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革命烈士(1
2.新疆師范大學
3.遼寧職業技術
4.西南大學教授
5.中國經濟時報
6.大同市政府秘
7.黑龍江省中醫
8.山西經濟管理
1. 革命烈士(1
2.新疆師范大學
3.遼寧職業技術
4.西南大學教授
5.中國經濟時報
6.大同市政府秘
7.黑龍江省中醫
8.山西經濟管理
愛兵模范 殺敵英雄
當全軍著名的愛兵愛民模范和殺敵英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某部排長王克勤英勇犧牲的消息傳到野戰軍總部后,劉伯承司令員激動地說:“蔣介石一個旅也換不來我一個王克勤!”1947年7月18日,劉伯承以自己和政委鄧小平的名義親筆給王克勤所在部隊發去《以極悲痛的心情悼唁本軍著名英雄王克勤同志》的唁電,稱贊他是“戰斗與訓練,技術與勇敢結合的,為我全軍所學習的新的進步的范例”。
王克勤(1920-1947),1920年生,安徽阜陽縣人。1939年7月被國民黨軍隊抓壯丁。1945年10月,在邯鄲戰役中的平漢戰斗被解放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和人民軍隊的培養下,迅速成長為具有高度政治覺悟、英勇善戰的優秀戰士。王克勤作戰勇敢,戰績顯著,9次立功,1945年10月至1946年10月,他一人殲敵232名,俘敵14名,被評為“一級殺敵英雄”、“模范共產黨員”。當班長后,繼承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善于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班里每補充新戰士,他總是現身說法,啟發新戰士的無產階級覺悟。他用“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的格言,教育大家搞好團結,并組織起兩個互助小組,開展思想、技術、生活三大互助活動,這對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起到很大作用。1946年10月6日,在山東巨野縣徐莊阻擊戰中,他帶領全班發揮戰斗互助作用,與國民黨軍激戰一天,打退敵數次進攻,殲滅大量敵人,全班無一傷亡,圓滿完成任務。戰后,全班榮立集體一等功,3人被評為戰斗英雄,他被提升為排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劉、鄧所屬部首先普遍開展了學習王克勤運動,第六縱隊先后授予王克勤“戰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和“模范共產黨員”的稱號。1946年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以《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為題的社論,稱贊他“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創造了新的光榮的范例”,號召全軍部隊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他的“三大互助”帶兵經驗迅速在全軍推廣,對人民軍隊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中原,7月10日,在魯西南戰役中,他受命擔任定陶北門的攻堅任務,率領全排奮勇登城,負傷后仍堅持指揮戰斗,因流血過多,于11日凌晨英勇犧牲。為紀念他,他生前所在排被命名為“王克勤排”。 在最新的建國60周年獻禮電視劇《解放》第5集中,對此事件有詳細描述。
王克勤在戰斗中創造了一套帶兵經驗和團結互助運動。主要內容是:開展思想互助,組織戰士介紹個人家史、個人經歷和我軍戰斗傳統,提高戰士特別是新戰士的階級覺悟;開展生活互助,根據訓練、行軍和作戰之需,把全班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互助組,以老帶新,以長補短,訓練中互幫互學,生活上互相關照,戰斗中互相支持;開展技術互助,練兵學技術、戰術,相互高標準嚴要求,戰時靈活利用地形地物,根據敵人攻防方式而改變戰術。王克勤創造的三大互助運動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為我軍提供了建軍經驗,特別對剛參加我軍的大量新兵(相當一部分是從國民黨軍隊解放過來的)的改造與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當全軍著名的愛兵愛民模范和殺敵英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某部排長王克勤英勇犧牲的消息傳到野戰軍總部后,劉伯承司令員激動地說:“蔣介石一個旅也換不來我一個王克勤!”1947年7月18日,劉伯承以自己和政委鄧小平的名義親筆給王克勤所在部隊發去《以極悲痛的心情悼唁本軍著名英雄王克勤同志》的唁電,稱贊他是“戰斗與訓練,技術與勇敢結合的,為我全軍所學習的新的進步的范例”。
王克勤(1920-1947),1920年生,安徽阜陽縣人。1939年7月被國民黨軍隊抓壯丁。1945年10月,在邯鄲戰役中的平漢戰斗被解放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和人民軍隊的培養下,迅速成長為具有高度政治覺悟、英勇善戰的優秀戰士。王克勤作戰勇敢,戰績顯著,9次立功,1945年10月至1946年10月,他一人殲敵232名,俘敵14名,被評為“一級殺敵英雄”、“模范共產黨員”。當班長后,繼承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善于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班里每補充新戰士,他總是現身說法,啟發新戰士的無產階級覺悟。他用“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的格言,教育大家搞好團結,并組織起兩個互助小組,開展思想、技術、生活三大互助活動,這對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起到很大作用。1946年10月6日,在山東巨野縣徐莊阻擊戰中,他帶領全班發揮戰斗互助作用,與國民黨軍激戰一天,打退敵數次進攻,殲滅大量敵人,全班無一傷亡,圓滿完成任務。戰后,全班榮立集體一等功,3人被評為戰斗英雄,他被提升為排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劉、鄧所屬部首先普遍開展了學習王克勤運動,第六縱隊先后授予王克勤“戰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和“模范共產黨員”的稱號。1946年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以《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為題的社論,稱贊他“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創造了新的光榮的范例”,號召全軍部隊普遍開展“王克勤運動”。他的“三大互助”帶兵經驗迅速在全軍推廣,對人民軍隊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中原,7月10日,在魯西南戰役中,他受命擔任定陶北門的攻堅任務,率領全排奮勇登城,負傷后仍堅持指揮戰斗,因流血過多,于11日凌晨英勇犧牲。為紀念他,他生前所在排被命名為“王克勤排”。 在最新的建國60周年獻禮電視劇《解放》第5集中,對此事件有詳細描述。
王克勤在戰斗中創造了一套帶兵經驗和團結互助運動。主要內容是:開展思想互助,組織戰士介紹個人家史、個人經歷和我軍戰斗傳統,提高戰士特別是新戰士的階級覺悟;開展生活互助,根據訓練、行軍和作戰之需,把全班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互助組,以老帶新,以長補短,訓練中互幫互學,生活上互相關照,戰斗中互相支持;開展技術互助,練兵學技術、戰術,相互高標準嚴要求,戰時靈活利用地形地物,根據敵人攻防方式而改變戰術。王克勤創造的三大互助運動在當時具有重大意義,為我軍提供了建軍經驗,特別對剛參加我軍的大量新兵(相當一部分是從國民黨軍隊解放過來的)的改造與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上一篇: 王居安 | 下一篇: 吳禮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