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翚(huī)(110l~1147),字彥沖,一作彥仲,號屏山,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其父劉韐在靖康之難時奉命出使金營,拒絕金人誘降,自縊而死。劉子翚(huī)為父廬墓三年。以父蔭補承務郎,為興化軍(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因體弱多病而辭職。筑室故鄉屏山下潭溪邊,講學論道以終,號“病翁”,人稱“屏山先生”。
他是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就是他的學生。錢鐘書先生稱朱熹是“道學家中間的大詩人”,而稱他是“詩人里的一位道學家”(《宋詩選注》),在宋代諸多道學和詩歌兼習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講義語錄”習氣、“頭巾氣”最少的一位。與韓駒、呂本中、曾幾等交游唱和,故詩歌造詣頗高。風格比較清爽明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風格高秀,不襲陳因”。其五言詩感慨含思,“幽淡卓練,及陶、謝之勝,而無康樂繁縟細澀之態”(《宋詩鈔·屏山集鈔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評價說:“先生文辭之偉,固足以驚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學、靜退之風,形于文墨,有足以發蒙蔽而銷鄙吝之心者,尤覽者所宜盡心也。”(《屏山集跋》)我們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詩中可以獲得這種印象。他的絕句佳作頗多,寫景抒情擅長以明快的筆調表現深細的構思,表現出一個理學家特有的格物和體驗工夫。
劉子翚受其父愛國思想影響很深,早年游秦、洛、趙、魏時,就注意搜訪古跡,了解歷史,以體會國家興衰規律,南渡后雖隱居鄉里,但無時不憂國,唯因病魔纏身,無力請纓,壯志難酬,因而寫入詩中,多以長篇或組詩全景式地反映社會時事,如《望京謠》、《諭俗十二首》等。《汴京紀事》二十首前七首紀國都淪陷,后十三首憶往日繁華,以對比見感憤,殆若“詩史”,歷來為人矚目。
上一篇: 劉過 | 下一篇: 盧祖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