古以來不曾有過的。等到項羽放棄關中,懷念楚國(而東歸)(背:背離。指放棄),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干了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卻埋怨諸侯背叛自己,這樣想要成就霸業,就很難了。自夸功勞(矜:自負,自夸。伐:功勞),逞個人才智,卻不效仿古人,自以為霸王之業已成(謂:以為),想憑借武力來征服和治理天下(經營:謀劃,治理),經過五年戰爭,終于使自己國家滅亡了(亡:使……滅亡,動詞的使動用法),自身死在東城,卻仍然不覺悟,更不責備自己,那就錯了。竟然稱說(乃:副詞,竟然。引:稱說)“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難道不荒謬嗎?
上一篇: 謝翱 | 下一篇: 辛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