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在當時和后世都有很大影響。即使是認為他用韻任意,不講究曲律的評論家,也幾乎無一不稱贊《牡丹亭》,如晚于湯顯祖20多年的沈德符說:“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又說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時的戲曲家呂天成推崇湯顯祖為“絕代奇才”和“千秋之詞匠”。王驥德甚至說,如果湯顯祖沒有“當置法字無論”和其他弱點,“可令前無作者,后鮮來哲,二百年來,一人而已”。由于湯顯祖的影響,明末出現了一些刻意學習湯顯祖、追求文采的劇作家,如阮大鋮和孟稱舜等,后人因之有玉茗堂派或臨川派之說,實際上并不恰切。《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代的《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湯顯祖生前就有《玉茗堂文集》刊行。逝世后5年,韓敬編印《玉茗堂集》。他的作品于明清兩代均有刊本,目前通行的是1964年由錢南揚、徐朔方合編的《湯顯祖集》,包括詩文和戲曲。
新中國成立后,有關部門對湯顯祖的作品進行了全面認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湯顯祖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人民政府在臨川市修建了湯顯祖墓園、玉茗堂影劇院,影劇院內設有湯顯祖紀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國劇協江西分會在撫州玉茗堂影劇院聯合舉行了紀念湯顯祖逝世366周年大會。一九九二年,人民政府又籌建湯顯祖紀念館,一九九五年,占地二百畝的湯顯祖紀念館建成并對外開放。
遂昌湯顯祖紀念館我國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于明萬歷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593-1598)任遂昌知縣。他勤政愛民,興教辦學、勸農耕作、滅虎除害,政績顯著。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幾百年來享譽文壇,馳名海外,其主要思想的形成在遂昌縣,并與其密不可分。湯顯祖紀念館位于遂昌縣城北街四弄,面積900平方米,由前院、館舍、后園三部分組成,環境優美,古樸雅致。館內陳列內容豐富,格調高雅,集中介紹湯顯祖生平、在遂昌政績,以及湯顯祖的藝術創作成就。
在2006中國·遂昌湯顯祖文化節暨湯顯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周育德將“中國湯顯祖研究會”的牌匾授予遂昌,這標志著中國湯顯祖研究會正式落戶遂昌。
遂昌作為湯顯祖主政和《牡丹亭》的醞釀創作之地,一直以來就是中外湯學專家、學者尋訪遺跡,搜集史料,進行各種形式研究活動之地。今后,遂昌將積極發揮中國湯顯祖研究會落戶遂昌的優勢,整合海內外湯學資源,推動湯學研究的發展,同時,積極培養縣內的湯學人才,使遂昌成為名副其實的湯學研究中心。
上一篇: 滕斌 | 下一篇: 唐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