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涑水記聞》
《稽古錄》(包含《歷年圖》、《國朝百官公卿表》、《通鑒舉要歷》
原文: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枝。
譯文: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懂事,聽到老師講解《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內涵.從此書不離手,甚至忘記了饑渴,冷熱,一心都撲到了書里.
有一天,一群兒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兒小孩失足跌進了院子里那只裝水的大缸里,別人的小孩都嚇得跑掉了,司馬光應聲而出,手執石塊將缸擊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來了,那個小孩也得救了。司馬光砸缸之后,開封、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 年齡剛剛滿20歲,就中了進士。生性不喜歡奢華浪費的生活,參加聞喜宴(聞喜宴是指皇帝對新科進士的賜宴,所有參加者都要簪花)時只有他沒有戴花,身邊的人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圣意啊。”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涑水記聞》
《稽古錄》(包含《歷年圖》、《國朝百官公卿表》、《通鑒舉要歷》
原文: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后京、洛間畫以為圖。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枝。
譯文:司馬光七歲的時候就像一個大人一樣非常懂事,聽到老師講解《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內涵.從此書不離手,甚至忘記了饑渴,冷熱,一心都撲到了書里.
有一天,一群兒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兒小孩失足跌進了院子里那只裝水的大缸里,別人的小孩都嚇得跑掉了,司馬光應聲而出,手執石塊將缸擊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來了,那個小孩也得救了。司馬光砸缸之后,開封、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 年齡剛剛滿20歲,就中了進士。生性不喜歡奢華浪費的生活,參加聞喜宴(聞喜宴是指皇帝對新科進士的賜宴,所有參加者都要簪花)時只有他沒有戴花,身邊的人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圣意啊。”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上一篇: 沈佺期 | 下一篇: 沈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