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在長期的繁衍過程中,形成的郡望如下:
1、樂安郡:東漢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國,治所在臨濟(今山東省高清縣高苑鎮西北)。三國魏改為郡,移治高苑(今山東博興),南朝移治千乘(今山東廣饒),隋初廢。
2、東安郡:治所在今浙江富春縣。
水薤堂:水薤堂是非常著名的一個。這個堂號和東漢名士任棠有關。 任棠,生卒年不詳,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他學問很大,不愿出仕為官,就在家教書為生,是當時著名隱士。既然是名士,地方上的官員免不了前來來拜訪。面對殷勤前來的父母官,任棠卻常常避而不見。
東漢時,天水郡改稱漢陽。不久,新任漢陽太守龐參到任,依例前去拜訪老者以及賢者,任棠自然在此之列。
龐參是河南緱氏人,他文武兼備、謀慮深遠,年少時被推舉為孝廉,出任左校令。當時邊患頻繁,他主張屯邊備戰,行休養生息之道,減輕賦稅以待養精蓄銳,可謂憂國之士。另外,他為官正直,處事干練,聲譽甚佳。
不過,龐參在任棠這里,并沒有受到什么歡迎。龐參到時,任棠正在家等候。見到新的太守,任棠既不迎接也不說話,只是把從地里剛拔出的一顆薤(一種雜草)擺到桌子上,又在堂前放了一盆清水,隨后抱著小孫子跪在堂前。龐參就被這樣晾在一邊。隨同龐參而來的主簿十分惱火,連忙呵斥任棠狂傲之至,竟敢怠慢太守。明理通達的龐參卻揮手制止,他瞅瞅這桌上地下的兩樣東西,又看著堂前任棠,沉思良久,終于悟出了任棠的用意。他回頭對隨去的屬員說:任棠這是在教導我:放一盆清水是希望我做一個清官;拔一株大薤,是希望我能鏟除欺壓百姓的豪強;他抱著孫兒長跪在堂前,是希望我能夠愛惜民力,撫恤老弱病幼。他,不愧是賢人啊。既然悟出來了,龐參就欣然拜謝而去。
隨后,龐參在漢陽太守任上,抑強扶弱,實施惠政,發展生產,很得民心。
后人就由任棠和龐參的這次交往,概括出兩個成語:拔薤誅茅,置水之情。前者意為:居官應剛直不阿,敢于誅除強暴;后者意為:陳述民間疾苦,希望當權者廉潔自持,體察民情。
由是,任棠用清水和大薤暗示龐參廣興仁政之事成為了一段佳話,留下了“任棠水”之名,為人稱頌,后世任姓族人就以“水薤”為堂號來紀念這位任姓先人。
任姓其它堂號有“九真”、“玉知”、“敘倫”、“吏部”等。
1、樂安郡:東漢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郡置國,治所在臨濟(今山東省高清縣高苑鎮西北)。三國魏改為郡,移治高苑(今山東博興),南朝移治千乘(今山東廣饒),隋初廢。
2、東安郡:治所在今浙江富春縣。
水薤堂:水薤堂是非常著名的一個。這個堂號和東漢名士任棠有關。 任棠,生卒年不詳,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人。他學問很大,不愿出仕為官,就在家教書為生,是當時著名隱士。既然是名士,地方上的官員免不了前來來拜訪。面對殷勤前來的父母官,任棠卻常常避而不見。
東漢時,天水郡改稱漢陽。不久,新任漢陽太守龐參到任,依例前去拜訪老者以及賢者,任棠自然在此之列。
龐參是河南緱氏人,他文武兼備、謀慮深遠,年少時被推舉為孝廉,出任左校令。當時邊患頻繁,他主張屯邊備戰,行休養生息之道,減輕賦稅以待養精蓄銳,可謂憂國之士。另外,他為官正直,處事干練,聲譽甚佳。
不過,龐參在任棠這里,并沒有受到什么歡迎。龐參到時,任棠正在家等候。見到新的太守,任棠既不迎接也不說話,只是把從地里剛拔出的一顆薤(一種雜草)擺到桌子上,又在堂前放了一盆清水,隨后抱著小孫子跪在堂前。龐參就被這樣晾在一邊。隨同龐參而來的主簿十分惱火,連忙呵斥任棠狂傲之至,竟敢怠慢太守。明理通達的龐參卻揮手制止,他瞅瞅這桌上地下的兩樣東西,又看著堂前任棠,沉思良久,終于悟出了任棠的用意。他回頭對隨去的屬員說:任棠這是在教導我:放一盆清水是希望我做一個清官;拔一株大薤,是希望我能鏟除欺壓百姓的豪強;他抱著孫兒長跪在堂前,是希望我能夠愛惜民力,撫恤老弱病幼。他,不愧是賢人啊。既然悟出來了,龐參就欣然拜謝而去。
隨后,龐參在漢陽太守任上,抑強扶弱,實施惠政,發展生產,很得民心。
后人就由任棠和龐參的這次交往,概括出兩個成語:拔薤誅茅,置水之情。前者意為:居官應剛直不阿,敢于誅除強暴;后者意為:陳述民間疾苦,希望當權者廉潔自持,體察民情。
由是,任棠用清水和大薤暗示龐參廣興仁政之事成為了一段佳話,留下了“任棠水”之名,為人稱頌,后世任姓族人就以“水薤”為堂號來紀念這位任姓先人。
任姓其它堂號有“九真”、“玉知”、“敘倫”、“吏部”等。
上一篇: 任生 | 下一篇: 若耶溪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