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篆刻家
2.清代畫家
3.八一女排隊員
4.演員
5.環境信息研究
6.邯鄲市女書法
7.北京中國畫院
8.北京市和平里
9.上海二中副校
10.河南省中醫藥
11.中國電子信息
12. 四平市中醫
13.女作家李穎
14.北京農業大學
15.漫畫家李穎
16.河南大學講師
17.長江師范學院
18.東北師大附中
19.賽迪傳媒總裁
20.河南工業大學
1978年9月-1981年9月在豫北醫專醫療系讀書,1981年10月-1987年9月,先后在河南省尉氏縣第二人民醫院婦科、尉氏縣團委、尉氏縣衛生局、開封市衛生局從事臨床、行政、科研及管理工作,1987年10月-1988年5月,參加衛生部日語培訓并赴日本神戶研修醫院管理及婦科,1988年9月—1991年6月在天津中醫學院攻讀婦科專業碩士研究生,1997年7月至今,在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從事科研與臨床工作,期間攻讀天津中醫學院婦科腫瘤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并于1997年列為河南省112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000年9月—2000年12月,赴天津醫大總醫院進修學習婦科腫瘤和乳腺腫瘤
社會兼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科分會委員,香港中醫藥研究院課題教授,中國紅學研究會河南分會常務理事。
專業特長:
臨床擅長婦科疾病的中西醫診斷與治療,特別是對不孕不育、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囊腫、乳腺增生、月經失調、盆腔炎、附件以及由婦科疾病引起的面部黃褐斑,具有獨特的療效。擅長疑難雜癥的診治,臨床20年來,治愈疑難雜病數千例。承擔國家、省廳級科研攻關項目六項,主持研制的新藥參七婦康膠囊、乳康膠囊分別獲香港首屆世界華人醫學大會華佗杯一等獎,第二屆世界中醫藥科技大會暨年會優秀成果一等獎,并被列為國家級三類新藥開發。
主要業績:
參加工作近20年來,先后主編《清劉氏婦兒醫案》、《河南省基層衛生管理手冊》《中西避孕手冊》《中醫雜癥證治》《子宮疾病的中西醫診斷與治療》《乳房疾病現代診斷治療學》等著作6部。在《中醫雜志》《新中醫》《中國中醫藥信息》《中華婦產科》《中國腫瘤醫學》等國家一級雜志發表專業論文20余篇,如《活血通腑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研究》《心理-社會因素在乳腺癌的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治療子宮肌瘤》等獲國家級優秀論文,在《中醫研究》《河南中醫》《臨床醫學》等省級刊物發表專業論文30余篇。
先后承擔并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攻關項目兩項,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機理研究》獲1998年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承擔并主持河南省科技攻、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其中《七寶口服液的開發研究》、《新克瘤丹膠囊的開發研究》、《新藥迷爾永康膏的研制》《參七婦康膠囊治療盆腔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分別獲河南輕工廳、河南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均為第一名。主持在研的《補腎調沖中藥促排卵的作用機理研究》《月月痛泰的開發研究》《異位康膠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研究》可分別在2001年、2002年底結項。克瘤丹膠囊現已完成國家三類新藥二期臨床的研究。
社會兼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科分會委員,香港中醫藥研究院課題教授,中國紅學研究會河南分會常務理事。
專業特長:
臨床擅長婦科疾病的中西醫診斷與治療,特別是對不孕不育、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囊腫、乳腺增生、月經失調、盆腔炎、附件以及由婦科疾病引起的面部黃褐斑,具有獨特的療效。擅長疑難雜癥的診治,臨床20年來,治愈疑難雜病數千例。承擔國家、省廳級科研攻關項目六項,主持研制的新藥參七婦康膠囊、乳康膠囊分別獲香港首屆世界華人醫學大會華佗杯一等獎,第二屆世界中醫藥科技大會暨年會優秀成果一等獎,并被列為國家級三類新藥開發。
主要業績:
參加工作近20年來,先后主編《清劉氏婦兒醫案》、《河南省基層衛生管理手冊》《中西避孕手冊》《中醫雜癥證治》《子宮疾病的中西醫診斷與治療》《乳房疾病現代診斷治療學》等著作6部。在《中醫雜志》《新中醫》《中國中醫藥信息》《中華婦產科》《中國腫瘤醫學》等國家一級雜志發表專業論文20余篇,如《活血通腑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研究》《心理-社會因素在乳腺癌的發生和發展中的作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治療子宮肌瘤》等獲國家級優秀論文,在《中醫研究》《河南中醫》《臨床醫學》等省級刊物發表專業論文30余篇。
先后承擔并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攻關項目兩項,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機理研究》獲1998年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承擔并主持河南省科技攻、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其中《七寶口服液的開發研究》、《新克瘤丹膠囊的開發研究》、《新藥迷爾永康膏的研制》《參七婦康膠囊治療盆腔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分別獲河南輕工廳、河南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均為第一名。主持在研的《補腎調沖中藥促排卵的作用機理研究》《月月痛泰的開發研究》《異位康膠囊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研究》可分別在2001年、2002年底結項。克瘤丹膠囊現已完成國家三類新藥二期臨床的研究。
上一篇: 李清臣 | 下一篇: 了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