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詩詞>>蘇軾

蘇軾

  注:以下軼聞僅因流傳甚廣,其真實性有待考證。
  1、年少輕狂
  蘇東坡少年時讀了一些書,因為聰慧,常得到師長贊揚。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蘇軾啊蘇軾,天下的字知多少?人間的書有幾何?中國上下數千年,多少個朝多少個代,有多少種古文字?縱橫數百萬平方公里,56個民族,又有多少種語言,多少種文字?其母程氏回來后,批評了蘇軾,于是蘇軾把對聯改為“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
  2、蘇軾“欺”師
  蘇軾考進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賞忠厚之至論》,其中有段落如下: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圣人之意,蓋亦可見矣。當時的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對蘇軾的文章十分贊賞,但是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堯有關系嗎?歐陽修自然也不明白這點,反復讀過后,便去問蘇軾,蘇軾說答案在《三國志·孔融傳》中,可是歐陽修將反反復復讀了很多遍后,依舊沒有發現出處,便又去問蘇軾。蘇軾只好老老實實答是自己的杜撰,歐陽修更不解,蘇軾便說《三國志·孔融傳》中言道孔融更曹操說商紂王將妲己賞了周公,曹操問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應該有。蘇軾便據此杜撰了這么一個故事,這使歐陽修更加贊賞蘇軾。
  3、東坡肉
  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有著名的《豬肉頌》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就是著名的東坡肉烹調法了。蘇東坡后來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愛戴。而這“東坡肉”也跟著沾光,名噪杭州,成了當地的一道名菜了。
  4、蘇軾退房
  蘇軾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準備擇日遷入住,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他問老婦哭什么,老婦說,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孝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細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傳老屋。于是蘇軾對她說:“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蘇軾當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5、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地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地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6、出人頭地
  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后評了第二。一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知道真實情況后歐陽修后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贊嘆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該讓他出榜于人頭地,并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7、家庭聚會
  蘇軾高中榜眼后,蘇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難秦少游而聞名的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里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時的情景。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少游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小妹也去摘花,少游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云:“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說完攤開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一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話音未落,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8、打餅祭佛
  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伙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9、吟詩賞月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尾。”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云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 “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10、東坡魚
  蘇軾不僅是文學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廣聞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制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廚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體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斗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揩油,于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么寫?”蘇軾拉長著臉回應:“蘇者,上草下左魚右禾。”黃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黃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被黃庭堅整了個十足!
  11、水果和藥
  蘇軾婚后不久,應邀去劉貢父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劉貢父有心諷刺,吟道:“幸早里(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這句里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
  12、生死一線
  蘇軾入獄后,神宗皇帝為了試探他有沒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個小太監裝成犯人入獄和東坡同睡。白天吃飯時,小太監用言語挑逗他,蘇軾牢飯吃得津津有味,答說:“任憑天公雷閃,我心巋然不動!”夜里,他倒頭睡,小太監又撩撥道:“蘇學士睡這等床,豈不可嘆?”蘇軾不理不會,用鼾聲回答。小太監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說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險至極啊。只要蘇軾有一點牢騷和吃不香睡不穩的異樣舉動,危在旦夕。其實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個太監去憑蘇軾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來呢?
  13、涵養
  朝廷保守派復辟后,以砸缸著名的北宋著名文學家司馬光重拜相位,新法全盤被廢。此時,同為保守派的蘇軾卻主張對新法不能全盤否定,應存良箅渣區別對待,因此與司馬光發生激烈沖突,再度被貶瓜州。蘇軾雖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聞得瓜州金山寺內有一法號為佛印的和尚名氣極大,蘇軾聽說后不服氣,就決定到山上會一會老和尚!在廟里,蘇軾從皇帝講到文武百官,從治理國家講到為人之道。和尚靜靜聽著,蘇軾見佛印一直一言不發就從心里有點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說他有本事,原來草包一個,來這里是騙幾個香火錢的吧!話題慢慢的就扯到了佛事上,這時候佛印問道:“在先生眼里老納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蘇軾正滿肚子鄙視,隨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來是有本事,但那是因為他們淺薄,實際上你每天故弄玄虛,沒有真才實學,是個騙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默不應聲。蘇軾看到他這個樣子不僅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來,便乘興問道:“在你眼里我蘇大學士又是一個什么人呢?”“你是一個很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老納自虧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蘇軾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給小妹講了一遍,蘇小妹聽后笑得飯都噴出來了。蘇軾懵了忙問道:“小妹為何發笑?”“你貶低和尚他不僅沒生氣反而把你贊揚了一番,你說誰有修養?沒有學問哪來的修養?你還自以為自己比別人強?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蘇軾聽后恍然大悟,從此與佛印大師成了莫逆之交。
  14、“尸骨”未寒
  一天,蘇軾和佛印乘船游覽西湖,佛印大師突然拿出一把題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聲道:“水流東坡詩(尸)!”當時蘇軾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著河岸上正有在啃骨頭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
  15、東坡吃草
  閑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16、對聯退敵
  北宋時期,宋人屢遭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 。如對出下聯則撤兵議和。此聯看似簡單,實不易對。出句的數字恰與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字對應事物都會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四詩風雅頌。該對聯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亦稱“四詩”。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17、三人對必有我師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有趣: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聯,中間卻各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舞細柳 , 淡月隱梅花。蘇軾則填: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小妹略一思索,立即響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扶細柳 , 淡月失梅花。縱觀三人對聯,小妹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18、其人之計
  蘇軾摯友佛印,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想起當日遭黃庭堅詐戲,心里一轉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余。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里有魚(余),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19、巫山河水
  一次,蘇軾約其弟蘇轍并佛印大師。三人結伴同游,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關鍵在“無”、“巫”諧音。蘇轍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蘇軾聽了,對弟弟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與蘇轍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勝在對仗更加工穩。
  20、聯氣小妹
  久未與友謀面的蘇軾邀黃庭堅來家做客,小妹見兄長親自出門迎接,便出了個上句相戲,句云:阿兄門外邀雙月。“雙月”合為“朋”字。蘇軾知小妹是和自己開玩笑,當即對道:小妹窗前捉半風。“半”對“雙”,“風”對“月”,甚為妥貼。有趣的是,“風”的繁體字是“風”,半風即“虱”,意思是說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氣得扭頭就走。
  21、皛飯與毳飯
  蘇軾復官后,曾跟劉貢父亂侃:“我在牢里時,每天吃的是三白飯,照樣很香甜,世間美味不過如此!”。劉貢父奇問什么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此事說過蘇軾也就忘了。一日接到劉貢父請帖,邀蘇軾去他家吃皛(xiǎo)飯。蘇軾欣然應約。但等蘇軾到了地方發現桌上只有鹽、蘿卜、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被劉貢父戲弄了。又過了幾天,劉貢父也接到蘇軾請帖,邀他去吃毳(cuì)飯。劉貢父知道蘇軾要報復,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么,最終還是去了。蘇軾陪著劉貢父從早上聊到晚上,把劉貢父餓得前胸貼后背。實在忍不住催問毳飯呢?蘇軾慢吞吞地答:“鹽也毛(mǎo,(冇,“沒有”的意思),蘿卜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其實你一直在享用著啊。” 劉貢父驚愕之后,兩人同時大笑。
  22、蘇軾和王安石的矛盾
  王安石和蘇軾都是少年得志的人。王安石22歲考中進士,蘇軾小王安石16歲,23歲那年考中進士,兩人都被視為棟梁之才,而且皆以詩文名世。兩人真正的交鋒是從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的。當時,蘇氏兄弟服完父喪回到京師,蘇軾被任命為直史館、權開封府推事,而受到神宗信任,擔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的王安石正大力推行變法新政,這樣,兩個大文豪同朝為官,爭端便由此而起了。
  王安石以“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天變不足畏”的勇氣銳意改革也是令人起敬的。但關鍵的問題是,在錯綜復雜的社會情況面前,在“以保守為天性,遵無動為大之教的國人、尤其是官僚士大夫面前,改革的動作到底是激進好抑或是漸進好?王安石思想竣急,無論是起用新人,還是施行新法,都體現了大刀闊斧的超常風格。而蘇軾呢,他并非不主張變革,他只是希望不要“太急”了,因為“法相應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因此,兩個人的政見也就鑿枘難合。
  23、蘇軾與高俅
  《水滸傳》第二回講述高俅的發跡史,說他原本是開封府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在臨淮州住了幾年后,經人介紹,來到京城金梁橋下開生藥鋪的董將士家,董將士不想留他,于是轉薦他到“小蘇學士”處,“小蘇學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紹給了駙馬都尉王晉卿,此后結識了當時為太子的宋徽宗,由于踢得一腳好球,平步青云,做了太尉。
  讀者諸君大概不清楚這位“小蘇學士”究竟是何人,怎么能有這么大的面子,把一個卑微小吏推薦給當朝駙馬爺。原來這位“小蘇學士”,應該是鼎鼎大名的“大蘇學士”,就是人人熟知的東坡居士蘇軾。宋人王明清《揮麈后錄》卷七對高俅的發跡言之較詳,我們再結合其他相關資料,知道高俅原本是蘇東坡府中的小吏,蘇學士見高俅的文章頗具風采,故而很欣賞他。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自翰林院出任中山府知府,便將他舉薦給翰林學士承旨曾布,曾布府中屬僚本已不少,所以沒有接納,蘇軾又將高俅轉而薦于駙馬都尉王晉卿。高俅在王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才因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端王。事有湊巧,一個月后,哲宗駕崩,端王即皇帝位為徽宗,高俅受到徽宗的“不次遷拜”,數年后官至節度使,漸升為樞密使相。“遍歷三衙者二十年,領殿前司職事,自俅始也”。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其父高敦復升為節度使,兄高伸也借著高俅的勢焰,位居顯臣之列,其子弟皆為郎官,一門榮耀至極。
  再說蘇軾由于朝廷內部黨爭,屢屢遭貶,元祐八年(1093年),宣仁皇太后崩,哲宗親政。身為舊黨人物的蘇軾知道自己的政見為新政所不容,很識趣地自請外補為中山知府。不到一年,政局變得越來越壞,紹圣元年(1094年)閏四月,朝臣彈劾他在擔任翰林學士時所作的制詞中有譏謗先朝之語,被貶為英州(今廣東省英德市)知州,還沒到任,又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于惠州。這還不算,沒過多久,他被再貶為瓊州別駕,居住在昌化軍,過著“非人所居,藥餌皆無有”的艱難生活,直到徽宗即位(1101年),才遇赦北歸,不久死于常州。可以說,高俅飛黃騰達之日,正是蘇軾遭遇滅頂之災之時。此后二人之間尚有何聯系呢?《揮麈后錄》說:高俅始終對蘇軾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蘇學士獎拔之情,每當蘇軾的子孫親友來京師時,高俅都要親自撫問,贈以金銀財物,以周濟其貧。由此看來,蘇軾把高俅薦給王晉卿,并非是由于厭惡他輕薄浮浪,恰恰是出于對他才干的欣賞。蘇軾一生磊落豪俠,對人從不設防。宋人高文虎《蓼花洲閑錄》說:“蘇子瞻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嘗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子由(其弟蘇轍,人稱‘小蘇學士’)晦默少許可,嘗戒子瞻擇友,子瞻曰:‘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此乃一病。’”人世間的事往往就是這樣富于戲劇性,蘇軾和高俅在政治上見解相左,在人生取向上也大相徑庭,可以說完全不是同道之人,然而當蘇門子弟貧不能存的時候,恰恰是高俅反過來救了他們的命,使蘇軾子侄得以在南宋重振家風,這或許正得益于蘇軾一生“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對誰都以誠相待,才使得政敵也為他的寬闊襟懷所感動。
  這里順便再交待一下高俅的晚年。靖康初,高俅護送徽宗南逃,到了臨淮突然發病,不得不返回京城。當時大奸臣童貫、梁師成被朝廷誅殺,蔡京被流放。惟獨高俅免于此禍,后來病死于家中。這大概是由于他這一生對得起蘇學士,閻王老子沒有讓他做刀下之鬼。
  24、進京趕考
  傳說宋代蘇東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風浪,誤了開考的時辰。起初主考大人不準蘇東坡入場,后來聽了蘇的訴說,頓生惻隱之心,便口誦一聯讓他對,若對得出,便允他入試。主考官出的聯是:“一葉小舟,載著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顛八倒到九江,十分來遲。”蘇東坡不愧為一代才子,稍一思索便應聲對出下聯:“十年寒窗,讀了九八卷詩書,趕過七六五個考場,四番三往到二門,一定要進。”出句用順序,對句用倒序。有情景,有經歷,曲折而不呆板,視為巧對。
  25、蘇東坡泄題之嫌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當地人李方叔很同情他的遭遇,常去探訪,兩人結為至交。后蘇東坡被召回京,仍與李方叔書信往來,親密如前。宋元祐中,蘇東坡奉命知貢舉,李方叔也參加了考試。史書上稱:李方叔落榜,后知情者去見蘇東坡,求他給個“人情”,但蘇東坡沒有答應,他在寫給李方叔的信中說:“君子之交,務相勉于道,不務相引于利也……”方叔讀后,深為感動,兩人的友誼更加深篤。
  但近讀明朝胡儼所著《胡氏雜說》,卻有另一種說法。胡在書中說,蘇東坡頗為欣賞李方叔。考前某日,蘇東坡令其子蘇叔黨持一書簡給李方叔,恰值李方叔外出,李的仆人就代收了信函,放置在茶幾上。隨后不久,章惇之子章持和章援來訪,李方叔仍然未歸。章持、章援二人順手在茶幾上取簡拆閱,是《劉向優于揚雄論》二篇。章持、章援兄弟知其中必有消息,于是悄悄將此書簡帶了回去,仔細研讀。
  不久,蘇東坡入幃命題,果然是《劉向優于揚雄論》。榜出,章援高中第一名,章持中第十名,而李方叔竟告落第。李方叔之母嘆道:“蘇公知貢舉,而吾兒竟不第,命也。”蘇東坡初以為第一名必為李方叔。及至出幃,方才知道是章援,不禁大為惋惜,還寄詩給李方叔,其中有詩句說:“平生浪說古戰場,遇鏡空迷日五色。”也是莫可奈何解嘲的意思。《胡氏雜說》附記云:蘇東坡此詩“真跡今在南昌李士濂家,與徐鉉書稿及張即之手帖,共為一卷,字畫皆可愛也。”胡儼在明亦為名儒,頗有盛譽,不像胡說之人,只是他未說明故事自何而來。
  蘇東坡若真的以考題暗示于所屬意者,應該構成“泄題罪”。幸虧章氏兄弟只想獲第一,不想害人;若想害人,即以蘇東坡手簡持出申告,追查起來,蘇東坡縱令不死,也得流放若干年。
  26、不忍心拆散
  相傳,蘇軾請鄰居吃飯。桌上有一盤油炸麻雀,一共4只,客人毫不客氣的吃了3只,還剩1只。這時,鄰居對蘇軾說:“還剩1只,你把它吃了吧!”蘇軾卻說:“我不忍心拆散它們,還是你吃了吧!”
  27、蘇軾與面條
  蘇軾被貶海南,弟弟蘇轍被貶雷州。二人相遇與藤州,驚喜之余到路邊小店吃面條,蘇軾高曠豁達,處于憂郁的境遇卻能隨緣自適,轉眼之間,已將“粗惡不可食”的面條吃光,蘇轍卻只吃幾口就放下筷子嘆氣,蘇軾開玩笑逗他:“莫非你還想細細品味嗎?”
  28、牛屎與佛
  一天, 蘇軾與佛印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么 。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么?就活像一攤牛糞。佛印笑而不答。 蘇軾回家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么?是見心見性。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上一篇: 阮瑀 下一篇: 孫逖

網友關注

詩詞搜索

古詩詞大家

詩仙 詩圣 詩王 詩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賀
帝王也風騷
毛澤東李世民武則天 劉邦劉徹 乾隆
詩骨 詩杰 詩狂 詩家天子
陳子昂 王勃 賀知章 王昌齡
詩佛 詩囚 詩奴 詩豪
王維 孟郊 賈島 劉禹錫
詞妖
李清照李義辛棄疾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馬致遠 鄭光祖 白樸
唐宋八大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
小李杜
李商隱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縉楊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尧县| 黔江区| 县级市| 灵丘县| 广河县| 潞城市| 西峡县| 深泽县| 乳山市| 高唐县| 江门市| 揭西县| 桂东县| 始兴县| 蕉岭县| 阿坝县| 旅游| 麦盖提县| 景宁| 洛南县| 台中县| 岚皋县| 陇南市| 开江县| 德格县| 东安县| 苏州市| 宣武区| 吉隆县| 沅陵县| 天津市| 凤冈县| 金湖县| 巴南区| 阳高县| 屏山县| 临湘市| 肇州县| 临夏县| 武平县|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