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脈
(1):崤山: 自盧氏西北部與靈寶交界的冠云山起,向東北蜿蜒 伸展,橫亙于縣境北部至牛脊背(范里鄉和 官道 口鄉界嶺)入洛寧縣境。海拔1200----1800米,坡度20----40度 。嶺脊圓和平緩,土層較厚。縣境內主要山峰有冠云山(1861米)、塔子山(1535米)、石牛嶺(1861米)太平寨、潘坡牛脊背(1372米)等 。山上有麻櫟、山楊、刺槐等林木,森林覆蓋率約為27%,牧草茂盛,適宜發展畜牧業。
(2): 熊耳山:從縣城西 南的雙槐樹鄉向北、東延伸,經大石河至象群山入洛寧、欒川縣境??h境內有主峰熊 耳嶺(1569米)。該嶺雙峰齊秀,相向傾斜,一眼望去如同熊耳,故名。熊耳山海拔1500---2000米,相對高度500---1200米,山坡坡度南側較小,約30---40度;北坡較大,約40---50度,局部達80度以上,多系斷層形成的懸崖。嶺脊多呈鋸齒狀,有的為豬背嶺脊,溝谷深窄,氣候溫涼溫潤。自然植被主要是由櫟類和油松所組成的天然次生林,森林蓋率為34%。
?。?): 伏牛山 :該山為秦嶺余脈的主支??h境內自獅子坪-------瓦窖溝、雙槐樹---湯河---欒川老群山繼續向東延伸,為欒川與西峽、嵩縣與南召的界山。海拔為1500---2000米,相對高差為600---1200米,北側山坡陡峭,坡度多在45度以上(有的超過80度),南側山坡較緩,在25---40度之間,嶺脊多呈鋸齒狀。櫟類和油松原始森林密布,森林蓋率約為70%。境內主峰玉皇尖(2657.9米),為縣內最高點。
二.水系
熊耳山橫亙縣境中部,使縣內河流分別屬黃河、長江兩大水域。熊耳山以北,主要是縣川盆地的洛河水系,西段為近東西走向,至龍駒變為北東走向,兩岸支流交互匯入。東北部的杜關河先由西 向東,再折北入靈寶的宏農河而入黃河。熊牛山嶺以南主要有老鸛河、淇河,其本為東南走向,南流入丹江。全縣水源8.9億立方米。
?。?) 洛河:洛河發源于陜西省洛南縣洛源鄉木岔溝,從河口街入氏縣境,貫于崤山、熊耳山之間,經山河口入洛寧縣到鞏縣入黃河,盧氏境內流長113公里,流域面積2425平方公里,年總經流量5.29億立方米,為縣境內第一大河流。縣境內的水能蘊藏量84200余 。
洛河的主要支流有蘭草河、索峪河、官坡河、潘河、沙河、橫澗河、卜象河、文峪河、秦家河、范里河和尋峪河等。
歷史上洛河曾多次泛濫成災。建國后,在人民政府領導下,開始了組織人民治理洛河、化害為利的新時代。1972年,開鑿了洛北大渠,可灌溉農田8300畝,從而改變了“洛水不澆盧氏田”的歷史狀況。1960年和1974年先后在南窯、黃村建成兩 座公路大橋 ,消除了洛河兩 岸的交通障礙。
?。?) 老鸛河:發源于欒川縣冷水小廟嶺,從馬駒口入縣境,向西南溫口與五里川支流匯合,向東南流經朱陽關分別出縣境,過西峽至淅川縣匯入丹江水庫,年經流量1.58方米,境內流長57.5公里,流域面積589平方公里。境內主要支流有五里川河、小溝河、澗北溝、衙玉溝等 。
?。?) 淇河:發源于獅子坪鄉大陰壕,至瓦窯溝鄉的碾子灣出縣境,經西峽匯入丹江,境內流長60.1公里,年經流量1.33億立方米,比降 1/400 米,境內流域面積494平方公里,境內主要支流有黃柏溝河,觀溝河、瓦窯 溝河、明朗河、毛河等。
老鸛河、淇河的共同特 點是落差大,水流急,彎曲度大,峽谷河段長,支流多,水量充,水力資源豐富。
(4)地下水
盧氏境內主要含水巖系有碳酸鹽巖系和碎屑類巖組,屬中等富水含巖組。以溶濾作用為主,水質較好。
縣西部的基巖山區,溝谷切割,地形起伏,基巖裸露,巖溶十分發達,能大量接受降水滲入補給,西南山區地下水一般比較充足。橫澗、杜關河谷平川"掘地三尺便是井";縣川洛河兩岸均能鑿機井提灌,四周丘陵區的沖溝中均有小泉眼和濾出小溪水源。湯河鄉有溫泉,可治療多種疾病。
(1):崤山: 自盧氏西北部與靈寶交界的冠云山起,向東北蜿蜒 伸展,橫亙于縣境北部至牛脊背(范里鄉和 官道 口鄉界嶺)入洛寧縣境。海拔1200----1800米,坡度20----40度 。嶺脊圓和平緩,土層較厚。縣境內主要山峰有冠云山(1861米)、塔子山(1535米)、石牛嶺(1861米)太平寨、潘坡牛脊背(1372米)等 。山上有麻櫟、山楊、刺槐等林木,森林覆蓋率約為27%,牧草茂盛,適宜發展畜牧業。
(2): 熊耳山:從縣城西 南的雙槐樹鄉向北、東延伸,經大石河至象群山入洛寧、欒川縣境??h境內有主峰熊 耳嶺(1569米)。該嶺雙峰齊秀,相向傾斜,一眼望去如同熊耳,故名。熊耳山海拔1500---2000米,相對高度500---1200米,山坡坡度南側較小,約30---40度;北坡較大,約40---50度,局部達80度以上,多系斷層形成的懸崖。嶺脊多呈鋸齒狀,有的為豬背嶺脊,溝谷深窄,氣候溫涼溫潤。自然植被主要是由櫟類和油松所組成的天然次生林,森林蓋率為34%。
?。?): 伏牛山 :該山為秦嶺余脈的主支??h境內自獅子坪-------瓦窖溝、雙槐樹---湯河---欒川老群山繼續向東延伸,為欒川與西峽、嵩縣與南召的界山。海拔為1500---2000米,相對高差為600---1200米,北側山坡陡峭,坡度多在45度以上(有的超過80度),南側山坡較緩,在25---40度之間,嶺脊多呈鋸齒狀。櫟類和油松原始森林密布,森林蓋率約為70%。境內主峰玉皇尖(2657.9米),為縣內最高點。
二.水系
熊耳山橫亙縣境中部,使縣內河流分別屬黃河、長江兩大水域。熊耳山以北,主要是縣川盆地的洛河水系,西段為近東西走向,至龍駒變為北東走向,兩岸支流交互匯入。東北部的杜關河先由西 向東,再折北入靈寶的宏農河而入黃河。熊牛山嶺以南主要有老鸛河、淇河,其本為東南走向,南流入丹江。全縣水源8.9億立方米。
?。?) 洛河:洛河發源于陜西省洛南縣洛源鄉木岔溝,從河口街入氏縣境,貫于崤山、熊耳山之間,經山河口入洛寧縣到鞏縣入黃河,盧氏境內流長113公里,流域面積2425平方公里,年總經流量5.29億立方米,為縣境內第一大河流。縣境內的水能蘊藏量84200余 。
洛河的主要支流有蘭草河、索峪河、官坡河、潘河、沙河、橫澗河、卜象河、文峪河、秦家河、范里河和尋峪河等。
歷史上洛河曾多次泛濫成災。建國后,在人民政府領導下,開始了組織人民治理洛河、化害為利的新時代。1972年,開鑿了洛北大渠,可灌溉農田8300畝,從而改變了“洛水不澆盧氏田”的歷史狀況。1960年和1974年先后在南窯、黃村建成兩 座公路大橋 ,消除了洛河兩 岸的交通障礙。
?。?) 老鸛河:發源于欒川縣冷水小廟嶺,從馬駒口入縣境,向西南溫口與五里川支流匯合,向東南流經朱陽關分別出縣境,過西峽至淅川縣匯入丹江水庫,年經流量1.58方米,境內流長57.5公里,流域面積589平方公里。境內主要支流有五里川河、小溝河、澗北溝、衙玉溝等 。
?。?) 淇河:發源于獅子坪鄉大陰壕,至瓦窯溝鄉的碾子灣出縣境,經西峽匯入丹江,境內流長60.1公里,年經流量1.33億立方米,比降 1/400 米,境內流域面積494平方公里,境內主要支流有黃柏溝河,觀溝河、瓦窯 溝河、明朗河、毛河等。
老鸛河、淇河的共同特 點是落差大,水流急,彎曲度大,峽谷河段長,支流多,水量充,水力資源豐富。
(4)地下水
盧氏境內主要含水巖系有碳酸鹽巖系和碎屑類巖組,屬中等富水含巖組。以溶濾作用為主,水質較好。
縣西部的基巖山區,溝谷切割,地形起伏,基巖裸露,巖溶十分發達,能大量接受降水滲入補給,西南山區地下水一般比較充足。橫澗、杜關河谷平川"掘地三尺便是井";縣川洛河兩岸均能鑿機井提灌,四周丘陵區的沖溝中均有小泉眼和濾出小溪水源。湯河鄉有溫泉,可治療多種疾病。
上一篇: 劉幾 | 下一篇: 劉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