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評曰:「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并出,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 粲特處常伯之官,興一代之制,然其沖虛德宇,未若徐干之粹也。」(《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衛(wèi)二劉傳》)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干、陳留阮瑀、汝南應玚、東平劉楨,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自以騁騏驥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粲長于辭賦。干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衛(wèi)二劉傳》引《典論》)
◆鐘嶸評魏侍中王粲:「其源出于李陵。發(fā)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劉間,別構一體。方陳思不足,比魏文有余。 」(《詩品》)
◆白居易《題文集柜》詩:「身是鄧伯道,世無王仲宣。只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
◆《世說新語》: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廣陵陳琳、山陽王粲、北海徐干、陳留阮瑀、汝南應玚、東平劉楨,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自以騁騏驥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粲長于辭賦。干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衛(wèi)二劉傳》引《典論》)
◆鐘嶸評魏侍中王粲:「其源出于李陵。發(fā)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劉間,別構一體。方陳思不足,比魏文有余。 」(《詩品》)
◆白居易《題文集柜》詩:「身是鄧伯道,世無王仲宣。只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
◆《世說新語》: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上一篇: 王嬙 | 下一篇: 王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