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奇齡的學識淵博,能治經、史和音韻學,亦工詞,擅長駢文、散文、詩詞,都自成家數。精通音律,并從事詩詞的理論批評。他在書法藝術上也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在清代初年很受推崇。毛奇齡的書法,骨力駿健、筆勢挺拔,儒雅清奇、個性強烈,是文人書法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
毛奇齡博覽群書,經學詞章,各擅勝場。遇有異說,必“搜討源頭”、“字字質正”,好持自己獨特見解。其所撰《四書改錯》是針對朱熹《四書集注》之抨擊。毛奇齡一生以辯定諸經為己任,力主治經以原文為主,不摻雜別家述說。他在少林寺寫的《大學知本圖說》,為其得意之作。以及其他眾多著作,均闡明他的治經思想。除潛心經學外,對地方志也有研究,著有《湘湖水利志》3卷、《蕭山縣志刊誤》3卷等。此外,毛對文學、音樂頗有造詣,好詩詞歌賦,著有《西河詩話》、《西河詞話》多卷;又曾教授樂律,著有《竟山樂錄》4卷、《樂本解說》2卷等。
毛奇齡以經學傲睨一世,挾博縱辯,務欲勝人,抨擊朱熹《四書集注》
毛奇齡尺牘,撰《四書改錯》,阮元嘗推他對乾嘉學術有開山之功。他亦好為詩。初受知于陳子龍;反復變化,由三唐而上窺齊梁。其論詩,主張以“涵蘊”、不著□際“見難”,以“能盡其才”為妙;大抵尊唐抑宋,甚至痛詆蘇軾。所作亦頗博麗窈渺,聲名甚著。曾有琉球使者過杭州拜訪他,并覓買其詩集。但毛奇齡自謂其詩“酬應者十九,宴游者十一,登臨感寄無聞焉”,張維屏也說:“名家古詩多存壽詩者,殆無過毛西河。”(《國朝詩人征略》)可見其內容比較狹窄和貧乏。他還寫了一部《仲氏易》,把宋人講的《易經》推倒了。毛奇齡認為周敦頤的《太極圖》是來自道佛的文獻
毛奇齡著述甚富,僅《四庫全書》收錄他的著錄者就有52種。他的遺著由學生編為《西河全集》,共493卷,系諸子及門人所著的文章編輯成集,分為《經集》和《文集》二部。其當歸于集部者,文119卷,詩50卷,詞7卷。另有《詩話》8卷,《詞話》2卷。
上一篇: 明無名氏 | 下一篇: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