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
唐寅,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后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
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刻骨銘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后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生平事跡】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里一個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后來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場弊案的牽累而離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并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會試泄題案”,一般說法是,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 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并傳了出來。 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后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后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復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后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泄露給唐寅。后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后,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后,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
關于這場會試泄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云:“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無疑問,這一事件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唐寅絕意仕途。歸家后縱酒澆愁,游歷名山大川, 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游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后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寅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陽樓,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諸名山和仙游縣九鯉湖。唐寅由閩轉浙,游雁蕩山、天臺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此時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蘇州。唐寅千里壯游,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后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蘇州,家中非常清貧,妻子大吵大鬧,終于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賣文鬻畫為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以表其淡泊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生涯之志。
唐寅三十六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閑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里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墅。雖只幾間茅屋,檐下卻懸著雅致的室名“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匾額。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春日,園內花開如錦,他邀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盡歡而散。。“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銘》)此時唐寅過得清閑而超脫。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里,后來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漸趨消沉,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自治一方印章“逃禪仙吏”。
從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經常作畫,加上又不會持家,生活艱難,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倆人借錢度日。其間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兒為兒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樂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后,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凄涼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親友王寵、祝允明、文徵明等湊錢安排后事,祝允明寫了千余字的墓志銘,由王寵手書,刻在石碑上。后世有關唐寅的生平事跡大多是從這墓志銘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涼,以致身后詩文幾近散軼。明萬歷年間,常熟書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詩文和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紙只字,為他搜集整理詩賦詞章。將唐寅生前散軼的近百首(篇)詩文核閱后付梓,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個較完善的詩文集傳世,一時洛陽紙貴。后來,江南著名的出版藏書家。常熟書商毛晉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為人,他在編錄《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時,又特地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軼事,豐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詩文內容,為后代積累了生動的文化資料。
毛晉,后來還獨立承擔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據《蘇州府志》,崇禎甲申三月十六,毛晉與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蘇橫塘王家村,因見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荊棘荒蕪,牛羊放逐墓園,頓生哀憫之心。他詢問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孫孀婦,經濟拮據,困頓城內,以致唐寅四時之祭匱乏。毛晉凄然感嘆:“是朋友之罪也,千載下讀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并乎?”于是,毛晉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擇地墓旁造三間祠堂。蘇州地方官雷起劍親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遺千古之有心者。”
【繪畫風格】
唐寅早期繪畫,“遠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元人畫為宗,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寅雖師周臣,卻有勝藍之譽。 唐寅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 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唐寅足跡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并化渾厚為瀟灑。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閑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 由于唐寅作畫很少在畫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畫風變化也不很有規律,所以很難推測他作畫的時間,也就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 唐寅在拜周臣為師后,主要是宗南宋院體,但其畫有時也有與沈、文畫風相近的作品,如《南游圖》。這是唐寅三十六歲時當琴士楊季靜離開蘇州時贈送給他的。 唐寅擅長寫意花鳥,活潑灑脫、生趣盎然而又富于真實感。傳說唐寅所作的《鴉陣圖》掛在家中,有一天有數千只烏鴉縱橫盤旋在屋頂,恍若酣戰,堪稱奇絕。 唐寅花鳥畫的代表作是《枯槎鴝鵒圖》。其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干由右下方彎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筆濃墨畫之,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只棲于枝頭的八哥,正引吭高鳴,樹枝似乎都在應節微動,從而顯現出自然界生命律動的和諧美。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與數筆野竹同枯樹上的老葉畫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幽曠恬靜與清新的氣氛。右上角題詩為:“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馀。”詩畫映發,對象的神態和畫家的情趣融為一體,寄寓了超凡脫俗的思想。這幅畫在畫法上屬小寫意,一路運腕靈便,以書法人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美,全畫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形象饒有韻度,從中可以窺見唐寅在探討寫意技法和開拓花鳥畫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樹。
唐寅的水墨花鳥畫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煉形象,墨韻明凈、生趣盎然。其著名的還有《雨竹圖》,畫面以二組濃葉為主枝,后出淡葉,再出葉數筆以相呼應,葉均向下急趨,一派雨打竹葉之勢。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幾為畫名所掩。其代表作《落花詩冊》。
唐寅擅畫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鳥,尤以山水、仕女著稱。唐寅的山水畫,早年師法沈周,傳世之作甚少。現存作品有《洞庭黃茅渚圖》和《貞壽堂圖》以及唐寅21歲作《對竹圖》等。中年的山水畫,主要宗法周臣,而周臣的山水畫師法南宋的李唐和劉松年,因此唐寅的畫又可上溯至南宋李唐、劉松年為代表的院體畫派。他在老師周臣影響指導下,學到了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同時他又參合了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并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的長處,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畫面布局嚴謹整飭,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代表作品有《王鏊出山圖》、《沛臺實景圖》、《行春橋圖》、《關山行旅圖》等。晚年畫風已脫出周臣的風范,自立門戶。此時細筆山水居多,作品有《山路松風圖》、《春山伴侶圖》、《落霞孤鶩圖》、《西洲話舊圖》、《幽人燕坐圖》等。從這些畫的風格看,畫風構圖簡潔清朗,用筆多為細勁中鋒,猶如游絲描,纖而不弱,力而有韻,具有剛柔相濟之美。山石的皴法豐富,多有短砍、長皴、順筆、逆毫、方折、圓轉等筆墨。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雜而不亂,極富韻律和文人畫秀潤空靈的美感。墨色淋漓,又富濃淡變化。唐寅的山水畫之所以有這樣大的藝術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門戶之見,無論北方畫派、江南畫派,還是南宋的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畫師,他都認真學習,博采眾長,革新創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畫風。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營養,從而對他的山水畫創作起著重要的滋養作用。他的作品氣魄雄偉壯闊,造型嚴謹準確,筆墨精湛高深,都超過了同時代的一些畫家。
唐寅的仕女、人物畫,大致沒有逾越南宋人物畫藩籬.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筆人物畫,那種明眸、皓齒、紅顏、粉頰……還是南朱院體畫的遺風。他的人物畫,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如《王蜀宮妓圖》,畫家以傳統的工筆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面部,突出了宮女的濃施艷抹。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服飾施以濃艷的色彩,顯得綺羅絢爛。把宮妓們競相裝扮,斗綠爭緋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不愧為唐寅仕女畫的優秀之作。另一種是從南宋的院體脫胎而出,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代表作品有Ⅸ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畫風由工麗變為簡逸高雅。畫家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顏輝的折蘆描參合使用,使畫面富有韻律感。唐寅的人物畫,寫實功力較強,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故《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
唐寅的花鳥畫,傳世作品不多,現存作品有《墨梅圖》、《風竹圖》和《鴝鵒鳴春圖》以及《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畫風遠法宋元水墨畫.近師沈周的變革創新,刻意求精。如在《墨梅圖》中唐寅用水墨畫梅花一枝,意筆寫花干,沒骨法點梅花,筆法秀逸灑脫,頗具質感。而《鴝鵒嗚春圖》則用水墨隨意點畫,較之沈周則更為活潑灑脫,較之林良、呂紀又不像他們那樣粗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潑之趣。
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是一位詩人。他創作的詩,據不完全的統計,約有600余首。其詩風婉華麗,通俗流暢,即興抒懷,以才情取勝。詩文的內容多為揭露社會矛盾,抒發不平之氣.具有較強的思想性。
唐寅為傳統繪畫所作的貢獻,大致可概括為三點:其一,綜合南北二派,弘揚了文入畫的傳統。我國的傳統繪畫.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地理條件和風格的不同,始分為南北兩大畫派。北方畫派以李成、關仝、范寬為代表,畫風深厚曠遠,石體堅凝,風骨奇峭,氣勢雄偉;而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宗師,畫風柔和溫秀,筆墨瀟灑含蓄,水墨濕潤華滋,遠近感強烈。但又有各自的弱點,比如北方畫派.筆鋒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韻致和遠近感等;南方畫派缺少骨力、莊嚴和氣魄等。唐寅的功績就在于打破了門戶之見,從筆法、氣勢、筆意和設色上,把南北兩派不同的源流,揚長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畫的長處,最后形成結構嚴謹,風骨奇峭,筆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靈的獨特風格。他的畫,既有宋畫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畫的書卷氣,為吳門畫派的崛起,為弘揚文入畫的傳統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二,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詩文、書法的造詣也很深,在詩書畫有機結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貢獻。其結合方法:一是書風與畫風的一致與和諧,書法的意趣與繪畫情趣極為相近,因為兩者都強調人格與真情的再現。唐寅的書法淵源于趙孟頫和李北海,用筆秀潤縝密,剛粟結合,意態端莊瀟灑,近似“院體”的山水畫風,但又在規整中具清潤之姿。二是將書法用筆之法運用于繪畫,這在唐寅傳世繪畫作品中較為明顯。此外,詩與四的和諧一致,也是唐寅畫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詩文,豪放不羈,戲語中寓憂思;他的繪畫也和詩一樣,如縱{壬中見深沉,戲筆中寓思想。其三,詩情與畫意的緊密結合。唐寅繪畫中的題詩和情感,緊扣畫的主題和意境,以闡發或充實畫面的內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蘭墨,又通過象征、寓意、擬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創造,形象地表達出詩意,這種詩與幽的冤美結合,也是唐寅畫的一大特點。
唐寅書畫的貢獻,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畫的題材內容,促進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鳥各科的全面發展,加強文人畫自我表現意識等,都給后世造成深遠影響。
【軼事典故】
唐伯虎點秋香
歷史上雖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不過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秋香雖在金陵高張艷幟,但她二人之間實難發生風流韻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場合見到秋香扇面,寫了一首七絕:“晃玉搖金小扇圖,五云樓閣女仙居;行間看過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書。”
《唐寅詩集》中有詩名曰“我愛秋香”是一首藏頭詩
我畫蘭江水悠悠
愛晚亭上楓葉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
香煙裊裊繞輕樓
“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明代的筆記體小說中,其中明代小說家王同軌先生的《耳談》,敘述的故事情節和現在我們知道的“唐伯虎點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說,蘇州才子陳元超,性格放蕩不羈。一次,他和朋友游覽虎丘,與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對陳公子燦然一笑。其實就笑了一下,陳公子便招架不住,于是暗訪秋香蹤跡。于是,陳公子喬裝打扮,到官宦人家里做了公子的伴讀書童。不久,陳元超覺得時機已到,因為他發現倆公子已經離不開他,便謊稱要回家娶親。倆公子說,府上有這么多婢女,你隨便挑。陳公子說,既然這樣,恭敬不如從命,我就點秋香吧。陳公子遂心如愿,結成姻緣。這就是《耳談》中因笑傳情,因情結緣的一個愛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小說家馮夢龍的手中,就變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緣》。一個最古老,最簡單的故事,由“一笑”發展到“三笑”,情節也更加復雜化。
原本是“陳公子點秋香”,怎么會變成“唐伯虎點秋香”呢?
這里,有其社會原因,時代因素,也有唐伯虎本人的個人原因。我們知道,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經濟十分發達的時期,蘇州是當時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城市。經濟上的繁榮必然帶來思想上的活躍。特別是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就十分活躍。他們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實現個人的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中下層知識分子急需找到一個他們精神、理想、情感、意志的代言人。急需找到一個生活上放浪不羈、敢于帶頭沖鋒、挑戰的叛逆形象。這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禮法的性格特征。在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中,文人墨客們故意讓唐伯虎不拘禮法,讓他放浪形骸。故意讓唐伯虎闖朱門豪宅,讓他和達官貴人插科打諢。故意讓唐娶自己心愛的女人為妻,讓他為爭取自己的理想自由奮斗。這就是為什么要把點秋香的重任放在唐伯虎身上的原因。
那么,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秋香這個人呢?有。秋香,本名林奴兒,字金蘭,號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歷史上確實被人點過。是不是唐伯虎點的呢?肯定不是。因為據考證,秋香比唐伯虎大20歲。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沒有辦法才墮入青樓。因為人品好,后來轉業從良。
秋香在當時被譽為“女中才子”,她所畫的丹青畫,更有名氣。據明代《畫史》中記載:“秋香學畫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筆最清潤。”
在《金陵瑣事》中,還記載了秋香曾經向唐伯虎的繪畫老師沈周學過繪畫。沈周是明代相當著名的大畫家,曾為秋香畫過一幅丹青畫,寫過一首詞。臨江仙題林奴兒(即秋香)山水畫:“舞韻歌聲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過去的事都已過去,青樓里再也找不到你,以后要到畫界中去尋覓。
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時候在繪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很快掌握繪畫技藝,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時,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唐寅賣扇記
唐寅,字伯虎,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人稱“唐解元”,自制印章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為人放蕩不羈,風流飄逸,心胸豁達。精詩文、工書畫,曉音律,素好游山玩水。
值某歲仲夏,一日欲獨游西子湖,正行于道中,見一酒肆,酒興遂發,乃入。把盞酣飲罷,欲結賬,往囊中探銀,不料竟空空如也。乃環顧,亦無熟識,與酒保道:“某因走得匆忙,未帶銀兩,暫賒,可否?”對曰:“否!”寅一時無計,面色難堪,不免心慌意亂,滿面細汗。甩開手中扇,搖之,忽思道:“何不以扇抵酒?”言與酒保,又不允。寅低眉良久,心生一計,大聲吆喝,賣其手中扇。
其時,肆中一長者,峨冠博帶,乃杭州富豪也。問道:“汝扇區區,能折幾何?”寅曰:“足下觀訖方曉。”遞之予視,富豪一瞥,乃曰:“扇上之畫,分明信手涂鴉,乃出無名豎子之手耳!分文不值。”言訖,擲于地,寅甚不悅,白眼瞪視。
俄傾,一布衣似書生模樣,上前視之。拾扇觀罷,拍案連稱:“ 妙!妙!妙!妙哉!乃出名人之高手!”視寅良久,只見寅氣宇軒昂,風流倜儻,儀表非常。曰:“閣下莫非‘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耶?!”寅笑而未語,氣靜神閑。酒客聞之皆驚,爭而觀之,嘖嘖不已。眾人皆出高價欲購伯虎之扇。寅都不鬻,獨與那秀才。秀才摸出銀兩,只十兩白銀,乃曰:“吾錢少,恐難購得。”寅曰:“足下惠目識人,余欽佩之至,故此扇非君莫屬,君若銀兩短少,余至只收五兩,足付酒錢便可。 ”秀才收受,拱手道謝。
富豪見狀,大夢如醒,拱手笑曰:“唐解元,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令名遠播,某有眼不識泰山,足下之畫,天下無雙,人間神品,老朽方才多有冒犯,乞先生海涵。”遂拉寅之衣袂同坐,喚酒呼菜,又叫秀才同席而坐。飲酒大酣,寅醉意朦朧,顛倒淋漓,欲出酒肆。富豪曰:“先生留步!”寅問:“何事?”曰:“先生能否將那扇賣與老夫?”寅曰:“否!”富豪略有慍色,曰:“余出千金,何如?”寅只顧走路。富豪大怒:“爾待何如?!”寅打一飽嗝,呵呵大笑,又要邁步,富豪勃然,曰:“還我酒食!”寅辯道:“是汝引我吃酒,非我本意,天上掉下餡兒餅,豈有不食之理?!”眾酒客嘩然大笑。
此時,人群中又走來一客,皂衣緇褲,乃一捕快也。捕快曰:“唐解元乃江南名流,某早有耳聞,足下可知這老者何許人也?”寅道:“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捕快道:“此乃杭州四大巨賈之一,胡天富胡老爺是也!”寅曰:“與某何干? ” 捕快湊前耳語一番。寅曰:“噢!原來此人與汝家老爺有交情,實在不知。罷!罷!罷!筆墨伺候,待某為胡賈做畫一幅。 ”
頃刻,文房四寶備矣。寅道:“胡賈轉過身去。”胡賈不知何事,只好照辦。唐伯虎三毫兩筆,做畫立就,只見眾人皆捧腹大笑不已。胡賈不知所謂何事,脫外衣觀之,惱怒成羞,嗔目張口,發指上冠。捕快手指唐寅曰:“豈有此理!”唐寅笑曰:“扯平!”言罷,拂袖,攜布衣秀才之手同出酒肆,大踏步消失于匆匆人流之中。
眾看官可知唐伯虎在那富豪胡天富衣背上所畫何物,不妨告知:王八。
蓬萊子曰:唔呼!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解字謎唐寅得良師
相傳唐伯虎的老師沈石田是祝枝山為他找的。唐伯虎幼年家境不好,父親在蘇州開酒店謀生。酒店收拾得干凈整潔,常有文人墨客來飲酒吟詩。
唐寅自幼喜歡畫畫,到十三歲時,父親就讓他在店中幫忙干活,不再上學,畫出得意的畫就貼在店墻上。
一次,才子祝枝山來到酒店喝酒,很喜歡墻上的畫。就問老板畫是由誰畫的。老板回答說是兒子畫的。祝枝山很驚訝地要求見見孩子。在得知了唐寅的家境貧寒之后便決定幫助他找一位丹青妙手來教他畫畫。不久,祝枝山帶著畫師沈石田來到了酒店。
沈石田也很欣賞唐寅的畫,但想考考他才氣如何,就為他出了一個字謎:“去掉左邊是樹,去掉右邊是樹,去掉中間是樹,去掉兩邊是樹,這是什么字?”唐寅略一思考就說出了謎底是個“彬”字。沈石田很高興,就收下了唐寅。
【文學成就】
唐寅詩風相當特別,據說他早年曾下苦工鉆研過《昭明文選》,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麗,很接近六朝的氣息。泄題案以后的詩作,多描寫自己的處境,寫起來情真意摯,自然流暢,雖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煉,但可以感覺到唐寅信手拈來的才氣。
他的詩作有《百忍歌》、《上吳天官書》、《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閑中歌》等。
唐寅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傲岸不平之氣。
除詩文外,唐寅也嘗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賞,聲名遠揚。
【故居遺址】
唐寅故居僅存遺址,但西郊橫塘唐寅墓還保存完好,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動亂期間墓地遭毀壞,后又修復。唐寅墓包括閑來草堂、六如堂、夢墨堂、墓區、神道、牌坊。整個墓地錯落有致,恬靜中透出幾分風雅。墓碑上刻有“唐解元之墓”。閑來草堂后辟為茶室。唐寅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曾寫過不少茶詩,留下《琴士圖》、《品茶圖》、《事茗圖》等茶畫佳作。夢墨堂陳列唐寅的生平事跡。六如堂取自唐寅晚年法號六如。
【詩詞作品】
《桃花庵歌》[明]唐寅(1)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庵歌》[明]唐寅(2)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他)人笑我忒(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落花詩》
剎那斷送十分春,富貴園林一洗貧。借問牧童應設酒,試嘗梅子又生仁。若為軟舞欺花旦,難保余香笑樹神。料得青鞋攜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陽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風又轉頭。控訴欲呼天北極,胭脂都付水東流。傾盆恠雨泥三尺,繞樹佳人繡半鉤。顏色自來皆夢幻,一番添得鏡中愁。
春風百五盡須臾,花事飄零剩有無。新酒快傾杯上綠,衰顏已改鏡中朱。絕纓不見偷香椽,墮溷翻成逐臭夫。身漸衰頹類如此,樹和淚眼合同枯。
時節蠶忙擘黑時,花枝堪賦比紅兒。看來寒食春無主,飛過鄰家蝶有私。縱使金錢堆北斗,難饒風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晝,一縷煙茶飏鬢絲。
坐看芳菲了悶中,曲教遮護屏展風。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濕補紅。國色可憐難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忍看馬足車輪下,一片西飛一片東。
崔徽空寫鏡中真,洛水難傳賦里神。國色自來多命薄,桃紅又見一年春。已無錦帳圍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塵。繞樹百回心語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天涯晻溘碧云橫,社日園林紫燕輕。桃葉參差誰問渡,杏花零落憶題名。月明犬吠村中夜,雨過鶯啼葉滿城。人不歸來春又去,與誰連臂唱盈盈?
白華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細點生。三月尋芳騎鳳侶,一時齊唱踏莎行。收燈院落傷棲燕,細雨樓臺濕囀鶯。莫問東君訴恩怨,自來春夢不分明。
春朝何事默憑闌,庭草驚看露已團。花并淚絲飛點點,絮飄眼纈望漫漫。書當無意開孤憤,帶有何心綰合歡。且喜殘叢猶有在,好隨修竹報平安。
桃花凈盡杏花空,開落年年約略同;自是節臨三月暮,何須人恨五更風。撲檐直破簾衣碧,上砌如欺地錦紅;拾向砑羅方帕里,鴛鴦一對共當中。
惻惻凄凄憂自惔,花枝零落鬢絲添。周遮燕語春三月,蕩漾波紋日半簾。病酒不堪朝轉劇,聽風且喜晚來恬。綠楊影里蒼苔上,為惜殘紅手自拈。
楊柳樓頭月半規,笙歌院里夜深時。花枝灼灼難長好,漏水丁丁不肯遲。金串袖籠新藕滑,翠眉奩映小蜼垂。風情多少愁多少,百結愁腸說與誰。
李態樊香憶舊游,蓬飛萍轉不勝愁。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傷春滿鏡愁。愛惜難將窮袴贈,凋零似把睡鞋留。紅顏春樹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杏瓣桃須掃作堆,青春白發感衰頹。蛤蜊上市驚新味,鶗鴂教人再洗杯。忍唱驪歌送春去,悔將羯鼓徹明催。爛開賺我平添老,知到年來可爛開?
麗色堪餐莫謾夸,一朝衰颯看伊家。昭君偏遇毛延壽,煬帝難留張麗華。深院青春空自鎖,大堤紅日又西斜。小橋流水閑村落,不見啼鶯有犬蛙。
滿堂歡笑強相陪,別有愁腸日九回。時節又驚梁燕乳,鉛華無奈隙駒催。香消衣帶傷腰瘦,夢斷遼陽沒信來。門掩黃昏花落盡,牛酥且薦掌中杯。
亞字城邊麋鹿臺,春深情況轉悠哉。襞衣玉貌乘風去,對酒蓬窗帶雨推。結子桃花如雨落,挾雌蝴蝶過墻來。江南多少閑庭館,朱戶依然鎖綠苔。
桃蹊李徑謝春榮,斗酒芳心與夜爭。陌上新蒭曲塵暗,墻頭圓月玉盤傾。青簾巷陌無行跡,繡褶腰肢覺瘦生。莫道無情何必爾,自緣我輩正鐘情。
簇簇雙攢出蠒眉,淹淹獨倚曲欄時。千年青冢空埋怨,重到玄都只賦詩。香逐馬蹄歸蟻垤,影和蟲臂罥蛛絲。尋芳了卻新年債,又見成陰子滿枝。
芳菲又謝一年新,能賦今無八斗陳。*薄錯拋傾國色,緣輕不遇買金人。杜鵑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樹底春。色即是空空是色,欲從調御懺貪嗔。
貌嬌命薄兩難全,鶯老花殘謝世緣。年長盧姬悲晚嫁,日高黃鳥喚春眠。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論價十千。痛惜秾纖又遲暮,好燒銀燭覆觥船。
花落花開總屬春,開時休羨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髏冢,就是紅樓掩面人。山屐已教休泛臘,柴車從此不須巾。仙塵佛劫同歸盡,墜處何須論廁茵。
催耕聲里短柴門,煠蘭香中雉草園。西子歸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春鳳院院深籠鎖,細雨紛紛欲斷魂。拾得殘紅忍拋卻,也教粘向阿咸旙。
蕉酒新啼滿袖痕,憐香惜玉此心存。可憐窗外風鳴樹,辜負尊前月滿軒。奔井似銜亡國恨,墜樓如報主人恩。長洲日暮生芳草,銷盡江淹黯黯魂。
伯勞東去燕西飛,南浦王孫怨路迷。鳥喚春休背人去,雨妝花作向隅啼。綠陰茂苑收弦管,白日長門鎖婢傒。蛺蝶翻翻殘夢里,曲欄纖手憶同攜。
青鞋布襪謝同游,粉蝶黃蜂各自愁。傍老光陰情轉切,惜花心性死方休。膠*(疑缺一字)日月無長策,酒酹荼蘼有近憂。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暮合隔紅樓。
春來嚇嚇去匆匆,刺眼繁華轉眼空,杏子單衫初脫暖,梨花深院恨多風。燒燈坐盡千金夜,對酒空思一點紅。倘是東君問魚雁,心情說在雨聲中。
嗚嗚曉角起春城,巧作東風撼地聲。燈照檐花開且落,鴉棲庭樹集還驚。紅顏不為琴心老(點去)駐,綠酒休辭盞面盈。默對鏡奩閑自較,鬃絲又是一年嬴。
春夢三更雁影邊,香泥一尺馬蹄前。難將灰酒灌新愛,只有香囊報可憐。深院料應花似霰,長門愁鎖日如年。憑誰對卻閑桃李,說與悲歡石上緣。
花朵憑風著意吹,春光棄我竟如遺。五更飛夢環巫峽,九畹招魂費楚詞。衰老形骸無昔日,凋零草木有榮時。和詩三十愁千萬,腸斷春風誰得知?
《把酒對月歌》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
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題落霞孤騖圖》
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騖渺無蹤。
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
《詩贈寧王》
信口吟成四韻詩,自家計較說和誰?
白頭也好簪花朵,明月難將照酒厄。
得一日閑無量福,作千年調笑人癡;
是非滿日紛紛事,問我如何總不知?
《醉詩》
碧桃花樹下,大腳墨婆浪,未說銅錢起,先鋪蘆席床。
三杯渾白酒,幾句話衷腸。何時歸故里,和她笑一場。
《貧士吟》
十朝風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饑。
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
青山白發老癡頑,筆硯生涯苦食艱。
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
荒村風雨雜雞鳴,轑釜朝廚愧老妻。
謀寫一枝新竹賣,市中筍價賤如泥。
書畫詩文總不工,偶然生計寓其中。
肯嫌斗栗囊錢少,也濟先生一日窮。
白板門扉紅槿籬,比鄰鵝鴨對妻兒。
天然興趣難摹寫,三日無煙不覺饑。
【繪畫作品】
《山路松聲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江南農事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雙松飛瀑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金閶別意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函關雪霽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洞庭黃茅渚圖》,上海博物館藏
《夢仙草堂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西州話舊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人物畫
《班姬團扇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蜀宮伎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嫦娥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李端端乞詩圖》,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陶榖贈詞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花鳥畫
《枯槎鸜鵒圖》
唐寅,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后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
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刻骨銘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后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生平事跡】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商。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里一個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后來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場弊案的牽累而離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并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會試泄題案”,一般說法是,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 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的。”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并傳了出來。 唐寅和徐經到京城后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后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這已在別人心中產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復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徐經入獄后經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泄露給唐寅。后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后,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寅出獄后,被謫往浙江為小吏。唐寅恥不就任。
關于這場會試泄題案,記載很多,說法不一。實際上這是統治階級內部斗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云:“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無疑問,這一事件對唐寅來說是極其嚴重的。從此唐寅絕意仕途。歸家后縱酒澆愁,游歷名山大川, 決心以詩文書畫終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離開蘇州,坐船到達鎮江,從鎮江到揚州,游覽瘦西湖、平山堂等名勝。然后又坐船沿長江過蕪湖、九江,到廬山。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給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繪畫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來。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黃州,看到赤壁之戰遺址。唐寅的《赤壁圖》即依此所畫。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陽樓,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諸名山和仙游縣九鯉湖。唐寅由閩轉浙,游雁蕩山、天臺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達安徽,上黃山與九華山。此時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蘇州。唐寅千里壯游,歷時9個多月,踏遍名山大川,為后來作畫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蘇州,家中非常清貧,妻子大吵大鬧,終于離他而去。他住在吳趨坊巷口臨街的一座小樓中,以丹青自娛,靠賣文鬻畫為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以表其淡泊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生涯之志。
唐寅三十六歲時選中城北桃花塢,建了一優雅清閑的家園,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里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賣畫的錢建成了桃花塢別墅。雖只幾間茅屋,檐下卻懸著雅致的室名“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匾額。唐寅一生酷愛桃花,別墅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春日,園內花開如錦,他邀請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此飲酒賦詩,揮毫作畫,盡歡而散。。“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銘》)此時唐寅過得清閑而超脫。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里,后來寧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脫了殺身之禍,但也引起不少麻煩,從此思想漸趨消沉,轉而信佛,自號“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自治一方印章“逃禪仙吏”。
從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經常作畫,加上又不會持家,生活艱難,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倆人借錢度日。其間有著名書法家王寵常來接濟,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兒為兒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樂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后,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凄涼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親友王寵、祝允明、文徵明等湊錢安排后事,祝允明寫了千余字的墓志銘,由王寵手書,刻在石碑上。后世有關唐寅的生平事跡大多是從這墓志銘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涼,以致身后詩文幾近散軼。明萬歷年間,常熟書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詩文和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紙只字,為他搜集整理詩賦詞章。將唐寅生前散軼的近百首(篇)詩文核閱后付梓,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個較完善的詩文集傳世,一時洛陽紙貴。后來,江南著名的出版藏書家。常熟書商毛晉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為人,他在編錄《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時,又特地詳細收錄了唐寅生前詩文和軼事,豐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詩文內容,為后代積累了生動的文化資料。
毛晉,后來還獨立承擔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據《蘇州府志》,崇禎甲申三月十六,毛晉與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蘇橫塘王家村,因見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荊棘荒蕪,牛羊放逐墓園,頓生哀憫之心。他詢問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孫孀婦,經濟拮據,困頓城內,以致唐寅四時之祭匱乏。毛晉凄然感嘆:“是朋友之罪也,千載下讀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時與并乎?”于是,毛晉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擇地墓旁造三間祠堂。蘇州地方官雷起劍親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遺千古之有心者。”
【繪畫風格】
唐寅早期繪畫,“遠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沈周和周臣都是當時蘇州名畫家,沈以元人畫為宗,周則以南宋院畫為師,這是明代兩大畫派,唐寅雖師周臣,卻有勝藍之譽。 唐寅兼其所長,在南宋風格中融元人筆法,一時突飛猛進,以至超越老師周臣,名聲大振。 唐寅畫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畫。唐寅足跡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并化渾厚為瀟灑。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復嶺,樓閣溪橋,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有的描寫亭榭園林,文人逸士優閑的生活。山水人物畫,大幅氣勢磅礴,小幅清雋瀟灑,題材面貌豐富多樣。 由于唐寅作畫很少在畫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畫風變化也不很有規律,所以很難推測他作畫的時間,也就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 唐寅在拜周臣為師后,主要是宗南宋院體,但其畫有時也有與沈、文畫風相近的作品,如《南游圖》。這是唐寅三十六歲時當琴士楊季靜離開蘇州時贈送給他的。 唐寅擅長寫意花鳥,活潑灑脫、生趣盎然而又富于真實感。傳說唐寅所作的《鴉陣圖》掛在家中,有一天有數千只烏鴉縱橫盤旋在屋頂,恍若酣戰,堪稱奇絕。 唐寅花鳥畫的代表作是《枯槎鴝鵒圖》。其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干由右下方彎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筆濃墨畫之,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只棲于枝頭的八哥,正引吭高鳴,樹枝似乎都在應節微動,從而顯現出自然界生命律動的和諧美。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與數筆野竹同枯樹上的老葉畫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幽曠恬靜與清新的氣氛。右上角題詩為:“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馀。”詩畫映發,對象的神態和畫家的情趣融為一體,寄寓了超凡脫俗的思想。這幅畫在畫法上屬小寫意,一路運腕靈便,以書法人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美,全畫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形象饒有韻度,從中可以窺見唐寅在探討寫意技法和開拓花鳥畫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樹。
唐寅的水墨花鳥畫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煉形象,墨韻明凈、生趣盎然。其著名的還有《雨竹圖》,畫面以二組濃葉為主枝,后出淡葉,再出葉數筆以相呼應,葉均向下急趨,一派雨打竹葉之勢。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幾為畫名所掩。其代表作《落花詩冊》。
唐寅擅畫山水、人物、仕女和花鳥,尤以山水、仕女著稱。唐寅的山水畫,早年師法沈周,傳世之作甚少。現存作品有《洞庭黃茅渚圖》和《貞壽堂圖》以及唐寅21歲作《對竹圖》等。中年的山水畫,主要宗法周臣,而周臣的山水畫師法南宋的李唐和劉松年,因此唐寅的畫又可上溯至南宋李唐、劉松年為代表的院體畫派。他在老師周臣影響指導下,學到了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同時他又參合了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并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的長處,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畫面布局嚴謹整飭,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代表作品有《王鏊出山圖》、《沛臺實景圖》、《行春橋圖》、《關山行旅圖》等。晚年畫風已脫出周臣的風范,自立門戶。此時細筆山水居多,作品有《山路松風圖》、《春山伴侶圖》、《落霞孤鶩圖》、《西洲話舊圖》、《幽人燕坐圖》等。從這些畫的風格看,畫風構圖簡潔清朗,用筆多為細勁中鋒,猶如游絲描,纖而不弱,力而有韻,具有剛柔相濟之美。山石的皴法豐富,多有短砍、長皴、順筆、逆毫、方折、圓轉等筆墨。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雜而不亂,極富韻律和文人畫秀潤空靈的美感。墨色淋漓,又富濃淡變化。唐寅的山水畫之所以有這樣大的藝術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門戶之見,無論北方畫派、江南畫派,還是南宋的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畫師,他都認真學習,博采眾長,革新創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畫風。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營養,從而對他的山水畫創作起著重要的滋養作用。他的作品氣魄雄偉壯闊,造型嚴謹準確,筆墨精湛高深,都超過了同時代的一些畫家。
唐寅的仕女、人物畫,大致沒有逾越南宋人物畫藩籬.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筆人物畫,那種明眸、皓齒、紅顏、粉頰……還是南朱院體畫的遺風。他的人物畫,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如《王蜀宮妓圖》,畫家以傳統的工筆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面部,突出了宮女的濃施艷抹。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服飾施以濃艷的色彩,顯得綺羅絢爛。把宮妓們競相裝扮,斗綠爭緋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不愧為唐寅仕女畫的優秀之作。另一種是從南宋的院體脫胎而出,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代表作品有Ⅸ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畫風由工麗變為簡逸高雅。畫家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顏輝的折蘆描參合使用,使畫面富有韻律感。唐寅的人物畫,寫實功力較強,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故《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
唐寅的花鳥畫,傳世作品不多,現存作品有《墨梅圖》、《風竹圖》和《鴝鵒鳴春圖》以及《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畫風遠法宋元水墨畫.近師沈周的變革創新,刻意求精。如在《墨梅圖》中唐寅用水墨畫梅花一枝,意筆寫花干,沒骨法點梅花,筆法秀逸灑脫,頗具質感。而《鴝鵒嗚春圖》則用水墨隨意點畫,較之沈周則更為活潑灑脫,較之林良、呂紀又不像他們那樣粗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潑之趣。
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是一位詩人。他創作的詩,據不完全的統計,約有600余首。其詩風婉華麗,通俗流暢,即興抒懷,以才情取勝。詩文的內容多為揭露社會矛盾,抒發不平之氣.具有較強的思想性。
唐寅為傳統繪畫所作的貢獻,大致可概括為三點:其一,綜合南北二派,弘揚了文入畫的傳統。我國的傳統繪畫.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地理條件和風格的不同,始分為南北兩大畫派。北方畫派以李成、關仝、范寬為代表,畫風深厚曠遠,石體堅凝,風骨奇峭,氣勢雄偉;而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宗師,畫風柔和溫秀,筆墨瀟灑含蓄,水墨濕潤華滋,遠近感強烈。但又有各自的弱點,比如北方畫派.筆鋒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韻致和遠近感等;南方畫派缺少骨力、莊嚴和氣魄等。唐寅的功績就在于打破了門戶之見,從筆法、氣勢、筆意和設色上,把南北兩派不同的源流,揚長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畫的長處,最后形成結構嚴謹,風骨奇峭,筆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靈的獨特風格。他的畫,既有宋畫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畫的書卷氣,為吳門畫派的崛起,為弘揚文入畫的傳統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二,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詩文、書法的造詣也很深,在詩書畫有機結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貢獻。其結合方法:一是書風與畫風的一致與和諧,書法的意趣與繪畫情趣極為相近,因為兩者都強調人格與真情的再現。唐寅的書法淵源于趙孟頫和李北海,用筆秀潤縝密,剛粟結合,意態端莊瀟灑,近似“院體”的山水畫風,但又在規整中具清潤之姿。二是將書法用筆之法運用于繪畫,這在唐寅傳世繪畫作品中較為明顯。此外,詩與四的和諧一致,也是唐寅畫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詩文,豪放不羈,戲語中寓憂思;他的繪畫也和詩一樣,如縱{壬中見深沉,戲筆中寓思想。其三,詩情與畫意的緊密結合。唐寅繪畫中的題詩和情感,緊扣畫的主題和意境,以闡發或充實畫面的內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蘭墨,又通過象征、寓意、擬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創造,形象地表達出詩意,這種詩與幽的冤美結合,也是唐寅畫的一大特點。
唐寅書畫的貢獻,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畫的題材內容,促進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鳥各科的全面發展,加強文人畫自我表現意識等,都給后世造成深遠影響。
【軼事典故】
唐伯虎點秋香
歷史上雖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不過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秋香雖在金陵高張艷幟,但她二人之間實難發生風流韻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場合見到秋香扇面,寫了一首七絕:“晃玉搖金小扇圖,五云樓閣女仙居;行間看過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書。”
《唐寅詩集》中有詩名曰“我愛秋香”是一首藏頭詩
我畫蘭江水悠悠
愛晚亭上楓葉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
香煙裊裊繞輕樓
“唐伯虎點秋香”這個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在明代的筆記體小說中,其中明代小說家王同軌先生的《耳談》,敘述的故事情節和現在我們知道的“唐伯虎點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說,蘇州才子陳元超,性格放蕩不羈。一次,他和朋友游覽虎丘,與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對陳公子燦然一笑。其實就笑了一下,陳公子便招架不住,于是暗訪秋香蹤跡。于是,陳公子喬裝打扮,到官宦人家里做了公子的伴讀書童。不久,陳元超覺得時機已到,因為他發現倆公子已經離不開他,便謊稱要回家娶親。倆公子說,府上有這么多婢女,你隨便挑。陳公子說,既然這樣,恭敬不如從命,我就點秋香吧。陳公子遂心如愿,結成姻緣。這就是《耳談》中因笑傳情,因情結緣的一個愛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小說家馮夢龍的手中,就變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緣》。一個最古老,最簡單的故事,由“一笑”發展到“三笑”,情節也更加復雜化。
原本是“陳公子點秋香”,怎么會變成“唐伯虎點秋香”呢?
這里,有其社會原因,時代因素,也有唐伯虎本人的個人原因。我們知道,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經濟十分發達的時期,蘇州是當時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城市。經濟上的繁榮必然帶來思想上的活躍。特別是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就十分活躍。他們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實現個人的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中下層知識分子急需找到一個他們精神、理想、情感、意志的代言人。急需找到一個生活上放浪不羈、敢于帶頭沖鋒、挑戰的叛逆形象。這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禮法的性格特征。在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中,文人墨客們故意讓唐伯虎不拘禮法,讓他放浪形骸。故意讓唐伯虎闖朱門豪宅,讓他和達官貴人插科打諢。故意讓唐娶自己心愛的女人為妻,讓他為爭取自己的理想自由奮斗。這就是為什么要把點秋香的重任放在唐伯虎身上的原因。
那么,在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秋香這個人呢?有。秋香,本名林奴兒,字金蘭,號秋香。她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歷史上確實被人點過。是不是唐伯虎點的呢?肯定不是。因為據考證,秋香比唐伯虎大20歲。她有不幸的家庭遭遇,沒有辦法才墮入青樓。因為人品好,后來轉業從良。
秋香在當時被譽為“女中才子”,她所畫的丹青畫,更有名氣。據明代《畫史》中記載:“秋香學畫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筆最清潤。”
在《金陵瑣事》中,還記載了秋香曾經向唐伯虎的繪畫老師沈周學過繪畫。沈周是明代相當著名的大畫家,曾為秋香畫過一幅丹青畫,寫過一首詞。臨江仙題林奴兒(即秋香)山水畫:“舞韻歌聲都折起,丹青留下芳名。”過去的事都已過去,青樓里再也找不到你,以后要到畫界中去尋覓。
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時候在繪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很快掌握繪畫技藝,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時,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唐寅賣扇記
唐寅,字伯虎,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人稱“唐解元”,自制印章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為人放蕩不羈,風流飄逸,心胸豁達。精詩文、工書畫,曉音律,素好游山玩水。
值某歲仲夏,一日欲獨游西子湖,正行于道中,見一酒肆,酒興遂發,乃入。把盞酣飲罷,欲結賬,往囊中探銀,不料竟空空如也。乃環顧,亦無熟識,與酒保道:“某因走得匆忙,未帶銀兩,暫賒,可否?”對曰:“否!”寅一時無計,面色難堪,不免心慌意亂,滿面細汗。甩開手中扇,搖之,忽思道:“何不以扇抵酒?”言與酒保,又不允。寅低眉良久,心生一計,大聲吆喝,賣其手中扇。
其時,肆中一長者,峨冠博帶,乃杭州富豪也。問道:“汝扇區區,能折幾何?”寅曰:“足下觀訖方曉。”遞之予視,富豪一瞥,乃曰:“扇上之畫,分明信手涂鴉,乃出無名豎子之手耳!分文不值。”言訖,擲于地,寅甚不悅,白眼瞪視。
俄傾,一布衣似書生模樣,上前視之。拾扇觀罷,拍案連稱:“ 妙!妙!妙!妙哉!乃出名人之高手!”視寅良久,只見寅氣宇軒昂,風流倜儻,儀表非常。曰:“閣下莫非‘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耶?!”寅笑而未語,氣靜神閑。酒客聞之皆驚,爭而觀之,嘖嘖不已。眾人皆出高價欲購伯虎之扇。寅都不鬻,獨與那秀才。秀才摸出銀兩,只十兩白銀,乃曰:“吾錢少,恐難購得。”寅曰:“足下惠目識人,余欽佩之至,故此扇非君莫屬,君若銀兩短少,余至只收五兩,足付酒錢便可。 ”秀才收受,拱手道謝。
富豪見狀,大夢如醒,拱手笑曰:“唐解元,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令名遠播,某有眼不識泰山,足下之畫,天下無雙,人間神品,老朽方才多有冒犯,乞先生海涵。”遂拉寅之衣袂同坐,喚酒呼菜,又叫秀才同席而坐。飲酒大酣,寅醉意朦朧,顛倒淋漓,欲出酒肆。富豪曰:“先生留步!”寅問:“何事?”曰:“先生能否將那扇賣與老夫?”寅曰:“否!”富豪略有慍色,曰:“余出千金,何如?”寅只顧走路。富豪大怒:“爾待何如?!”寅打一飽嗝,呵呵大笑,又要邁步,富豪勃然,曰:“還我酒食!”寅辯道:“是汝引我吃酒,非我本意,天上掉下餡兒餅,豈有不食之理?!”眾酒客嘩然大笑。
此時,人群中又走來一客,皂衣緇褲,乃一捕快也。捕快曰:“唐解元乃江南名流,某早有耳聞,足下可知這老者何許人也?”寅道:“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捕快道:“此乃杭州四大巨賈之一,胡天富胡老爺是也!”寅曰:“與某何干? ” 捕快湊前耳語一番。寅曰:“噢!原來此人與汝家老爺有交情,實在不知。罷!罷!罷!筆墨伺候,待某為胡賈做畫一幅。 ”
頃刻,文房四寶備矣。寅道:“胡賈轉過身去。”胡賈不知何事,只好照辦。唐伯虎三毫兩筆,做畫立就,只見眾人皆捧腹大笑不已。胡賈不知所謂何事,脫外衣觀之,惱怒成羞,嗔目張口,發指上冠。捕快手指唐寅曰:“豈有此理!”唐寅笑曰:“扯平!”言罷,拂袖,攜布衣秀才之手同出酒肆,大踏步消失于匆匆人流之中。
眾看官可知唐伯虎在那富豪胡天富衣背上所畫何物,不妨告知:王八。
蓬萊子曰:唔呼!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解字謎唐寅得良師
相傳唐伯虎的老師沈石田是祝枝山為他找的。唐伯虎幼年家境不好,父親在蘇州開酒店謀生。酒店收拾得干凈整潔,常有文人墨客來飲酒吟詩。
唐寅自幼喜歡畫畫,到十三歲時,父親就讓他在店中幫忙干活,不再上學,畫出得意的畫就貼在店墻上。
一次,才子祝枝山來到酒店喝酒,很喜歡墻上的畫。就問老板畫是由誰畫的。老板回答說是兒子畫的。祝枝山很驚訝地要求見見孩子。在得知了唐寅的家境貧寒之后便決定幫助他找一位丹青妙手來教他畫畫。不久,祝枝山帶著畫師沈石田來到了酒店。
沈石田也很欣賞唐寅的畫,但想考考他才氣如何,就為他出了一個字謎:“去掉左邊是樹,去掉右邊是樹,去掉中間是樹,去掉兩邊是樹,這是什么字?”唐寅略一思考就說出了謎底是個“彬”字。沈石田很高興,就收下了唐寅。
【文學成就】
唐寅詩風相當特別,據說他早年曾下苦工鉆研過《昭明文選》,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麗,很接近六朝的氣息。泄題案以后的詩作,多描寫自己的處境,寫起來情真意摯,自然流暢,雖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煉,但可以感覺到唐寅信手拈來的才氣。
他的詩作有《百忍歌》、《上吳天官書》、《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閑中歌》等。
唐寅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傲岸不平之氣。
除詩文外,唐寅也嘗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賞,聲名遠揚。
【故居遺址】
唐寅故居僅存遺址,但西郊橫塘唐寅墓還保存完好,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動亂期間墓地遭毀壞,后又修復。唐寅墓包括閑來草堂、六如堂、夢墨堂、墓區、神道、牌坊。整個墓地錯落有致,恬靜中透出幾分風雅。墓碑上刻有“唐解元之墓”。閑來草堂后辟為茶室。唐寅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曾寫過不少茶詩,留下《琴士圖》、《品茶圖》、《事茗圖》等茶畫佳作。夢墨堂陳列唐寅的生平事跡。六如堂取自唐寅晚年法號六如。
【詩詞作品】
《桃花庵歌》[明]唐寅(1)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庵歌》[明]唐寅(2)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他)人笑我忒(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落花詩》
剎那斷送十分春,富貴園林一洗貧。借問牧童應設酒,試嘗梅子又生仁。若為軟舞欺花旦,難保余香笑樹神。料得青鞋攜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陽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風又轉頭。控訴欲呼天北極,胭脂都付水東流。傾盆恠雨泥三尺,繞樹佳人繡半鉤。顏色自來皆夢幻,一番添得鏡中愁。
春風百五盡須臾,花事飄零剩有無。新酒快傾杯上綠,衰顏已改鏡中朱。絕纓不見偷香椽,墮溷翻成逐臭夫。身漸衰頹類如此,樹和淚眼合同枯。
時節蠶忙擘黑時,花枝堪賦比紅兒。看來寒食春無主,飛過鄰家蝶有私。縱使金錢堆北斗,難饒風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晝,一縷煙茶飏鬢絲。
坐看芳菲了悶中,曲教遮護屏展風。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濕補紅。國色可憐難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忍看馬足車輪下,一片西飛一片東。
崔徽空寫鏡中真,洛水難傳賦里神。國色自來多命薄,桃紅又見一年春。已無錦帳圍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塵。繞樹百回心語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天涯晻溘碧云橫,社日園林紫燕輕。桃葉參差誰問渡,杏花零落憶題名。月明犬吠村中夜,雨過鶯啼葉滿城。人不歸來春又去,與誰連臂唱盈盈?
白華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細點生。三月尋芳騎鳳侶,一時齊唱踏莎行。收燈院落傷棲燕,細雨樓臺濕囀鶯。莫問東君訴恩怨,自來春夢不分明。
春朝何事默憑闌,庭草驚看露已團。花并淚絲飛點點,絮飄眼纈望漫漫。書當無意開孤憤,帶有何心綰合歡。且喜殘叢猶有在,好隨修竹報平安。
桃花凈盡杏花空,開落年年約略同;自是節臨三月暮,何須人恨五更風。撲檐直破簾衣碧,上砌如欺地錦紅;拾向砑羅方帕里,鴛鴦一對共當中。
惻惻凄凄憂自惔,花枝零落鬢絲添。周遮燕語春三月,蕩漾波紋日半簾。病酒不堪朝轉劇,聽風且喜晚來恬。綠楊影里蒼苔上,為惜殘紅手自拈。
楊柳樓頭月半規,笙歌院里夜深時。花枝灼灼難長好,漏水丁丁不肯遲。金串袖籠新藕滑,翠眉奩映小蜼垂。風情多少愁多少,百結愁腸說與誰。
李態樊香憶舊游,蓬飛萍轉不勝愁。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傷春滿鏡愁。愛惜難將窮袴贈,凋零似把睡鞋留。紅顏春樹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杏瓣桃須掃作堆,青春白發感衰頹。蛤蜊上市驚新味,鶗鴂教人再洗杯。忍唱驪歌送春去,悔將羯鼓徹明催。爛開賺我平添老,知到年來可爛開?
麗色堪餐莫謾夸,一朝衰颯看伊家。昭君偏遇毛延壽,煬帝難留張麗華。深院青春空自鎖,大堤紅日又西斜。小橋流水閑村落,不見啼鶯有犬蛙。
滿堂歡笑強相陪,別有愁腸日九回。時節又驚梁燕乳,鉛華無奈隙駒催。香消衣帶傷腰瘦,夢斷遼陽沒信來。門掩黃昏花落盡,牛酥且薦掌中杯。
亞字城邊麋鹿臺,春深情況轉悠哉。襞衣玉貌乘風去,對酒蓬窗帶雨推。結子桃花如雨落,挾雌蝴蝶過墻來。江南多少閑庭館,朱戶依然鎖綠苔。
桃蹊李徑謝春榮,斗酒芳心與夜爭。陌上新蒭曲塵暗,墻頭圓月玉盤傾。青簾巷陌無行跡,繡褶腰肢覺瘦生。莫道無情何必爾,自緣我輩正鐘情。
簇簇雙攢出蠒眉,淹淹獨倚曲欄時。千年青冢空埋怨,重到玄都只賦詩。香逐馬蹄歸蟻垤,影和蟲臂罥蛛絲。尋芳了卻新年債,又見成陰子滿枝。
芳菲又謝一年新,能賦今無八斗陳。*薄錯拋傾國色,緣輕不遇買金人。杜鵑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樹底春。色即是空空是色,欲從調御懺貪嗔。
貌嬌命薄兩難全,鶯老花殘謝世緣。年長盧姬悲晚嫁,日高黃鳥喚春眠。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論價十千。痛惜秾纖又遲暮,好燒銀燭覆觥船。
花落花開總屬春,開時休羨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髏冢,就是紅樓掩面人。山屐已教休泛臘,柴車從此不須巾。仙塵佛劫同歸盡,墜處何須論廁茵。
催耕聲里短柴門,煠蘭香中雉草園。西子歸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春鳳院院深籠鎖,細雨紛紛欲斷魂。拾得殘紅忍拋卻,也教粘向阿咸旙。
蕉酒新啼滿袖痕,憐香惜玉此心存。可憐窗外風鳴樹,辜負尊前月滿軒。奔井似銜亡國恨,墜樓如報主人恩。長洲日暮生芳草,銷盡江淹黯黯魂。
伯勞東去燕西飛,南浦王孫怨路迷。鳥喚春休背人去,雨妝花作向隅啼。綠陰茂苑收弦管,白日長門鎖婢傒。蛺蝶翻翻殘夢里,曲欄纖手憶同攜。
青鞋布襪謝同游,粉蝶黃蜂各自愁。傍老光陰情轉切,惜花心性死方休。膠*(疑缺一字)日月無長策,酒酹荼蘼有近憂。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暮合隔紅樓。
春來嚇嚇去匆匆,刺眼繁華轉眼空,杏子單衫初脫暖,梨花深院恨多風。燒燈坐盡千金夜,對酒空思一點紅。倘是東君問魚雁,心情說在雨聲中。
嗚嗚曉角起春城,巧作東風撼地聲。燈照檐花開且落,鴉棲庭樹集還驚。紅顏不為琴心老(點去)駐,綠酒休辭盞面盈。默對鏡奩閑自較,鬃絲又是一年嬴。
春夢三更雁影邊,香泥一尺馬蹄前。難將灰酒灌新愛,只有香囊報可憐。深院料應花似霰,長門愁鎖日如年。憑誰對卻閑桃李,說與悲歡石上緣。
花朵憑風著意吹,春光棄我竟如遺。五更飛夢環巫峽,九畹招魂費楚詞。衰老形骸無昔日,凋零草木有榮時。和詩三十愁千萬,腸斷春風誰得知?
《把酒對月歌》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
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題落霞孤騖圖》
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騖渺無蹤。
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
《詩贈寧王》
信口吟成四韻詩,自家計較說和誰?
白頭也好簪花朵,明月難將照酒厄。
得一日閑無量福,作千年調笑人癡;
是非滿日紛紛事,問我如何總不知?
《醉詩》
碧桃花樹下,大腳墨婆浪,未說銅錢起,先鋪蘆席床。
三杯渾白酒,幾句話衷腸。何時歸故里,和她笑一場。
《貧士吟》
十朝風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饑。
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
青山白發老癡頑,筆硯生涯苦食艱。
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
荒村風雨雜雞鳴,轑釜朝廚愧老妻。
謀寫一枝新竹賣,市中筍價賤如泥。
書畫詩文總不工,偶然生計寓其中。
肯嫌斗栗囊錢少,也濟先生一日窮。
白板門扉紅槿籬,比鄰鵝鴨對妻兒。
天然興趣難摹寫,三日無煙不覺饑。
【繪畫作品】
《山路松聲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江南農事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雙松飛瀑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金閶別意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函關雪霽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洞庭黃茅渚圖》,上海博物館藏
《夢仙草堂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西州話舊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人物畫
《班姬團扇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蜀宮伎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嫦娥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李端端乞詩圖》,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陶榖贈詞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花鳥畫
《枯槎鸜鵒圖》
上一篇: 湯顯祖 | 下一篇: 譚嗣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