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后垂拱元年(685)一歲
八月五日生于洛陽.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順圣皇后竇氏.李旦"溫恭好學,通詁訓,工草隸書'',竇氏出身名門.
垂拱二年(686年)二歲
正月,武則天下詔還政于睿宗,不敢受.
二月,新羅請《禮記》等書,賜之.
三月,武則天置銅甌受密奏,高密之風大起.
四月,鑄大儀,置北闋.
六月,蘇良嗣,韋待價韋文昌左右相,同鳳閣鸞臺三品.
九月,以狄仁杰為冬官侍郎.
垂拱三年(687年)三歲
閏正月,封為楚王.
五月,殺劉之
七月,突厥寇朔州,遣李多祚破之.
十一月,罷御史監軍之制.本年天下大饑,山東關中尤甚
垂拱四年(688年)四歲
二月毀乾元殿,做明堂,以薛懷義為使,凡役數萬人.
五月,武則天加號圣母神皇.
六月,狄仁杰奏廢淫祠.
八月,瑯琊王李沖,越王李貞起兵謀匡復唐室失敗而死.
九月,武則天大殺唐皇室.
十二月,明堂成,號萬象神宮.
永昌元年(689年)五歲
九月,遣薛懷義兩次討伐突厥,皆大敗
十一月,始用周正.武則天自名曌,改詔為制,除唐室屬籍.
周天授元年(690)六歲
正月,武承嗣,岑長倩為左右相,同鳳閣鸞臺三品
二月,策貢士于洛城殿,殿試從此開始.
七月,頒沙門撰<<大云經>>,令諸州建大云寺.
八月,大殺唐宗室.
九月,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以豫王李旦為皇嗣,賜姓武,封武氏外戚為王.
天授二年(691年)七歲
四月,令佛教在道教前,僧尼位于道士前.七月移關內雍,同等七州民十萬于洛陽.
八月,狄仁杰為相.
十月,制官人咸令自舉.
如意元年(692年)八歲
長壽二年(693年)九歲
正月,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李隆基生母),被武則天暗害,痤于宮中,不自在何處啊
十二月,降封為臨淄王。
延載元年(695年)十歲
正月,突厥可汗骨篤祿卒,其子幼弟默啜自立可汗,寇靈州。三月,以薛懷義等十八將軍討默啜,大敗。本年摩尼教始傳入中國。
證圣元年(695年)十一歲
天冊萬歲二月,薛懷義被殺。
四月,大周萬口頌德天樞成。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二歲
萬歲登封九月,吐蕃請和,令山東近諸州置武騎團兵
令天下系囚及士庶家奴驍勇者,官償其值,發以擊契丹。
十月,契丹攻陷冀州
神功元年(697年)十三歲
四月,鑄九鼎,共用銅五十六萬零其百余斤。
圣歷元年(698年)十四歲
三月,召廬陵王李哲于房州
圣歷二年(699年)十五歲
七月,武則天令太子李顯,相王李旦與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止等立誓于明堂
久視元年(700年)十六歲
閏七月,唐休璟打破吐蕃。
十月,控鶴監張易之引富商宋霸子入宮侍宴同博。
大足元年(701年)十七歲
長安元年十月,武則天還長安,賜宅于興慶坊,亦與兄弟五人住,號稱五王宅
長安二年(702年)十八歲
正月,初設武舉
十二月,置北亭都護府于庭州
長安三年(703年)十九歲
四月,吐蕃遣使獻馬千匹,金二千兩求婚
長安四年(704年)二十歲
史載隆基“儀范偉麗,有非常之表”。歷右衛郎將尚輦奉御。
神龍元年(705年)二十一歲
正月,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尚書臺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等共擁太子李顯為帝
姚元之出為亳州刺史。
五月,封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敬暉、袁恕己為王,皆罷知政事,朝歸武、韋。
六月,河南,河北十八州大水。
十一月,武則天崩年八十二。本年戶六百十五萬,口計三千七百十四萬。
神龍二年(706年)二十二歲
閏正月,太平、安樂等公主,并開府置官屬。敬暉、桓彥范、袁恕己出為滑、洛、豫三州刺史。
三月,又左遷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為朗、均、亳、郢州刺史。
大置員外官凡二千余人。超受閹官七百以上。
四月,黃門侍郎宋璟貶為檢校貝州刺史。
十二月,突厥入寇靈、原、會州掠牧馬數萬。
七月,敬暉等長流嶺南,旋被武三思遣人矯制虐殺。
景龍三年(710年)二十六歲
九月,太平公主,安樂公主各樹朋黨,中宗患之。
本年冬,中宗祀南郊,隆基離潞州(山西長治)入京參加大典。禮畢,復居長安。時皇室多故,隆基常陰引材之士以助。
景云元年(710年)二十六歲
正月,金城公主赴吐蕃成親。
六月,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中宗,韋后臨朝稱制,改元唐隆。李重茂即皇帝位,年十六,以外戚韋溫總知內外守提兵馬事。時韋后擬篡位.深忌相王旦及太平公主.密與安樂公主、韋溫及私黨宗楚客、武延秀等謀除之。臨淄王隆基乃與太平公主及公主子衛尉卿薛崇簡、范總監鐘紹京、前朝邑尉劉幽求、利仁府折沖麻嗣宗等密謀誅除韋黨。萬騎果毅葛福順、陳玄禮、李仙兔等皆參與密謀。
庚子夜,隆基七百殺韋后、安樂公主、宗楚客、韋溫等。
七月,以洛州長史宋嫌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八月,罷斜封官數千人。
從本年始.于各地陸續設鹽池、漕運、租庸、戶口等專使。
十月.太平公主忌太子英武.欲久固已權,徽布流言說:“太子非長,不當立。”又派人偵察太子活動,事無巨細密報睿宗。
景云二年(711 年)二十七歲
正月.任太仆卿娜元振、中書侍郎張說井同平.事。因為太平公主要陷害太子,宋璟與姚元之建議將太平公主遷出東都。張說建議令太子監國以杜流言。二月, 令太平公主徙居蒲州。 太子監國。復斜封育。左右萬騎與左右羽林為北門四軍,令葛福順統率。四月制,“凡雙事皆取太子處分。”初于河西設節度使。五月,太子請召太平公主回京,睿宗準奏。六月,設十道按察使。
十一月.令百姓二十五歲當府兵,五十五歲免。
太極元年(712 年)二十八歲
延和元年正月,改元太極
先天元年五月,改無延和
六月.幽州大都怪孫佺奚襲契丹.唐軍覆沒。
七月,制傳位于太子李隆基。魏知古密告太平公主將于六月初四作亂。前一天.玄宗與薛王業、歧王范、宰相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監姜皎、尚乘奉御王守一、內給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發兵,殺蕭至忠、岑羲,竇懷貞自殺。四日,太上皇浩:“自今軍國刑政,一皆皇帝處分。”太平公主賜死于家中。初九日,賞功臣郭元振等。以高力士知內侍省事,為右監門將軍。此后宦官勢力顯著上升。十五日,以左丞張說為中書令。
八月,太子隆基稱帝,即唐玄宗。尊睿宗為太上皇。三品以上官除授及大刑政仍決于上皇。改元先天.立妃王氏為皇后。劉幽求與張暐謀以羽林兵除太平公主, 密言于玄宗,玄宗同意。后來張暐泄其謀于侍御史鄧光賓,玄宗大俱.幾天后.處劉幽求、張暐、鄧光賓流刑。開元元年( 713 年)二十九歲
正月,府兵改為二十五歲點兵,五十歲免。二月.京城大開城門燃燈,夜以繼日.凡月余。左拾遺嚴挺之諫.乃止。刺以嚴挺之忠直宣示百官,厚賞之。六月,時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勢擅權用事.宰相七人.四出其門.文武大臣一半附之。王琚、張說、崔日用等促玄宗速除之。
十月,玄宗在驪山閱兵.以軍容不整罪貶兵部尚書郭元振。以同州刺史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元之建議十事.作為開元改革的政綱。十二月.改革開元.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中書省為紫微省.門下省為黃門省.侍中為監。以姚元之為縈徽令.元之為避開元年.復名崇。張說因文通親王.貶相州刺史.右右卜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劉幽求貶太子少保。
開元二年(714 年)三十歲
正月,關中久早.人多饑乏,遣使賑給。沙汰僧尼二萬余人。
三月,毀天樞及韋后所建天街石臺。
五月,悉罷員外官試官、檢校官。
六月.以長兄宋王成器、次兄申王成禮、從兄幽王守禮出任外州刺史。
七月,提倡儉約.下制銷毀宮內金銀器玩、珠玉錦繡.令后妃以下勿得服珠玉錦繡。禁鑄佛、寫經。建興慶宮。歧王范、薛王業出京任刺史。
八月,選后宮無用者送還家。時吐蕃攻臨跳,從此連年犯邊。
九月,令各州修常平倉法。
十二月.立次子郢王嗣謙(后改書瑛)為太子。本年任周玄慶為安南市舶使(即海關).中國海關從此開始。置隴右節度大使、又置幽州節度經略、鎮守大使。
開元三年(715 年)三十一歲
正月.御史大夫宋璟貶睦州刺史。
二月.突傲十姓降者二千余帳。
五月,山東大蝗.吏民不敢捕殺,姚祟奏遣御史督州縣捕而埋之。
九月,以馬懷素、褚無量為侍讀。
十一月,張孝騫定西域,大食等八國請降。崔子嵩等暴,旋敗。
開元四年(716 年) 三十二歲
正月,王皇后妹丈長孫昕等,以私憤毆御史大夫李杰,玄宗敕令于朝堂杖殺,以謝百官。諸王開始遙領節度等使。
五月.山東大蝗又起.姚崇又命捕殺之。
玄宗廷試縣官.退四十五人。
六月.睿宗崩,年五十五歲。回絕、同羅、奮、拔也固、仆固五部來降。
十一月,姚崇辭職薦廣州都份宋璟自代。
十二月,宋璟正式任相。是月.罷十道按察使。
開元五年(717 年)三十三歲
三月,收復營州等十二州,重建營州都份府于柳城。
九月,中書省、門下省及侍中皆恢復舊名。恢復貞觀時諫官、史官參加宰相議率會議。
十一月詔訪遺書,秘書監馬懷素奏請編校群書。本年日本的吉備真備入唐.回國后仿漢字作日本假名(日本文字)。
開元六年(718 年)三十四歲
正月,禁用惡錢,京城騷動,資易幾絕。
八月,始加稅以增官俸.
是年規定府兵六年簡點一次。
開元七年( 719 年)三十五歲
三月,渤海郡王大祚榮卒,子大武藝襲位。是年.置劍南節度使,領益、彭等二十五州。
開元八年(720 年)三十六歲
正月,宋璟、蘇颋罷相,以源乾曜為黃門侍郎.張嘉貞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二月,遭使括逃戶。枚以府兵役重.六十乃免,宜限以歲晚使百姓輪番負擔。
五月,又置十道按察使。以源乾曜為侍中.張嘉貞為中書令。
八月五日生于洛陽.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順圣皇后竇氏.李旦"溫恭好學,通詁訓,工草隸書'',竇氏出身名門.
垂拱二年(686年)二歲
正月,武則天下詔還政于睿宗,不敢受.
二月,新羅請《禮記》等書,賜之.
三月,武則天置銅甌受密奏,高密之風大起.
四月,鑄大儀,置北闋.
六月,蘇良嗣,韋待價韋文昌左右相,同鳳閣鸞臺三品.
九月,以狄仁杰為冬官侍郎.
垂拱三年(687年)三歲
閏正月,封為楚王.
五月,殺劉之
七月,突厥寇朔州,遣李多祚破之.
十一月,罷御史監軍之制.本年天下大饑,山東關中尤甚
垂拱四年(688年)四歲
二月毀乾元殿,做明堂,以薛懷義為使,凡役數萬人.
五月,武則天加號圣母神皇.
六月,狄仁杰奏廢淫祠.
八月,瑯琊王李沖,越王李貞起兵謀匡復唐室失敗而死.
九月,武則天大殺唐皇室.
十二月,明堂成,號萬象神宮.
永昌元年(689年)五歲
九月,遣薛懷義兩次討伐突厥,皆大敗
十一月,始用周正.武則天自名曌,改詔為制,除唐室屬籍.
周天授元年(690)六歲
正月,武承嗣,岑長倩為左右相,同鳳閣鸞臺三品
二月,策貢士于洛城殿,殿試從此開始.
七月,頒沙門撰<<大云經>>,令諸州建大云寺.
八月,大殺唐宗室.
九月,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以豫王李旦為皇嗣,賜姓武,封武氏外戚為王.
天授二年(691年)七歲
四月,令佛教在道教前,僧尼位于道士前.七月移關內雍,同等七州民十萬于洛陽.
八月,狄仁杰為相.
十月,制官人咸令自舉.
如意元年(692年)八歲
長壽二年(693年)九歲
正月,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李隆基生母),被武則天暗害,痤于宮中,不自在何處啊
十二月,降封為臨淄王。
延載元年(695年)十歲
正月,突厥可汗骨篤祿卒,其子幼弟默啜自立可汗,寇靈州。三月,以薛懷義等十八將軍討默啜,大敗。本年摩尼教始傳入中國。
證圣元年(695年)十一歲
天冊萬歲二月,薛懷義被殺。
四月,大周萬口頌德天樞成。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二歲
萬歲登封九月,吐蕃請和,令山東近諸州置武騎團兵
令天下系囚及士庶家奴驍勇者,官償其值,發以擊契丹。
十月,契丹攻陷冀州
神功元年(697年)十三歲
四月,鑄九鼎,共用銅五十六萬零其百余斤。
圣歷元年(698年)十四歲
三月,召廬陵王李哲于房州
圣歷二年(699年)十五歲
七月,武則天令太子李顯,相王李旦與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止等立誓于明堂
久視元年(700年)十六歲
閏七月,唐休璟打破吐蕃。
十月,控鶴監張易之引富商宋霸子入宮侍宴同博。
大足元年(701年)十七歲
長安元年十月,武則天還長安,賜宅于興慶坊,亦與兄弟五人住,號稱五王宅
長安二年(702年)十八歲
正月,初設武舉
十二月,置北亭都護府于庭州
長安三年(703年)十九歲
四月,吐蕃遣使獻馬千匹,金二千兩求婚
長安四年(704年)二十歲
史載隆基“儀范偉麗,有非常之表”。歷右衛郎將尚輦奉御。
神龍元年(705年)二十一歲
正月,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尚書臺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等共擁太子李顯為帝
姚元之出為亳州刺史。
五月,封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敬暉、袁恕己為王,皆罷知政事,朝歸武、韋。
六月,河南,河北十八州大水。
十一月,武則天崩年八十二。本年戶六百十五萬,口計三千七百十四萬。
神龍二年(706年)二十二歲
閏正月,太平、安樂等公主,并開府置官屬。敬暉、桓彥范、袁恕己出為滑、洛、豫三州刺史。
三月,又左遷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為朗、均、亳、郢州刺史。
大置員外官凡二千余人。超受閹官七百以上。
四月,黃門侍郎宋璟貶為檢校貝州刺史。
十二月,突厥入寇靈、原、會州掠牧馬數萬。
七月,敬暉等長流嶺南,旋被武三思遣人矯制虐殺。
景龍三年(710年)二十六歲
九月,太平公主,安樂公主各樹朋黨,中宗患之。
本年冬,中宗祀南郊,隆基離潞州(山西長治)入京參加大典。禮畢,復居長安。時皇室多故,隆基常陰引材之士以助。
景云元年(710年)二十六歲
正月,金城公主赴吐蕃成親。
六月,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中宗,韋后臨朝稱制,改元唐隆。李重茂即皇帝位,年十六,以外戚韋溫總知內外守提兵馬事。時韋后擬篡位.深忌相王旦及太平公主.密與安樂公主、韋溫及私黨宗楚客、武延秀等謀除之。臨淄王隆基乃與太平公主及公主子衛尉卿薛崇簡、范總監鐘紹京、前朝邑尉劉幽求、利仁府折沖麻嗣宗等密謀誅除韋黨。萬騎果毅葛福順、陳玄禮、李仙兔等皆參與密謀。
庚子夜,隆基七百殺韋后、安樂公主、宗楚客、韋溫等。
七月,以洛州長史宋嫌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八月,罷斜封官數千人。
從本年始.于各地陸續設鹽池、漕運、租庸、戶口等專使。
十月.太平公主忌太子英武.欲久固已權,徽布流言說:“太子非長,不當立。”又派人偵察太子活動,事無巨細密報睿宗。
景云二年(711 年)二十七歲
正月.任太仆卿娜元振、中書侍郎張說井同平.事。因為太平公主要陷害太子,宋璟與姚元之建議將太平公主遷出東都。張說建議令太子監國以杜流言。二月, 令太平公主徙居蒲州。 太子監國。復斜封育。左右萬騎與左右羽林為北門四軍,令葛福順統率。四月制,“凡雙事皆取太子處分。”初于河西設節度使。五月,太子請召太平公主回京,睿宗準奏。六月,設十道按察使。
十一月.令百姓二十五歲當府兵,五十五歲免。
太極元年(712 年)二十八歲
延和元年正月,改元太極
先天元年五月,改無延和
六月.幽州大都怪孫佺奚襲契丹.唐軍覆沒。
七月,制傳位于太子李隆基。魏知古密告太平公主將于六月初四作亂。前一天.玄宗與薛王業、歧王范、宰相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監姜皎、尚乘奉御王守一、內給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發兵,殺蕭至忠、岑羲,竇懷貞自殺。四日,太上皇浩:“自今軍國刑政,一皆皇帝處分。”太平公主賜死于家中。初九日,賞功臣郭元振等。以高力士知內侍省事,為右監門將軍。此后宦官勢力顯著上升。十五日,以左丞張說為中書令。
八月,太子隆基稱帝,即唐玄宗。尊睿宗為太上皇。三品以上官除授及大刑政仍決于上皇。改元先天.立妃王氏為皇后。劉幽求與張暐謀以羽林兵除太平公主, 密言于玄宗,玄宗同意。后來張暐泄其謀于侍御史鄧光賓,玄宗大俱.幾天后.處劉幽求、張暐、鄧光賓流刑。開元元年( 713 年)二十九歲
正月,府兵改為二十五歲點兵,五十歲免。二月.京城大開城門燃燈,夜以繼日.凡月余。左拾遺嚴挺之諫.乃止。刺以嚴挺之忠直宣示百官,厚賞之。六月,時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勢擅權用事.宰相七人.四出其門.文武大臣一半附之。王琚、張說、崔日用等促玄宗速除之。
十月,玄宗在驪山閱兵.以軍容不整罪貶兵部尚書郭元振。以同州刺史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元之建議十事.作為開元改革的政綱。十二月.改革開元.改尚書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中書省為紫微省.門下省為黃門省.侍中為監。以姚元之為縈徽令.元之為避開元年.復名崇。張說因文通親王.貶相州刺史.右右卜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劉幽求貶太子少保。
開元二年(714 年)三十歲
正月,關中久早.人多饑乏,遣使賑給。沙汰僧尼二萬余人。
三月,毀天樞及韋后所建天街石臺。
五月,悉罷員外官試官、檢校官。
六月.以長兄宋王成器、次兄申王成禮、從兄幽王守禮出任外州刺史。
七月,提倡儉約.下制銷毀宮內金銀器玩、珠玉錦繡.令后妃以下勿得服珠玉錦繡。禁鑄佛、寫經。建興慶宮。歧王范、薛王業出京任刺史。
八月,選后宮無用者送還家。時吐蕃攻臨跳,從此連年犯邊。
九月,令各州修常平倉法。
十二月.立次子郢王嗣謙(后改書瑛)為太子。本年任周玄慶為安南市舶使(即海關).中國海關從此開始。置隴右節度大使、又置幽州節度經略、鎮守大使。
開元三年(715 年)三十一歲
正月.御史大夫宋璟貶睦州刺史。
二月.突傲十姓降者二千余帳。
五月,山東大蝗.吏民不敢捕殺,姚祟奏遣御史督州縣捕而埋之。
九月,以馬懷素、褚無量為侍讀。
十一月,張孝騫定西域,大食等八國請降。崔子嵩等暴,旋敗。
開元四年(716 年) 三十二歲
正月,王皇后妹丈長孫昕等,以私憤毆御史大夫李杰,玄宗敕令于朝堂杖殺,以謝百官。諸王開始遙領節度等使。
五月.山東大蝗又起.姚崇又命捕殺之。
玄宗廷試縣官.退四十五人。
六月.睿宗崩,年五十五歲。回絕、同羅、奮、拔也固、仆固五部來降。
十一月,姚崇辭職薦廣州都份宋璟自代。
十二月,宋璟正式任相。是月.罷十道按察使。
開元五年(717 年)三十三歲
三月,收復營州等十二州,重建營州都份府于柳城。
九月,中書省、門下省及侍中皆恢復舊名。恢復貞觀時諫官、史官參加宰相議率會議。
十一月詔訪遺書,秘書監馬懷素奏請編校群書。本年日本的吉備真備入唐.回國后仿漢字作日本假名(日本文字)。
開元六年(718 年)三十四歲
正月,禁用惡錢,京城騷動,資易幾絕。
八月,始加稅以增官俸.
是年規定府兵六年簡點一次。
開元七年( 719 年)三十五歲
三月,渤海郡王大祚榮卒,子大武藝襲位。是年.置劍南節度使,領益、彭等二十五州。
開元八年(720 年)三十六歲
正月,宋璟、蘇颋罷相,以源乾曜為黃門侍郎.張嘉貞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二月,遭使括逃戶。枚以府兵役重.六十乃免,宜限以歲晚使百姓輪番負擔。
五月,又置十道按察使。以源乾曜為侍中.張嘉貞為中書令。
上一篇: 唐無名氏 | 下一篇: 唐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