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友,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字季友,號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陽,生于豫章東湖之濱。王季友之父王儀曾任丹陽太守,后遷居豫章東湖畔。王季友幼年家道破落,遂與其兄一同遷至豐城云嶺定居,并用功讀書。杜甫對其的描述為“豐城客子王季友,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jīng)》一通看在手……明月無暇豈容易,紫氣郁郁猶沖斗。”(《杜甫詩集》卷七》)。王季友在22歲時便考中狀元,并任御史治書。但因厭倦時政,無意與李林甫之輩為伍,王季友不久后返回到豐城,在株山腳下的龍澤智度寺設帳授徒,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隱居生活。隱居期間,王季友著有《龍澤遺稿》、《四書要注》、《六經(jīng)通義》等作。名氣亦響喝當時,杜甫、錢起、郎士元等人都與其有唱和之作。杜甫作詩評價王季友為“道阻江湖,期以致君堯舜,不但工詩而已。”王季友去世時享壽81年,安葬于龍澤智度寺。其逝世后的第年,被封為“豫章伯”。其墓的遺址在今株山林場附近。
上一篇: 韋建 | 下一篇: 魏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