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瞬
李煜其人
概述
生平
寫作背景
家庭
藝術成就
李煜的文學作品
其他
部分詩詞鑒賞
李煜大事年表
李煜研究的主要
百家講壇·李煜
相關評價
教師李煜
明末清初戲曲作
宋朝詞人
導演,編劇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字玄玉,號蘇門嘯侶,又號一笠庵主人。吳縣(今屬江蘇)人。約生于明萬歷末(1610~1620),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以后。出身低微,其父曾是明朝大學士申時行府中的奴仆,他也因此受到壓抑,不得應科舉,到明末始中副貢。入清后無意仕進,畢生致力于戲曲創(chuàng)作和研究,劇作見于各種曲目書中著錄的有42種。其中《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 《清忠譜》、 《眉山秀》、《兩須眉》、《太平錢》、 《千鐘祿》、 《萬里圓》、《牛頭山》、《麒麟閣》、 《七國記》、 《昊天塔》、《風云會》、《五高風》、《連城璧》、《一品爵》等18種,如今存有全本;《洛陽橋》、《埋輪亭》(與朱佐朝合作)2種存有散出;《千里舟》僅存佚曲數句。另外,《雙龍□》、《萬民安》、《長生像》、《武當山》、《羅天醮》 5種,原本失傳,但《曲海總目提要》中有介紹。其余的《三生果》、 《虎邱山》、 《掛玉帶》、《意中緣》、《鳳云翹》、 《麒麟種》、 《禪真會》、《上苑春》、《清平調》、 《秦樓月》、 《五侯封》、《洪都賦》、《燕雙飛》、《銅雀臺》、《洛神廟》、《珊瑚屏》等僅見著錄,內容不詳,其中《意中緣》李漁有同名之作,《秦樓月》朱素臣有同名之作,《洛神廟》呂履恒有同名之作,三劇是否為著錄者誤列李玉名下,難以查考。李玉還根據徐于室的《北詞九宮譜》原稿,重新編定了《北詞廣正譜》,吳偉業(yè)為之作序,稱贊它為"騷壇鼓吹,堪與漢文唐詩并傳不朽",此書對研究戲曲史具有很大參考價值。
李玉的早期作品,以描寫人情世態(tài)為主要內容,最負盛名的是"一笠庵四種曲",即所謂"一、人、永、占"。《一捧雪》寫嚴世蕃倚仗其父嚴嵩之勢,把持朝政,賣官鬻爵,為奪取一只玉杯,害得莫懷古家破人亡,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明代統(tǒng)治階級的貪婪殘暴和社會黑暗。《人獸關》寫桂薪的忘恩負義,《永團圓》寫江納的貪富欺貧,也抨擊了邪惡勢力,表現(xiàn)出作者的正義感。《占花魁》根據《醒世恒言》中的《賣油郎獨占花魁》改編,通過賣油小販秦重和受騙失身的妓女莘瑤琴之間的愛情生活,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但同小說相比,劇本更多地展示了異族入侵、人民飽受亂離之苦的社會背景,豐富了原作的內容。
李玉入清后的作品,較多的是描寫歷史上的政治斗爭事件或從明末清初的社會生活中取材。其代表作是《清忠譜》,寫明末天啟年間蘇州市民為反對緹騎逮捕東林黨人周順昌而進行的一場斗爭。劇中揭露了魏忠賢閹黨集團的殘暴統(tǒng)治,描繪了廣闊的群眾斗爭的熱烈場面,塑造了具有堅貞氣節(jié)的周順昌和見義勇為的顏佩韋等五義士的生動形象。和《清忠譜》相似的還有《萬民安》,描寫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以紡織工人葛成為首的蘇州市民反對稅監(jiān)斗爭。《萬里圓》寫蘇州黃向堅在明清易代之際的兵荒馬亂中到云南尋父故事,劇中反映了清兵南下時人民遭受的種種苦難,暴露了清朝統(tǒng)治者屠殺人民的罪惡,抒發(fā)了作者對于亡國的悲憤感情。另外,如《千鐘祿》(又名《千忠戮》、 《千忠會》、 《琉璃塔》等)寫明初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占領南京后建文帝喬裝為僧出外流亡的經過,劇中表現(xiàn)的朱棣的殘暴,程濟、史仲彬等的忠貞,建文帝在逃亡途中的艱險和凄涼,也都隱含著作者對清朝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對明朝故國的懷念。《連城璧》寫完璧歸趙的藺相如,《牛頭山》寫英勇抗金的岳飛,《風云會》和《麒麟閣》寫宋、唐開國時的英雄業(yè)績,都流露出作者對于時局的感受。其他一些作品,如《埋輪亭》、《洛陽橋》等描寫不同的歷史人物,表達興利除弊、揚善懲惡的主題,都具有一定的價值。
李玉的劇作中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如《兩須眉》極力歌頌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黃禹金夫婦,而對麻城奴仆暴動的領袖人物湯志等則加以誣蔑;《武當山》寫到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時也恣意丑化。一些作品中不乏勸忠勸孝的說教。有的作品中還過分渲染和贊美仆代主死、臣代君死的封建道德,關于人生命定、因果報應及宗教迷信等不健康的描寫也隨處可見。
李玉的劇作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情節(jié)安排緊湊嚴密、場面描寫宏偉活躍。李玉精通音律,曲詞遵守格調而且流暢自然,雅俗適中。作品里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如《千鐘祿》中"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一段就廣為傳唱,以至有"家家'收拾起'"的俗諺。李玉是明清之際蘇州派戲曲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生活于市民群眾之中,從舞臺演出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編寫劇本,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都表現(xiàn)出較強的人民性。他的創(chuàng)作對后世戲曲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李玉的早期作品,以描寫人情世態(tài)為主要內容,最負盛名的是"一笠庵四種曲",即所謂"一、人、永、占"。《一捧雪》寫嚴世蕃倚仗其父嚴嵩之勢,把持朝政,賣官鬻爵,為奪取一只玉杯,害得莫懷古家破人亡,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明代統(tǒng)治階級的貪婪殘暴和社會黑暗。《人獸關》寫桂薪的忘恩負義,《永團圓》寫江納的貪富欺貧,也抨擊了邪惡勢力,表現(xiàn)出作者的正義感。《占花魁》根據《醒世恒言》中的《賣油郎獨占花魁》改編,通過賣油小販秦重和受騙失身的妓女莘瑤琴之間的愛情生活,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但同小說相比,劇本更多地展示了異族入侵、人民飽受亂離之苦的社會背景,豐富了原作的內容。
李玉入清后的作品,較多的是描寫歷史上的政治斗爭事件或從明末清初的社會生活中取材。其代表作是《清忠譜》,寫明末天啟年間蘇州市民為反對緹騎逮捕東林黨人周順昌而進行的一場斗爭。劇中揭露了魏忠賢閹黨集團的殘暴統(tǒng)治,描繪了廣闊的群眾斗爭的熱烈場面,塑造了具有堅貞氣節(jié)的周順昌和見義勇為的顏佩韋等五義士的生動形象。和《清忠譜》相似的還有《萬民安》,描寫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以紡織工人葛成為首的蘇州市民反對稅監(jiān)斗爭。《萬里圓》寫蘇州黃向堅在明清易代之際的兵荒馬亂中到云南尋父故事,劇中反映了清兵南下時人民遭受的種種苦難,暴露了清朝統(tǒng)治者屠殺人民的罪惡,抒發(fā)了作者對于亡國的悲憤感情。另外,如《千鐘祿》(又名《千忠戮》、 《千忠會》、 《琉璃塔》等)寫明初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占領南京后建文帝喬裝為僧出外流亡的經過,劇中表現(xiàn)的朱棣的殘暴,程濟、史仲彬等的忠貞,建文帝在逃亡途中的艱險和凄涼,也都隱含著作者對清朝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對明朝故國的懷念。《連城璧》寫完璧歸趙的藺相如,《牛頭山》寫英勇抗金的岳飛,《風云會》和《麒麟閣》寫宋、唐開國時的英雄業(yè)績,都流露出作者對于時局的感受。其他一些作品,如《埋輪亭》、《洛陽橋》等描寫不同的歷史人物,表達興利除弊、揚善懲惡的主題,都具有一定的價值。
李玉的劇作中也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如《兩須眉》極力歌頌鎮(zhèn)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黃禹金夫婦,而對麻城奴仆暴動的領袖人物湯志等則加以誣蔑;《武當山》寫到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時也恣意丑化。一些作品中不乏勸忠勸孝的說教。有的作品中還過分渲染和贊美仆代主死、臣代君死的封建道德,關于人生命定、因果報應及宗教迷信等不健康的描寫也隨處可見。
李玉的劇作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情節(jié)安排緊湊嚴密、場面描寫宏偉活躍。李玉精通音律,曲詞遵守格調而且流暢自然,雅俗適中。作品里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如《千鐘祿》中"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一段就廣為傳唱,以至有"家家'收拾起'"的俗諺。李玉是明清之際蘇州派戲曲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生活于市民群眾之中,從舞臺演出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編寫劇本,作品的內容和形式都表現(xiàn)出較強的人民性。他的創(chuàng)作對后世戲曲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上一篇: 李曄 | 下一篇: 元好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