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王勃與于龍以詩文齊名,并稱“王于”,亦稱“初唐二杰”。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芍醪L于書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績的侄孫。
王勃才華早露,還未成年就被推薦作官,14歲應(yīng)舉及第,后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今存有明人所輯《王子安集》十六卷。
關(guān)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根據(jù)楊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說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歲。據(jù)此推斷,王勃生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種說法根據(jù)王勃自己寫的《春思賦》:“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毕毯喽昙?71年。據(jù)此,則當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F(xiàn)在大多數(shù)學者多以后一種說法為準,認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時年27歲。
王勃的詩風也受到了王績的影響,在扭轉(zhuǎn)齊梁余風,開創(chuàng)唐詩上的功勞尤大。在當朝,世人并不公認王勃以及“四杰”的詩文,但他的詩對后世詩人頗有影響,像“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名篇佳句都是公認的唐詩極品,而“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絕唱。“詩圣”杜甫贊賞“四杰”的詩文是“不廢江河萬古流?!薄稇驗榱^句(其二)》
王勃才華早露,還未成年就被推薦作官,14歲應(yīng)舉及第,后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今存有明人所輯《王子安集》十六卷。
關(guān)于王勃的生卒年,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根據(jù)楊炯的《王勃集序》。上面說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歲。據(jù)此推斷,王勃生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另一種說法根據(jù)王勃自己寫的《春思賦》:“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毕毯喽昙?71年。據(jù)此,則當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F(xiàn)在大多數(shù)學者多以后一種說法為準,認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時年27歲。
王勃的詩風也受到了王績的影響,在扭轉(zhuǎn)齊梁余風,開創(chuàng)唐詩上的功勞尤大。在當朝,世人并不公認王勃以及“四杰”的詩文,但他的詩對后世詩人頗有影響,像“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名篇佳句都是公認的唐詩極品,而“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絕唱。“詩圣”杜甫贊賞“四杰”的詩文是“不廢江河萬古流?!薄稇驗榱^句(其二)》
上一篇: 王禹 | 下一篇: 王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