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1336)
元大臣。字儀伯。易州定興(今屬河北)人。早年曾學經史,年二十余,撰《上中書宰相八事書》,提出:“立經筵以養君德,行仁政以結民心,育英材以備貢舉……敬賢士以厲名節”(《元史·王結傳》)。仁宗時,先后任集賢直學士,順德、揚州、東昌諸路總管,“教民務農興學,孝親悌長,戢奸禁暴”(同上)。泰定元年(1324),任集賢侍讀學士,廷試進士,為讀卷官。天歷二年(1329)拜中書參政知事。元統元年(1333)官中書左丞,參與修撰泰定、天歷兩朝實錄。晚年致力于《易》研究。主張屏棄隋唐以來的科舉取士制度,建議由學校 “教以經濟之業,取以經濟之才” ( 《文忠集·上中書宰相八事書》),以求通儒實材,為朝廷所用。積極倡導親近師儒,勤讀“理義之書”,認為只有學習才能“知其理造其道”。指出知行結合乃為學之要,“知之明,故行之力;行之力,則其知愈明矣”(《文忠集·知行說》)。主知先行后,“茍不先有以知其所以然,未有能行其所當然者也”(同上)。著有《文忠集》。
元大臣。字儀伯。易州定興(今屬河北)人。早年曾學經史,年二十余,撰《上中書宰相八事書》,提出:“立經筵以養君德,行仁政以結民心,育英材以備貢舉……敬賢士以厲名節”(《元史·王結傳》)。仁宗時,先后任集賢直學士,順德、揚州、東昌諸路總管,“教民務農興學,孝親悌長,戢奸禁暴”(同上)。泰定元年(1324),任集賢侍讀學士,廷試進士,為讀卷官。天歷二年(1329)拜中書參政知事。元統元年(1333)官中書左丞,參與修撰泰定、天歷兩朝實錄。晚年致力于《易》研究。主張屏棄隋唐以來的科舉取士制度,建議由學校 “教以經濟之業,取以經濟之才” ( 《文忠集·上中書宰相八事書》),以求通儒實材,為朝廷所用。積極倡導親近師儒,勤讀“理義之書”,認為只有學習才能“知其理造其道”。指出知行結合乃為學之要,“知之明,故行之力;行之力,則其知愈明矣”(《文忠集·知行說》)。主知先行后,“茍不先有以知其所以然,未有能行其所當然者也”(同上)。著有《文忠集》。
上一篇: 王沂 | 下一篇: 伍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