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詩詞>>李賢

李賢

  《舊唐書 本紀第七 中宗睿宗》
  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諱顯,高宗第七子,母曰則天順圣皇后。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生于長安。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儀鳳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永隆元年,章懷太子(李賢)廢,其年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遺詔皇太子柩前即帝位。皇太后臨朝稱制,改元嗣圣。元年二月,皇太后廢帝為廬陵王,幽于別所。其年五月,遷于均州,尋徙居房陵。圣歷元年,召還東都,立為皇太子,依舊名顯。時張易之與弟昌宗潛圖逆亂。神龍元年正月,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誅易之、昌宗,迎皇太子監國,總司庶政。大赦天下。鳳閣侍郎韋承慶、正諫大夫房融、司禮卿崔神慶等下獄。甲辰,命地官侍郎樊忱往京師告廟陵。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為鳳閣鸞臺平章事。
  乙巳,則天傳位于皇太子。丙午,即皇帝位于通天宮,大赦天下,唯易之黨與不在原限。為周興、來俊臣所枉陷者,咸令雪免。內外文武官加兩階,三品已上加爵二等,入五品等特減四考。大酺五日。以并州牧相王旦及太平公主有誅易之兄弟功,相王加號安國相王,進拜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仍賜實封,通前滿五千戶。皇親先被配沒者,子孫令復屬籍,仍量敘官爵。出宮女三千。丁未,天后徙居上陽宮。庚戌,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張柬之為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封漢陽郡公;鸞臺侍郎兼檢校太子右庶子、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崔玄暐為守內史,封博陵郡公;袁恕己同鳳閣鸞臺三品,封南陽郡公;敬暉為納言、平陽郡公;桓彥范為納言、譙郡公:并加銀青光祿大夫,賜實封五百戶。右羽林大將軍、遼國公李多祚進封遼陽郡王,賜實封六百戶;內直郎、駙馬都尉王同皎為云麾將軍、右千牛將軍、瑯邪郡公,食實封五百戶。并賞誅張易之兄弟功。其余封各有差。上天后尊號為則天大圣皇帝。
  二月甲寅,復國號,依舊為唐。社稷、宗廟、陵寢、郊祀、行軍旗幟、服色、天地、日月、寺宇、臺閣、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舊為東都,北都為并州大都督府,老君依舊為玄元皇帝。諸州百姓免今年租稅,房州百姓給復三年。改左右肅政臺為左右御史臺。韋承慶貶高要尉,房融配流欽州。中書令楊再思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京留守;太仆卿、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元之出為亳州刺史。己未,封堂兄左金吾將軍、郁林郡公千里為成紀郡王、左金吾衛大將軍,實封五百戶。令貢舉人停習《臣軌》,依舊習《老子》。甲子,立妃韋氏為皇后,大赦天下,內外官陪位者賜勛一轉,大酺三日。后父故豫州刺史玄貞為上洛郡王,后母崔氏贈上洛郡王妃。初,韓王元嘉、霍王元軌等自垂拱以來皆遭非命,是日追復官爵,令備禮改葬,有胤嗣者即令承襲,無胤嗣者聽取親為后。詔九品已上及朝集使極言朝政得失,兼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丙寅,左散騎常侍、譙王重福貶濮州員外刺史,不知州事。特進、太子賓客、梁王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加實封五百戶,通前一千五百戶。丁卯,右散騎常侍、定安郡王、駙馬都尉武攸暨封定王,為司徒,更加實封四百戶,通前一千戶。辛未,上往觀風殿朝天后。太尉、安國相王旦固讓太尉及知政事,遂從其請。甲戌,國子祭酒祝欽明同中書門下三品。黃門侍郎、知侍中事韋安石為刑部尚書,罷知政事。丙子,諸州置寺、觀一所,以“中興”為名。丁丑,武三思固讓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武攸暨固讓司徒、封王,許之。改封義興郡王重俊為衛王,北海郡王重茂為溫王。
  三月辛巳,追復故司空、英國公李績官爵,令所司為起墳改葬。甲申,制文明已來破家臣僚所有子孫,并還資廕。其揚州構逆徒黨,唯徐敬業一房不在免限,余并原宥。丁亥,廢左右司員外郎。其酷吏劉光業、王德壽、王處貞、屈貞筠、劉景陽等五人,雖已身死,官爵并宜追奪;景陽見在,貶祿州樂單尉。丘神績、來子珣,萬國俊、周興、來俊臣、魚承曄、王景昭、索元禮、傅游藝、王弘義、張知默、裴籍、焦仁亶、侯思立、郭霸、李敬仁、皇甫文備、陳嘉言等雖已身死,并宜除名。唐奉一配流,李秦授、曹仁哲并改與嶺南遠惡處。己丑,中書侍郎兼檢校相王府長史、南陽郡公袁恕己為中書令,兼檢校安國相王府長史。詔曰:“君臣朝序,貴賤之禮斯殊;兄弟大倫,先后之儀亦異。圣人之制,率由斯道。朕臨茲寶極,位在崇高。負扆當陽,雖受宗枝之敬;退朝私謁,仍用家人之禮。近代以來,罕遵軌度,王及公主,曲致私情,姑叔之尊,拜于子侄,違法背禮,情用惻然。自今已后,宜從革弊。安國相王某及鎮國太平公主更不得輒拜衛王重俊兄弟及長寧公主姊妹等。宜告宗屬,知朕意焉。”先是,諸王及公主皆以親為貴,天子之子,諸姑叔見之必先致拜,若致書則稱為啟事。上志欲敦睦親族,故下制革之。庚寅,衛王重俊上洛州牧。王乘駟馬車,鹵簿從;諸王公已下、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及諸親并祖送,禮儀甚盛。事畢,賜物有差。辛卯,以故司仆少卿徐有功執法平恕,追贈越州都督,并授一子官。戊戌,左右千牛衛各置大將軍一員。罷奉宸府官員。以安北大都護、安國相王旦為左右千牛大將軍,每大朝會內供奉。丙午,改秋社依舊用仲秋。戊申,相王旦于太常?上。王公諸親祖送,衛尉張設,光祿造食。禮畢,賜物如衛王上洛州牧之儀。
  夏四月乙丑,端州尉魏元忠為衛尉卿、同中書門下三品。甲戌,左庶子韋安石為吏部尚書,太子賓客李懷遠為右散騎常侍,右庶子唐休璟為輔國大將軍,右庶子崔玄暐為特進、檢校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判都督事,右庶子、西留守、戶部尚書、弘農郡公楊再思為檢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判都督事,少詹事兼侍讀、國子祭酒祝欽明為刑部尚書:并依前知政事,以上在春宮故僚也。乙亥,張柬之為中書令。戊寅,追贈邵王重潤為懿德太子。同官縣大雨雹,燕雀多死,漂溺居人四百家,遣使賑給。五月壬午,遷武氏七廟神主于西京崇尊廟。東都創置太廟社稷。戊子,制依舊以周、隋為二王后。壬辰,封成紀郡王千里為成王。癸巳,侍中敬暉封為平陽郡王;侍中桓彥范扶陽郡王,賜姓韋氏;中書令張柬之漢陽郡王;中書令袁恕己南陽郡王;特進崔玄暐海陵郡王;并加授特進,罷知政事。吏部尚書韋安石為兼中書令,兵部尚書魏元忠為兼侍中。丙申,皇后表請天下士庶為出母為三年服,年二十二成丁,五十九免役。癸卯,降梁王武三思為德靜郡王,定王武攸暨為樂壽郡王,河內王武懿宗等十余人并降為國公。甲辰,特進、芮國公豆盧欽望為尚書左仆射,輔國大將軍、酒泉郡公唐休璟為尚書右仆射: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丙午,制以鄒魯之邑百戶為太師、隆道公宣尼采邑,用供薦享。又授裔孫褒圣侯崇基朝散大夫,仍許子孫傳襲。
  六月丁巳,河北十七州大水,漂沒人居。癸亥,尚書左仆射豆盧欽望,軍國重事中書門下可共平章;檢校中書令韋安石中書令,兼檢校吏部尚書;檢校侍中魏元忠兼檢校兵部尚書;楊再思兼戶部尚書,兼檢校中書令。丁卯,祔孝敬皇帝神主于太廟。廟號義宗,非禮也。戊辰,洛水暴漲,壞廬舍二千余家,溺死者甚眾。秋七月辛巳,太子賓客韋巨源同中書門下三品。乙未,以特進、漢陽郡王張柬之為襄州刺史,仍不知州事。八月戊申,以水災,令文武官九品以上直言極諫。河南洛陽百姓被水兼損者給復一年。甲子,追冊故妃趙氏為恭皇后,尊孝敬妃裴氏為哀皇后。乙亥,上親祔太祖景皇帝、獻祖光皇帝、世祖元皇帝、高祖神堯皇帝、皇祖太宗文武皇帝、皇孝高宗天皇大帝、皇兄義宗孝敬皇帝神主于太廟。皇后廟見。丁丑,御洛城南門觀斗象。九月壬午,親祀明堂,大赦天下。禁《化胡經》及婚娶之家父母親亡停喪成禮。天下大酺三日。戊戌,太子賓客韋巨源為禮部尚書,依舊知政事。冬十月癸亥,幸龍門香山寺。乙丑,幸新安。改弘文館為修文館。辛未,魏元忠為中書令,楊再思為侍中。
  十一月戊寅,加皇帝尊號曰應天,皇后尊號曰順天。壬午,皇帝、皇后親謁太廟,告受徽號之意,大赦天下,賜酺三日。己丑,御洛城南門樓觀潑寒胡戲。辛丑,衛王重俊為左衛大將軍,遙領揚州大都督;溫王重茂為右衛大將軍,遙領并州大都督。十二月壬寅,則天皇太后崩。
  二年春正月丙申,護則天靈駕還京。戊戌,吏部尚書李嶠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于惟謙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閏月丙午朔,置公主府官員。乙卯,以特進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三人為滑、洺、豫刺史。二月乙未,刑部尚書韋巨源同中書門下三品。遣十使巡察風俗。丙申,僧會范、道士史崇玄等十余人授官封公,以常賞圣善寺功也。三月甲辰,中書令韋安石為戶部尚書,罷知政事。戶部尚書蘇瑰為侍中、京留守。乙巳,黃霧四塞。唐休璟請致仕,許之。庚戌,殺光祿卿、駙馬都尉王同皎。壬子,洛陽城東七里許,地色如水,側近樹木、往來車馬歷歷影見水中,經月余乃滅。是月,大置員外官,自京諸司及諸州佐凡二千余人,超授閹官七品已上及員外者千余人。壬戌,贈后父韋玄貞太師、益州都督。
  夏四月甲戌,又贈玄貞為酆王,玄貞弟四人并贈郡王。己卯,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懷遠請致仕,許之。辛巳,洛水暴漲,壞天津橋。六月戊寅,特進、朗州刺史、平陽郡王敬暉貶崖州司馬,特進、亳州刺史、扶陽郡王桓彥范瀧州司馬,特進、郢州刺史袁恕己竇州司馬,特進、均州刺史、博陵郡王崔玄暐白州司馬,特進、襄州刺史、漢陽郡王張柬之新州司馬,并員外置,長任,舊官封爵并追奪。秋七月丙午,立衛王重俊為皇太子。丙寅,中書令兼檢校兵部尚書齊國公魏元忠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令,仍知兵部事;吏部尚書李嶠為中書令;刑部尚書韋巨源為吏部尚書,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庚午,禮部尚書祝欽明為中丞蕭至忠所劾。前左散騎常侍李懷遠為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東都留守。
  九月,祝欽明貶青州刺史。壬寅,幸白馬寺。戊午,左散騎常侍李懷遠卒。壬寅,置戶部侍郎一員。
  冬十月己卯,車駕還京師。戊戌,至自東都。十一月乙巳,大赦天下,行從文武官賜勛一轉。改河南為合宮,洛陽為永昌,嵩陽為登封,陽城為告成。戊午,兼秘書鄭普思坐妖逆配流儋州,其黨與皆伏誅。十二月己卯,突厥默啜寇靈州鳴沙縣,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逆擊之,官軍敗績,死者三萬。丁巳,突厥進寇原、會等州,掠隴右牧馬萬余而去。甲申,募能斬默啜者,封授諸大衛大將軍。丙戌,以突厥犯邊,京師亢旱,令減膳徹樂。河北水,大饑,命侍中蘇瑰存撫賑給。丙申,特進、尚書左仆射、兼安國相王府長史、芮國公豆盧欽望為開府儀同三司,依舊平章軍國重事;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令、知兵部事、齊國公魏元忠為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令,仍兼知兵部事。是冬,牛大疫。
  三年春正月庚子朔,不受朝會,喪未再期也。庚戌,以默啜寇邊,制募猛士武藝超絕者,各令自舉,內外群官各進破滅突厥之策。丙辰,以旱,親錄囚徒。己巳,遣武攸暨、武三思往乾陵祈雨于則天皇后,既而雨降,上大感悅。二月辛未,制武氏崇恩廟依舊享祭,仍置五品令、七品丞,其昊陵、順陵置令、丞如廟。壬午,贈太師、酆王廟號褒德,陵號榮先,置六品令、八品丞。庚寅,改中興寺、觀為龍興,內外不得言“中興”。辛卯,幸安樂公主宅。
  三月丙子,吐蕃贊普遣大臣悉董熱獻方物。是春,自京師至山東疾疫,民死者眾。河北、河南大旱。夏四月辛巳,以嗣雍王守禮女為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贊普。庚寅,幸薦福寺,曲赦雍州。五月戊戌,左屯衛大將軍兼檢校洛州長史張仁亶為朔方道大總管,以備突厥。丙午,突厥默啜殺我行人臧思言。六月丁卯逆,日有蝕之。戊子,姚雋道討擊使、侍御史唐九征擊姚州叛蠻,破之,俘虜三千計,遂于其處勒石紀功焉。是夏,山東、河北二十余州旱,饑饉疾疫死者數千計,遣使賑恤之。秋七月庚子,皇太子重俊與羽林將軍李多祚等,率羽林千騎兵三百余人,誅武三思、武崇訓,遂引兵自肅章門斬關而入。帝惶遽登玄武樓,重俊引兵至下,上自臨軒諭之,眾遂散去,殺李多祚。重俊出奔至鄠縣,為部下所殺。癸卯,大赦天下。八月丙子,改玄武門為神武門,樓為制勝樓。丙戌,左仆射兼中書令魏元忠請致仕,授特進。
  九月丁酉,兵部尚書、郢國公宗楚客,左衛將軍兼太府卿紀處訥并同中書門下三品;吏部侍郎兼左御史臺中丞蕭至忠為黃門侍郎兼左御史中丞、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東海郡公于惟謙國子祭酒,罷知政事。庚子,上皇帝尊號曰應天神龍,皇后尊號曰順天翊圣,大赦天下,改元為景龍。兩京文武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級,四品已下加一階,外官賜勛一轉。景龍元年九月甲辰,特進魏元忠左授務川尉,言與重俊通謀也。庚辰,侍中兼左御史臺大夫楊再思為中書令,吏部尚書韋巨源、太府卿紀處訥并為侍中,侍中蘇瑰為吏部尚書。壬戌,改左右羽林衛千騎為萬騎,仍分為左右。
  冬十月壬午,彗見于西,月余而滅。壬午,皇后上《神武頌》,令兩京及四大都督府皆刻之于石。十二月乙丑朔,日有蝕之。丁丑,京師雨土。
  二年春正月丙申,滄州雨雹,大如雞卵。二月辛未,幸左金吾大將軍、陳國公陸頌宅。皇后自言衣箱中裙上有五色云起,令畫工圖之,以示百僚,乃大赦天下。癸未夜,天保星墜西南,有聲如雷,野雉皆雊。乙酉,帝以后服有慶云之瑞,大赦天下。內外五品已上母妻各加邑號一等,無妻者聽授女;天下婦人八十已上,版授鄉、縣、郡等君。三月丙子,朔方道大總管張仁亶筑受降城于河上。
  夏四月庚午,左散騎常侍、樂壽郡王、駙馬都尉武攸暨讓郡王,改封楚國公。癸未,修文館增置大學士八員,直學士十二員。己丑,幸長樂公主莊,即日還宮。
  六月丁亥,改太史局為太史監,罷隸秘書省。秋七月辛卯,臺州地震。癸巳,左屯衛大將軍、攝右御史臺大夫、朔方道行營大總管、韓國公張仁亶同中書門下三品。有赤氣竟天,其光燭地,經三日乃止。冬十一月庚申,突厥首領娑葛叛,自立為可汗,遣弟遮弩率眾犯塞。己卯,以安樂公主出降,假皇后仗出于禁中,以盛其儀,帝及后御安福樓以觀之。禮畢,大赦天下,賜酺三日。癸未,安西都護牛師獎與娑葛戰于火燒城,師獎敗績,沒于陣。是冬,西京吏部置兩侍郎銓試,東都又置兩銓,恣行囑請。又有斜封授官,預用秋闕。
  三年春正月丁卯,黃霧四塞。癸酉,幸薦福寺。乙亥,宴侍臣及近親于梨園亭。二月己丑,幸玄武門,與近臣觀宮女大酺,既而左右分曹,共爭勝負。上又遣宮女為市肆,鬻賣眾物,令宰臣及公卿為商賈,與之交易,因為忿爭,言辭猥褻。上與后觀之,以為笑樂。壬寅,侍中、舒國公韋巨源為尚書左仆射,并同中書門下三品。戊午,兵部尚書、郢國公宗楚客中書令,中書侍郎、酂國公蕭至忠為侍中,太府卿韋嗣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檢校吏部侍郎崔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兵部侍郎趙彥昭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庚申,日赤紫色,無光。戊寅,禮部尚書兼揚州大都督、曹國公韋溫為太子少保兼揚州大都督、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常少卿兼檢校吏部侍郎鄭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夏五月丙戌,崔湜、鄭愔坐贓,湜貶襄州刺史,愔貶江州司馬。
  六月癸丑,太白晝見于東井。庚子,以經籍多缺,使天下搜括。壬寅,以旱,避正殿,減膳,親錄囚徒。癸卯,尚書右仆射楊再思薨。秋七月乙卯朔,鎮軍大將軍、右驍衛將軍、兼知太史事迦業至忠配流柳州。丙辰,娑葛遣使來降。辛酉,幸梨園亭,宴侍臣學士。皇后表請諸婦人不因夫子而加邑號者,許同見任職事官,聽子孫用廕,從之。壬戌,安福門外設無遮齋,三品已上行香。癸亥,御承慶殿,錄囚徒。壬午,遣使冊驍衛大將軍、兼衛尉卿、金河王突騎施守忠為歸化可汗。八月乙酉,特進、行中書令、趙國公李嶠為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侍中、酂國公蕭至忠為中書令,特進、鄖國公韋安石為侍中。庚寅,諸州各置司田參軍一員。吐蕃贊普遣使勃祿星奉進國信、贊普祖娑進物,及上中宮、安國相王、太平公主有差。壬辰,遣十使巡察天下。有星孛于紫宮。令特進佩魚。散職佩魚,自此始也。乙未,親送朔方軍總管、韓國公張仁亶于通化門外,上制序賦詩。乙巳,幸安樂公主山亭,宴侍臣、學士,賜繒帛有差。九月壬戌,幸九曲亭子,宴侍臣、學士。戊辰,吏部尚書、懷縣公蘇瑰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冬十月庚寅,幸安樂公主金城新宅,宴侍臣、學士。十一月乙丑,親祀南郊,皇后登壇亞獻,左仆射舒國公韋巨源為終獻。大赦天下,見系囚徒及十惡咸赦除之,雜犯流人并放還。京文武三品已上賜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階,京官及應襲岳牧入三品五品減考,高年版授。大酺三日。壬申,幸見子陵。甲戌,開府儀同三司、芮國公豆盧欽望薨。吐蕃贊普遣其大臣尚贊吐來逆女。十二月壬戌,前尚書右仆射、宋國公唐休璟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甲子,上幸新豐之溫湯。庚子,幸兵部尚書韋嗣立莊,封嗣立為逍遙公,上親制序賦詩,便游白鹿觀。甲辰,曲賜新豐縣,百姓給復一年,行從官賜勛一轉。是日幸驪山。乙巳,至自溫湯。乙酉,令諸司長官向醴泉坊看潑胡王乞寒戲。
  四年春正月乙卯,于化度寺門設無遮大齋。丙寅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觀燈,因幸中書令蕭至忠之第。是夜,放宮女數千人看燈,因此多有亡逸者。丁卯夜,又微行看燈。丁丑,命左驍衛大將軍、河源軍使楊矩為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使。己卯,幸始平,送金城公主歸吐蕃。
  二月壬午,曲赦咸陽、始平,改始平為金城縣。便幸長安令王光輔馬嵬北原莊。癸未,至自金城。庚戌,令中書門下供奉官五品已上、文武三品已上并諸學士等,自芳林門入,集于梨園球場,分朋拔河,帝與皇后、公主親往觀之。三月甲寅,幸臨渭亭修禊飲,賜群官柳棬以辟惡。丙辰,游宴桃花園。庚申,京師雨木冰,井溢。壬戌,賜宰臣已下內樣巾子。夏四月丁亥,上游櫻桃園,引中書門下五品已上諸司長官學士等入芳林園嘗櫻桃,便令馬上口摘,置酒為樂。乙未,幸隆慶池,結彩為樓,宴侍臣,泛舟戲樂,因幸禮部尚書竇希宅。五月辛酉,秘書監、賜虢王邕改封汴王。乙丑,皇后請加嗣王三品。丁卯,前許州司兵參軍燕欽融上書,言皇后干預國政,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等同危宗社。帝怒,召欽融廷見,撲殺之。時安樂公主志欲皇后臨朝稱制,而求立為皇太女,自是與后合謀進鴆。
  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龍殿,年五十五。秘不發喪,皇后親總庶政。癸未,以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并同中書門下三品,依舊東都留守。吏部尚書張喜福、中書侍郎岑羲、吏部侍郎崔湜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命左右金吾衛大將軍趙承恩、右監門大將軍薛簡帥兵五百人往均州,備譙王重福。立溫王重茂為皇太子。甲申,發喪于太極殿,宣遺制。皇太后臨朝,大赦天下,改元為唐隆。見系囚徒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長流任放歸田里,負犯痕瘕咸從洗滌。內外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級,四品已下加一階。以安國相王旦為太子太師。進封雍王守禮為邠王,壽春郡王成器為宋王,宗正卿晉封新興王。丁亥,皇太子即帝位于柩前,時年十六。皇太后韋氏臨朝稱制,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內外兵馬諸親掌,仍令韋溫總知。時召諸府折沖兵五萬人分屯京城,列為左右營,諸韋子侄分統之。壬辰,遣使諸道巡撫,紀處訥關內道,張嘉福河北道,岑羲河南道。庚子夜,臨淄王諱舉兵誅諸韋、武,皆梟首于安福門外,韋太后為亂兵所殺。九月丁卯,百官上謚曰孝和皇帝,廟號中宗。十一月己酉,葬于定陵。天寶十三載二月,改謚曰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史臣曰:廉士可以律貪夫,賢臣不能輔孱主。誠以志昏近習,心無遠圖,不知創業之難,唯取當年之樂。孝和皇帝越自負扆,遷于房陵,崎嶇瘴癘之鄉,契闊幽囚之地。所以張漢陽徘徊于克復,狄梁公哽咽以奏論,遂得生還,庸非己力。洎滌除金虎,再握璇衡,不能罪己以謝萬方,而更漫游以隳八政。縱艷妻之煽黨,則棸、楀爭衡;信妖女以撓權,則彝倫失序。桓、敬由之覆族,節愍所以興戈,竟以元首之尊,不免齊眉之禍。比漢、晉之惠、盈輩為優,茍非繼以命世之才,則土德去也。
  《新唐書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 中宗》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諱顯,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則天順圣皇后武氏。高宗崩,以皇太子即皇帝位,而皇太后臨朝稱制。嗣圣元年正月,廢居于均州,又選于房州。圣歷二年,復為皇太子。太后老且病。
  神龍元年正月,張柬之等以羽林兵討亂。甲辰,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丙午,復于位,大赦,賜文武官階、爵,民酺五日,免今歲租賦,給復房州三年,放宮女三千人。相王旦為安國相王、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庚戌,張柬之、袁恕己同鳳閣鸞臺三品,崔玄?守內史,敬暉為納言,相彥范守納言。二月甲寅,復國號唐。貶韋承慶為高要尉,流房融于高州。楊再思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元之罷。甲子,皇后韋氏復于位,大赦,賜酺三日,復宗室死于周者官爵。丙寅,太子賓客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貶譙王重福為濮州刺史。丁卯,右散騎常侍、附馬都尉武攸暨為司徒。辛未,安國相王旦罷。甲戌,太子少詹事祝欽明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安石罷。進封子義興郡王重俊為衛王,北海郡王重茂溫王。丁丑,武三思、武攸暨罷。三月甲申,詔文明后破家者昭洗之,還其子孫廕。己丑,袁恕己守中書令。四月辛亥,桓彥范為侍中,袁恕己為中書令。丁卯,高要尉魏元忠為衛尉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辛未,敬暉為侍中。甲戌,魏元忠、崔玄?,刑部尚書韋安石為吏部尚書,太子右庶子李懷遠為左散騎常侍,涼州都督唐休璟為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乙亥,張柬之為中書令。五月壬午,遷武氏神主于崇恩廟。乙酉,立太廟、社稷于東都。戊子,復周、隋二王后。壬辰,進封兄成紀郡王千里為成王。甲午,敬暉、桓彥范、張柬之、袁恕己、崔?韋玄罷。韋安石兼檢校中書令,魏元忠兼侍中。甲辰,唐休璟為尚書左仆射,特進豆盧欽望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六月壬子,左驍衛大將軍裴思諒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以備突厥。癸亥,韋安石為中書令,魏元忠為侍中,楊再思檢校中書令,豆盧欽望平章軍國重事。七月辛巳,太子賓客韋巨源同中書門下三品。甲辰,洛水溢。八月戊申,給復河南、洛陽二縣一年。壬戌,追冊妃趙氏為皇后。乙亥,祔孝敬皇帝于東都太廟。皇后見于廟。丁丑,幸洛城南門,觀斗象。九月壬午,祀天地于明堂。大赦,賜文武官勛、爵,民為父后者古爵一級,酺三日。癸巳,韋巨源罷。十月癸亥,幸龍門。乙丑,獵于新安。辛未,魏元忠為中書令,楊再思為侍中。十一月戊寅,上尊號曰應天皇帝,皇后曰順天皇后。壬午,及皇后享于太廟,大赦,賜文武官階、勛、爵,民酺三日。己丑,幸洛城南門,觀潑寒胡戲。壬寅,皇太后崩,廢崇恩廟。
  二年正月戊戌,吏部尚書李嶠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于惟謙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閏月丙午,公主開府置官屬。二月乙未,禮部尚書韋巨源為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丙申,遣十道巡察使。三月甲辰,韋安石罷。戶部尚書蘇環守侍中。戊申,唐休璟罷。庚戌,殺光祿卿、附馬都尉王同皎。是月,置員外官。四月己丑,李懷遠罷。己亥,雨毛于鄮縣。辛丑,洛水溢。五月庚申,葬則天大圣皇后。六月戊寅,貶敬暉為崖州司馬,桓彥范瀧州司馬,袁恕己竇州司馬,崔玄?韋白州司馬,張柬之新州司馬。七月戊申,立衛王重俊為皇太子。丙寅,魏元忠為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令,李嶠守中書令。辛未,左散騎常侍致仕李懷遠同中書門下三品。流敬暉于嘉州,桓彥范于瀼州,袁恕己于環州,崔玄?韋于古州,張柬之于瀧州。八月丙子,貶祝欽明為申州刺史。九月戊午,李懷遠薨。十月癸巳,蘇環為侍中。戊戌,至自東都。十一月乙巳,大赦,賜行從官勛一轉。十二月己卯,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及突厥戰于鳴沙,敗績。丙戌,以突厥寇邊、京師旱、河北水,減膳,罷土木工。蘇環存撫河北。丙申,魏元忠為尚書左仆射。
  景龍元年正月丙辰,以旱慮囚。二月丙戌,復武氏廟、陵,置令、丞、守戶如昭陵。甲午,褒德廟、榮先陵置令、丞。四月庚寅,赦雍州。五月戊戌,右屯衛大將軍張仁亶為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以備突厥。丙午,假鴻臚卿臧思言使于突厥,死之。以旱避正殿,減膳。六月丁卯朔,日有食之。庚午,雨土于陜州。戊子,吐蕃及姚州蠻寇邊,姚雋道討擊使唐九徵敗之。七月辛丑,皇太子以羽林千騎兵誅武三思,不克,死之。癸卯,大赦。壬戌,李嶠為中書令。八月丙戌,上尊號曰應天神龍皇帝,皇后曰順天翊圣皇后。魏元忠罷。九月丁酉,吏部侍郎蕭至忠為黃門侍郎,兵部尚書宗楚客,左衛將軍兼太府卿紀處訥:同中書門下三品。于惟謙罷。庚子,大赦,改元。賜文武官階、勛、爵。辛亥,楊再思為中書令,韋巨源、紀處訥為侍中。蘇環罷。十月戊寅,殺習藝館內教蘇安恒。壬午,有彗星出于西方。十二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丁丑,雨土。
  二年二月癸未,有星隕于西南。庚寅,大赦,進五品以上母、妻封號二等,無妻者授其女,婦人八十以上版授郡、縣、鄉君。七月癸巳,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張仁亶同中書門下三品。丁酉,有星孛于胃、昴。十一月庚申,西突厥寇邊,御史中丞馮嘉賓使于突厥,死之。己卯,大赦,賜酺三日。癸未,安西都護牛師獎及西突厥戰于火燒城,死之。是歲,皇后、妃、主、昭容賣官,行墨敕斜封。
  三年二月己丑,及皇后幸玄武門,觀宮女拔河,為宮市以嬉。壬寅,韋巨源為尚書左仆射,楊再思為右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壬子,及皇后幸太常寺。三月戊午,宗楚客為中書令,蕭至忠守侍中,太府卿韋嗣立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兼檢校吏部侍郎崔湜,守兵部侍郎趙彥昭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戊寅,禮部尚書韋溫為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常少卿鄭愔守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月丙戌,貶崔湜為瀼州刺史,鄭愔江州司馬。六月癸巳,太白晝見。庚子,以旱避正殿,減膳,撤樂。詔括天下圖籍。壬寅,慮囚。癸卯,楊再思薨。七月丙辰,西突厥娑葛降。辛酉,許婦人非緣夫、子封者廕其子孫。癸亥,慮囚。庚辰,澧水溢。八月乙酉,李嶠同中書門下三品,特進韋安石為侍中。壬辰,有星孛于紫宮。九月戊辰,吏部尚書蘇環為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一月乙丑,有事于南郊,以皇后為亞獻,大赦,賜文武官階、爵,入品者減考,免關內今歲賦,賜酺三日。甲戌,豆盧欽望薨。十二月壬辰,前宋國公致仕唐休璟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甲午,如新豐溫湯。甲辰,赦新豐,給復一年,賜從官勛一轉。乙巳,至自新豐。
  四年正月丙寅,及皇后微行以觀燈,遂幸蕭至忠第。丁卯,微行以觀燈,幸韋安石、長寧公主第。己卯,如始平。二月壬午,赦咸陽、始平,給復一年。癸未,至自始平。庚戌,及后、妃、公主觀三品以上拔河。三月,以河源九曲予吐蕃。庚申,雨木冰,井溢。五月辛酉,封嗣虢王邕為汴王。丁卯,殺許州司兵參軍燕欽融。丁丑,剡縣地震。六月,皇后及安樂公主、散騎常侍馬秦客反。壬午,皇帝崩,年五十五,謚曰孝和皇帝天寶十三年,加謚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贊曰: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其于殺君篡國之主,皆不黜絕之,豈以其盜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沒其實,所以著其大惡而不隱歟?自司馬遷、班固皆作《高后紀》,呂氏雖非篡漢,而盜執其國政,遂不敢沒其實,豈其得圣人之意歟?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舊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紀,蓋其所從來遠矣。夫吉兇之于人,猶影響也,而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兇者有矣;為惡者未始不及于兇,其幸而免者亦時有焉。而小人之慮,遂以為天道難知,為善未必福,而為惡未必禍也。武后之惡,不及于大戮,所謂幸免者也。至中宗韋氏,則禍不旋踵矣。然其親遭母后之難,而躬自蹈之,所謂下愚之不移者歟!
上一篇: 李適之 下一篇: 李冶

李賢作品

網友關注

詩詞搜索

古詩詞大家

詩仙 詩圣 詩王 詩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賀
帝王也風騷
毛澤東李世民武則天 劉邦劉徹 乾隆
詩骨 詩杰 詩狂 詩家天子
陳子昂 王勃 賀知章 王昌齡
詩佛 詩囚 詩奴 詩豪
王維 孟郊 賈島 劉禹錫
詞妖
李清照李義辛棄疾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馬致遠 鄭光祖 白樸
唐宋八大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
小李杜
李商隱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縉楊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东县| 巴林左旗| 綦江县| 弥勒县| 迁西县| 黄梅县| 锡林郭勒盟| 龙门县| 习水县| 凤阳县| 晴隆县| 策勒县| 五峰| 乌鲁木齐县| 高密市| 上杭县| 晋州市| 贵南县| 星座| 乐都县| 祁门县| 伊金霍洛旗| 平南县| 株洲县| 东台市| 耿马| 保德县| 博乐市| 遂宁市| 湖口县| 五台县| 郴州市| 辽宁省| 湘西| 嘉禾县| 张家川| 松阳县| 故城县| 陇川县| 桃源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