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細君是那個時代的民族英雄,她的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的。在中國歷史上她創下了三個第一:古代和親女性中取得成功的第一人;古代詩壇上突破“詩言志”樊籬的第一人;樂器琵琶的首創之人。三者之中,尤以出塞和親功績最為顯著。
史書載:從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52年,西漢先后七次送宗室女嫁給外邦。其中“公主”三名。可惜,均未留下和親女子的具體姓名,所以她們的苦樂和功績后人也都無從知曉了。直到漢武帝為聯合烏孫抗擊匈奴,加封了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為公主,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遠嫁烏孫王昆莫為右夫人,成為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漢家公主,被史學家們將芳名載入史冊。
《悲愁歌》為后世傳誦,其葉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首邊塞詩。劉細君也被稱為“和親公主中的第一才女”。這首詩被班固收入《漢書》,后來又收入漢詩,稱為“絕調”。至漢代,傳世的名篇都帶有濃厚的政治功利色彩。唯獨劉細君的《悲愁歌》,通過對周邊事物的描寫和述說,著重抒發了自己真切真摯、豐富復雜的感情世界。它首先突破了“詩言志”的樊籬,給沉悶的詩壇吹進了一股清新空氣。從《悲愁歌》開始,抒情詩廣泛流傳。劉細君出生揚州,揚州舊屬楚地,故此詩以楚聲騷體為制。80年后,班婕妤的《怨歌行》完成了抒情詩由騷體向五言的轉變。東漢末年,蔡琰的《悲憤詩》又沿著《悲愁歌》的軌跡繼續前行,把抒情詩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劉細君精通音律,是樂器琵琶的首創人。晉人傅玄《琵琶賦·序》對之考證甚詳。唐人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明確指出:“琵琶,始自烏孫公主造。”由此可以看出,劉細君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史書載:從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52年,西漢先后七次送宗室女嫁給外邦。其中“公主”三名。可惜,均未留下和親女子的具體姓名,所以她們的苦樂和功績后人也都無從知曉了。直到漢武帝為聯合烏孫抗擊匈奴,加封了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為公主,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遠嫁烏孫王昆莫為右夫人,成為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漢家公主,被史學家們將芳名載入史冊。
《悲愁歌》為后世傳誦,其葉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首邊塞詩。劉細君也被稱為“和親公主中的第一才女”。這首詩被班固收入《漢書》,后來又收入漢詩,稱為“絕調”。至漢代,傳世的名篇都帶有濃厚的政治功利色彩。唯獨劉細君的《悲愁歌》,通過對周邊事物的描寫和述說,著重抒發了自己真切真摯、豐富復雜的感情世界。它首先突破了“詩言志”的樊籬,給沉悶的詩壇吹進了一股清新空氣。從《悲愁歌》開始,抒情詩廣泛流傳。劉細君出生揚州,揚州舊屬楚地,故此詩以楚聲騷體為制。80年后,班婕妤的《怨歌行》完成了抒情詩由騷體向五言的轉變。東漢末年,蔡琰的《悲憤詩》又沿著《悲愁歌》的軌跡繼續前行,把抒情詩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劉細君精通音律,是樂器琵琶的首創人。晉人傅玄《琵琶賦·序》對之考證甚詳。唐人段安節在《樂府雜錄》中明確指出:“琵琶,始自烏孫公主造。”由此可以看出,劉細君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上一篇: 劉徹 | 下一篇: 劉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