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滂(1064——?), 字澤民,衢州江山石門(今屬浙江)人。哲宗元佑間為杭州法曹,蘇軾曾加薦舉,晚年與蔡京亦有交往。官至祠部員外郎、知秀州,一生仕途失意。其詞受蘇軾、柳永影響,清圓明潤,別樹一格,無秾艷詞語,自然深摯、秀雅飄逸。其詞對陳與義、朱敦儒乃至姜白石、張炎等人的創作都有影響。代表作有《秦樓月》、《水調歌頭》(一)、《玉樓春》(三)、《菩薩蠻》(一)、《踏莎行》(一)、《點絳唇》(三)、《驀山溪》(三)、《浣溪沙》([十]、[十七])等。有《東堂集》,詞集為《東堂詞》,存詞200余首。
活躍于北宋末期的詞人毛滂,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其詩,“有風發泉涌之致,頗為豪放不羈”;其文,“大氣盤礴,汪洋恣肆,得二蘇之一鱗半甲”;其詞,則“瀟灑明潤”、“情韻特勝”。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雖非作家之極,亦在附庸之列”、有風致、有成就和有影響的作家,一直以來卻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對他的詞,有些文學史及詞學專著竟只字未提,有些詞選本亦一首不錄。事實上,《東堂詞》內容豐富、情韻特勝,開瀟灑俊逸之風,其作者毛滂實可稱北宋一大家。《東堂詞》無論在題材內容、藝術手法還是詞調發展等方面都對宋詞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推進作用。
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人,約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①。毛滂出生于書香門第、官宦世家,但他的一生卻仕途起伏、遭遇坎坷。不過作為文人,毛滂又是幸運的。他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有風發泉涌之致,頗為豪放不羈”;其文,“大氣盤礴,汪洋恣肆,得二蘇之一鱗半甲”②;其詞,“瀟灑明潤”③、“情韻特勝”④。然而就是這樣一位“雖非作家之極,亦在附庸之列”⑤,有風致、有成就、有影響的作家,一直以來卻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對他的詞,有些文學史及詞學專著竟只字未提,有些詞選本亦一首不錄。事實上,《東堂詞》內容豐富、情韻特勝,開瀟灑俊逸之風,其作者毛滂實可稱北宋一大家。《東堂詞》無論在題材內容、藝術手法還是詞調發展等方面都對宋詞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推進作用。
由于資料和研究的欠缺,毛滂一直鮮為大眾熟悉。八十年代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關于毛滂及其詞作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周少雄、曹辛華、胡可先等主要側重于毛滂生平考略及年譜的整理工作;李朝軍、金五德、鄭志剛等則側重于毛滂詞作的論述。其中毛滂鄉人周少雄先生,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毛滂研究,對毛滂家世、生平、交游等都有較詳細的研究,并點校有《毛滂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然而縱觀毛滂的研究,與其他同時代名家詞人相比,非但研究者寥寥無幾,而且研究著作不多,研究深度也不夠,仍有許多薄弱環節和空白點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比如對《東堂詞》的研究,大多僅局限于單純從題材內容或藝術風格上來探討其詞風,而未能將題材與風格、韻律等多方面相結合,以歷史、全面、整體的眼光來加以探討。有的甚至在未充分了解毛滂其人的基礎上就下結論,未能做到知人論世。
上一篇: 毛熙震 | 下一篇: 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