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的詩《過老子廟》:“仙居懷圣德,靈廟肅神心。草合人蹤斷,塵濃鳥跡深。流沙丹灶沒,關路紫煙沉。獨傷千載后,空余松柏林?!?《龍之吟——中國歷代帝王詩詞》第230頁)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座久已荒廢的老子廟的凄涼景象。昔日神仙居住懷有圣德的廟堂,人們曾在這里頂禮膜拜。如今野草茂盛人跡斷絕,塵埃濃重鳥跡深藏。丹灶已被流沙埋沒,關路紫煙已經消散。這是令作者非常悲痛的場景,他感慨千載之后恐怕只剩下松柏的蒼涼了。
李隆基非常崇拜老子,封老子為“玄元皇帝”,后來還有更高的稱謂。他酷愛《道德經》。中國古代皇帝批閱《道德經》的有四位: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李隆基執政期間,禁修一般寺廟,開元二年就還俗一萬二千人。但卻建造規模宏大的“太清宮”(房屋數百間),供奉老子。蘇州“玄妙觀”有老子像碑,系唐玄宗御贊,吳道子畫,顏真卿書,號稱“三絕”。李隆基下詔,《道德經》遍頒全國,每戶一冊。他還下詔,讓精研黃老的學士到京城對策,優者授以官職。洛陽人獨孤及通曉玄經,以一篇策文舉高第,被授予華陰縣尉。開元中,李隆基效仿李世民也集聚了“十八學士”,其中康子元、敬會真都是因為“能治易、老、莊者”而被接納??梢?,他是多么器重“易老人才”。
李隆基是唐代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治國的許多思想都可以在《道德經》中找到淵源。他于公元735年、755年兩度對《道德經》注疏,宗旨是“取之于真,不崇其教,理國之要,可不然乎。”他從務實出發,尋求治國之道,他執政期間,改革弊政,以民為本,做了一些實事,正是老子“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的體現。李隆基懂得,作為一國之君,應當讓百姓得到實惠,發展生產,繁榮經濟。要治理好朝政,就要選賢任能。他先后起用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韓休、張九齡等人為相,做出了一些業績。史書上說:“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后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崩献诱f“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領導黎民百姓,必須讓他們得益在先,自己得益在后。老子又說:“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边@是說,百姓之所以饑餓,是因為侯王官吏橫征暴斂;老百姓之所以難于治理,是因為權勢們為所欲為;老百姓之所以不怕死敢造反,是因為貪官污吏窮奢極欲。李隆基貫徹了老子的這些重要觀點,他尚能納諫,執法公正,不護親朋等,都不是偶然的。但他年過半百之后,卻忘掉了老子《道德經》對他的啟迪,以為功成業就,怠于政事,貪圖享受,迷戀酒色,把大權交給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于是江河日下,國勢漸衰,后來引發安祿山造反,搞得焦頭爛額,不可收拾。
當年李隆基對老子《道德經》手不釋卷,如今這本書已經成了世界名著,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世界譯成外文發行量最大的兩本書是《圣經》、《道德經》。美國前總統里根在《國情咨文》引用了“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至理名言,老子智慧讓里根頓開茅塞,豁然開朗。老子“道德自然”的思想闡述了客觀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一切宇宙、天地、人類社會、人體自身的產生發展滅亡的規律,在《道德經》中都有明確的闡述。它是我國古代人類智慧的結晶。它玄妙而深奧,盡管千百年來人們對它的理解有種種不同,但它的核心思想卻一直發揮重大的作用。
李隆基非常崇拜老子,封老子為“玄元皇帝”,后來還有更高的稱謂。他酷愛《道德經》。中國古代皇帝批閱《道德經》的有四位: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李隆基執政期間,禁修一般寺廟,開元二年就還俗一萬二千人。但卻建造規模宏大的“太清宮”(房屋數百間),供奉老子。蘇州“玄妙觀”有老子像碑,系唐玄宗御贊,吳道子畫,顏真卿書,號稱“三絕”。李隆基下詔,《道德經》遍頒全國,每戶一冊。他還下詔,讓精研黃老的學士到京城對策,優者授以官職。洛陽人獨孤及通曉玄經,以一篇策文舉高第,被授予華陰縣尉。開元中,李隆基效仿李世民也集聚了“十八學士”,其中康子元、敬會真都是因為“能治易、老、莊者”而被接納??梢?,他是多么器重“易老人才”。
李隆基是唐代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治國的許多思想都可以在《道德經》中找到淵源。他于公元735年、755年兩度對《道德經》注疏,宗旨是“取之于真,不崇其教,理國之要,可不然乎。”他從務實出發,尋求治國之道,他執政期間,改革弊政,以民為本,做了一些實事,正是老子“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的體現。李隆基懂得,作為一國之君,應當讓百姓得到實惠,發展生產,繁榮經濟。要治理好朝政,就要選賢任能。他先后起用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韓休、張九齡等人為相,做出了一些業績。史書上說:“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后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崩献诱f“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領導黎民百姓,必須讓他們得益在先,自己得益在后。老子又說:“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边@是說,百姓之所以饑餓,是因為侯王官吏橫征暴斂;老百姓之所以難于治理,是因為權勢們為所欲為;老百姓之所以不怕死敢造反,是因為貪官污吏窮奢極欲。李隆基貫徹了老子的這些重要觀點,他尚能納諫,執法公正,不護親朋等,都不是偶然的。但他年過半百之后,卻忘掉了老子《道德經》對他的啟迪,以為功成業就,怠于政事,貪圖享受,迷戀酒色,把大權交給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于是江河日下,國勢漸衰,后來引發安祿山造反,搞得焦頭爛額,不可收拾。
當年李隆基對老子《道德經》手不釋卷,如今這本書已經成了世界名著,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世界譯成外文發行量最大的兩本書是《圣經》、《道德經》。美國前總統里根在《國情咨文》引用了“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至理名言,老子智慧讓里根頓開茅塞,豁然開朗。老子“道德自然”的思想闡述了客觀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一切宇宙、天地、人類社會、人體自身的產生發展滅亡的規律,在《道德經》中都有明確的闡述。它是我國古代人類智慧的結晶。它玄妙而深奧,盡管千百年來人們對它的理解有種種不同,但它的核心思想卻一直發揮重大的作用。
上一篇: 唐無名氏 | 下一篇: 唐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