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潛出生在名宦之家,其曾祖、祖父、伯父、父親均是當朝名儒。父親吳柔勝乃程、朱理學的飽學之仕,治學極為嚴謹,為南宋理學的復興和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吳潛少小天資聰慧,讀書過目不忘,作文急促而就,加之書香門第的耳濡目染,從小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慶元(今浙江寧波市)是南宋重要的軍事重地,吳潛在此擔任較長時間的知府兼沿海制置使,他在鞏固邊防、發展經濟的同時,尤其重視平民教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作時亭及諸生祠,先后有幾千子弟入學,并給于窮苦的學童以食宿的周給。一時家詠人習,學風蔚然。社會風氣也得以大大淳化,“昔日蕩無紀綱,而今粗知理法”。
又主篡修編了《四明續志》十二卷,這部珍貴的志書,現已成為了解宋、元時期邊防、邊貿、教育的重要歷史文獻資料。吳潛在慶元為政時期,邊防鞏固、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教育發展,離任時,百姓匍伏挽留,熱淚相送。
循州(今廣東省河源市)東山寺不僅是善男信女頂禮膜拜之地,也是尊師重教之地。吳潛罷官貶謫循州期間(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1年),在東山寺創設了“三沙書院”,又名“東山書院”,常偕士大夫、文人墨客在此講授道經,并收取了過百余名學生,他以飽滿的熱情,向循州學人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和南宋理學,開啟了潮汕地區啟蒙教育的先河。
吳潛幾度在地方任職,對平民教育傾注了巨大的熱情,為推動程、朱理學的發展和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六、吳潛詩詞及在南宋詞壇上的地位
詞者詩余也。兩宋時期是中國詞發展的顛峰時代,大家蜂起,佳作迭出,吳潛就是這群星閃耀中的一顆。他的詞風激昂凄勁,慷慨悲愴,題材廣泛,主要是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也常吐露個人理想受壓抑的悲憤,與稼軒(辛棄疾)詞媲美。吳潛與同時代的文人騷客多有詩詞唱和往來,著名詞人吳文英即出其門下,任其幕僚。吳潛存世詞作共計268首,《全宋詞》收有其詞256首,在南宋詞壇占有重要地位,是南宋著名的實力詞人,為南宋一大家。
明人梅鼎祚將吳潛著作整理成《履齋詩馀》、《許國公奏稿》等傳世。
吳潛多篇詩詞描寫了家鄉的美麗風光、山村生活的怡然自得以及小住家鄉時不爭而閑適的愉快心情。如吳潛在50歲時回憶家鄉皖南和兒時生活寫下的14首《望江南》詞,每首均以“家山好”開頭,情真意切,熱愛家鄉的赤子之心躍然紙上。
上一篇: 王瀾 | 下一篇: 吳千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