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詩詞>>劉過

劉過

(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襄陽人,后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少懷志節,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恢復大計,謂中原可一戰而取”。為韓侂胄客,不識侂胄之敗事,識力遠不及辛棄疾。又屢試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與陸游、陳亮、辛棄疾等交游。后布衣終身,去世于昆山,今其墓尚在。著有《龍洲集》、《龍洲詞》。存詞70余首。
  劉過以詞聞名。他的詞中寫“平生豪氣,消磨酒里”處甚多,如《沁園春》“柳思花情”、《水調歌頭》“春事能幾許”等。不過,更能代表劉過詞特色的是那些感慨國事、大聲疾呼的作品。如《沁園春》“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威撼邊城,氣吞胡虜,慘淡塵沙吹北風”,《念奴嬌》“知音者少”,《賀新郎》“彈鋏西來路”等。這些作品都寫得慷慨激昂、氣勢豪壯。另外《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頌贊岳飛的生平業績、痛斥朝廷奸佞誣陷忠良,寫得跌宕淋漓、悲壯激越,十分感人。這些愛國詞雖偶有粗率之處,但風格豪放,卻是劉過詞的本色。他的詞中亦有俊逸纖秀之作,如《賀新郎》“老去相如倦”、《唐多令》“蘆葉滿汀洲”等。劉熙載稱其“狂逸之中,自饒俊致,雖沉著不及稼軒(辛棄疾),足以自成一家”(《藝概》卷四)。至于他的《沁園春》詠美人指甲、美人足二首,雖刻畫纖巧,但體格卑弱不足取。
  劉過也工于詩,古體、律詩兼備。詩多悲壯之調。如《夜思中原》“獨有孤臣揮血淚,更無奇杰叫天閶”,《登多景樓》“北固懷人頻對灑,中原在望莫登樓”。也有的詩寫山水景物,清新秀美。
  劉過《龍洲集》14卷,《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今已不傳。明王朝用復刊宋端平中劉澥(劉過之弟)輯刻的《龍洲道人集》15卷,有明嘉靖本、汲古閣本。《四庫全書》收錄14卷、附錄2卷。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洱堉藜?2卷。
  所著《龍洲詞》,《直齋書錄解題》著錄1卷,明代長沙《唐宋名賢百家詞》本《劉改之詞》。有明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明初沈愚刊本收詞69首,其中為他本所無者凡21首(今人羅振常為之補遺刊行共得86首)?!稄姶鍏矔烦蹩癁?卷,乃清黃丕烈藏錢曾(遵王)校本,曹元忠跋謂出宋槧,猶在趙聞禮《陽春白雪》未出之前,羅振常則謂出于王朝用而加補輯者。《全宋詞》收龍洲詞80首。劉過  (公元1154—1206年),字改之,號龍洲道人。襄陽人(后移居皖、贛一帶)。南宋文學家。光宗(趙悼)、寧宗(趙擴)時,以詩文會友江湖,與辛棄疾、陸游等過往甚密。他的詞作,在當時有相當地位?!肚邎@春》二首,纖麗細膩,深得辛棄疾賞識。因處于國家動亂之秋,后期作品豪放、深沉,具有人民性。如《清平樂》中的“赤地居民無一?!保弧短贫嗔睢分械摹芭f江山,渾是新愁”,“飛霧濕征衫,蒼蒼煙樹寒”;《賀新郎》中的“男兒事業無憑據,記當年,擊筑悲歌,酒酣箕踞”等,意境幽深,沁人心脾。同時在他的詞作里,不止一次表示他對家鄉的依戀。在另一首《賀新郎》中有“大舸翩翩何許至,元是高陽舊友,便一笑,相歡攜手……”之句。這首詞是寫給鄉人朱唐卿的。憶起當年在漢水之畔,習池亭中,飲酒賦詩,怡然自得的情景,于是乎產生了“追往事,兩眉皺”的感慨。
  特別是他的《西吳曲》一詞,至今在家鄉仍流傳不衰。原作是:“說襄陽舊事重省,記銅鞮巷陌醉還醒。笑鶯花別后,劉郎憔悴萍梗。倦客天涯,還買個西風輕艇,便欲訪騎馬山翁,問峴首那回風景。襄王城里,知幾度經過,摩挲故宮柳癭。漫吊影,冷煙衰草凄迷,傷心興廢,賴有陽春古郢。乾坤誰望,六百里路中原,空老盡英雄,斷腸劍鋒冷?!边@首詞寫了襄陽的文物古跡,也寫了他對時事的感概,該后令人產生凄惋激奮之感。
  劉過一生不得志,在韓擅權之際,派他出使金國,因泄密被逐,遂以貧困終其一生。著有《龍洲詞》一卷,《龍洲集》十四卷。
  劉過詞作鑒賞
  ●水調歌頭
  劉過
  弓劍出榆塞,鉛槧上蓬山。
  得之渾不費力,失亦匹如閑。
  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世事沐猴冠。
  老子不分別,內外與中間。
  酒須飲,詩可作,鋏休彈。
  人生行樂,何自催得鬢毛斑?
  達則牙旗金甲,窮則蹇驢破帽,莫作兩般看。
  世事只如此,自有識鸮鸞。
  劉過詞作鑒賞
  劉過作為辛派詞人,與辛棄疾、陸游、陳亮等人有著較深的交往,他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周易》),他們都有著英雄豪杰的氣質和愛國熱情。他們曾積極有為,力主北伐,但在那個文恬武嬉茍且偷安的時代,他們所有的理想都被現實擊碎,那永遠也無法實現的理想就只有在他們的心中永存。劉過這首晚年的詞正表達了這種復雜的心情。當時主戰派與主和派斗爭激烈,由于主和派大都在朝廷中掌握實權,因此堅持抗金北伐的劉過深受主和派的壓抑,心中郁悶越發難以排遣。這首詞就是在這種時勢情境中寫下的。
  “弓劍出榆塞,鉛槧上蓬山。得之渾不費力,失亦匹如閑?!痹~的開頭突兀而起,直抒胸臆。詞人認為出塞殺敵和著書立說,其武功文名得來毫不費力,失去也等閑視之。使人覺得詞人的達觀。然而這哪是他的真實思想呢?劉過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雖終身布衣,但志向高遠,建功立業、留名青史的愿望極為強烈。雖屢遭挫折,仍念念不忘,壯心不已。他曾極熱情地謳歌抗金英雄岳飛的豐功偉績,并借以抒發自己火熱的愛國情懷。也曾寫詞支持韓侂胄出師北伐,并滿懷信心地期待著勝利的凱歌。所作《盱眙行》中充滿激情地唱道:“何不夜投將軍扉,勸上征鞍鞭四夷。滄海可填山可移,男兒志氣當如斯?!彼皇菍Α坝苋鄙畛錆M無限向往嗎?他自幼好學,曾遍讀經史及諸子百家之書,以詩著名江西。作為一個文人,又何嘗沒有留名“蓬山”之心呢?而且他確實有了《龍洲集》傳世。由此可知,這“得之渾不費力”固然鮮明地體現了作者恃才傲物的狂放精神,然而“失亦匹如閑”一句則為貌似曠達實則憤激不平之語。開頭四句,作者對文名武功視若等閑,接下來則轉入了對是非曲直的評說,詞境向深處推進了一層?!拔幢毓湃私允牵幢亟袢司沐e”兩句,看似否定古人,替今人說話,其實是否定是非,這由“世事沐猴冠”一句可以看出來。這與辛棄疾的“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西江月》),都是一種強烈的反諷。這在七百年前的劉過那個時代,作者能沖破過分迷信古人的傳統思想的藩籬,已顯得頗為狂放了,而接下來的“老子不分別,內外與中間”兩句,用“內外”與“中間”包括一切,用“不分”加以統攝,又冠以“老子”一詞,作者憤世嫉俗、睥睨千古的狂放精神則更鮮明地體現出來。表面看來,這兩句是懷疑一切,否定一切,清解一切,實則仍是激憤至極之語。整個上片在構思上,由否定文名武功繼而轉到否定是非,進而轉到否定一切,可謂一轉一深,一深一妙,“尺水興波”,頗得“騷人三昧”。
  既然一切都被否定了,那么還能做些什么呢?作者在下片換頭處為我們做了明確回答。酒可以解憂,詩可以言志,因而“酒須飲,詩可作”,但惟獨不能“彈鋏”。為什么呢?因為戰國時代的馮諼為求得孟嘗君提高對他的待遇而三次彈鋏,禮賢下士的孟嘗君都滿足了他的要求,而當今的統治者昏庸無能,根本不重用人材,“彈鋏”又有何用!一個“休”字,飽含著詞人難以言說的無限感慨?!叭松袠?,何自催得鬢毛斑?達則牙旗金甲,窮則蹇驢破帽,莫作兩般看?!边@幾句就過片所抒寫的思想感情作了進一步渲染。作者認為人生就是行樂,何必自尋煩惱,枉自催得鬢發染霜呢?大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短歌行》)的蕭條意味。況且“牙旗金甲”的顯達與“蹇驢破帽”的窮困并無二致,這看似從根本上否定了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的信條,其實這仍非作者的肺腑之言。詞人曾上書宰相,陳述恢復中原的方略,這哪里是“鋏休彈”呢?
  他是那樣迫切地希望報效國家,以取得“牙旗金甲”的顯達地位,又哪會視窮通無二致呢?由此可知,他并非真像莊子那樣齊萬物、等是非,只不過是借詩歌抒寫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深廣憂憤罷了。“世事只如此”一句是對以上所表現的思想的總結。如果詞人寫到這里就收結全詞,我們真應該把他視為典型的虛無主義者了。然而作品最后一句卻詞意驟轉,正面將全詞主旨一語道破。詞人用比喻惡,以鸞作為美的象征,堅信“自有識鸞”。一個“自”字,把詞人無比自信的口吻維妙維肖地傳達出來。這一層轉折,在人意料之中而又出人意料之外,合乎情理而又不合情理。因為在抗戰有罪、報國無門的時代,作者理想與現實之間形成巨大的落差,心情郁悶至極,以貌似牢騷實則激憤、看似達觀實則沉郁的語言抒情言志,原是在人意料之中而又合乎情理的。但這反面文章雖然占據絕大篇幅,然并非全詞主旨,直接抒寫胸臆雖只一句,卻是全詞的主旨,是正面文章。這樣的藝術構思,表現了作者獨特的藝術匠心。黑暗的現實不允許作者秉筆直書,只好以曲折隱微的形式表現自己的真實感情,以反襯火熱的感情與冷酷的現實的尖銳對立。這樣,其語言愈顯牢騷,愈見其感情激憤之不可抑止,其作者愈故作達觀,愈見其內心煩憂之難以排遣,就愈能深刻地表現在現實中難以明言又不得不言的復雜心緒,也愈能有力地抨擊當政者不思進取,茍且偷安的可恥行徑。因而這一層驟轉,筆力遒勁,氣魄雄豪,如勒奔馬于懸崖,挽狂瀾于既倒。又由于前十八句在內容上一氣呵成,密不可分,應是一段,最后一句自為一段,因而突破了通常的分片定格。這種內容上分段與形式上分片的不統一,是作者感情上郁怒不平的藝術折光;應斷而不斷,是由于作者郁怒的感情洪流奔騰直瀉,一發則不可止;不該斷卻要斷,是由于作者在反面文章做足了以后,便要點明主旨,道出真意。這種奇變的結構,在作者以前的詞作中很少見到,故能超出常境,獨標一幟。劉過多年努力,始終未舉一第,而光陰虛度,年華老大,故有“虛名相誤”之嘆。此兩句仍承上“直待功成”兩句表達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憤懣,而更為直率,怨意亦深。
  在偏安的南朝王朝,劉過為什么沒有立身之處呢?是劉過缺乏文學和政治才華嗎?作者于換頭之后,不是另辟境界,而是過變不變,直接了當地回答了上述問題?!安皇亲噘x明光”(明光,漢代宮名,武帝時建)三句,從反面著筆,說明他之所以懷才不遇,既不在于他沒有文才,不能向皇帝奉獻辭賦,也不在于他不能“北闕上書”,陳述治國安邦的良策,以輔佐明主:“我自匆忙”二句,正面說明他之所以懷才不遇,主要在于“天未許”,“天”隱指皇帝,指皇帝不賞識他,不重用他。這段議論,節奏明快,語言犀利,對比強烈,字字有扛鼎之力。接下去“贏得衣裾塵土”六字,用晉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句意,描寫了自己失意的窘迫狀態,傾訴出自己“知音者少”的難言苦衷,有岳飛《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的意味。這前后五句語言形象具體,筆墨深婉濃麗,一濃一淡,一疏一密,曲折多變,搖曳多姿。
  作者在說出自己落魄失意的原因和不待功成即退的歸隱意愿之后,便一氣呵成,向稼軒告別。這里的“臨別贈言”很是別致,不提大事,不說友情,而說“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劉過作為布衣之士,與稼軒為文酒之交,分屬賓客,相聚時頗有追歡買笑之事,這在宋朝的名公臣卿,例多風流韻事,稼軒也莫能外,有此亦不妨其為愛國主戰派。劉過既去,此事即付與稼軒為主,如此說,亦可見二人相交之深,不拘小節。然后又運用張翰的典故,表示自己決意歸隱,怡養天年。而“浩然歸去”一語,既有“留別”之意,又道出了自己別后的歸宿;既回應了詞的開頭,又點出了詞的本旨。這樣結束,水到渠成,卒章顯志,斬釘截鐵,戛然而止。
  總之,本詞用通俗的語言,明快的旋律,把滿腔的悲憤向朋友傾吐出來,絲毫不加掩飾,生動活潑,情致婉轉,自然成文,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西江月
  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
  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
  曰:“可”。
  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
  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劉過詞作鑒賞
  寧宗嘉泰四年(1204)韓侂胄定議伐金,其用心是為建功固寵。當時南宋國用未足,軍備松弛,人心未集,不久韓侂胄就揮師北上,結果大敗而歸。故這次北伐本身意義不大,但在主和派長期把持朝政,抗戰派軍民長期受壓制之后,還是確實起到了振奮民心的作用,因此,受到朝中抗戰派人士和全國軍民的響應。劉過的這首詞即是當年為祝賀韓侂胄生日而寫的,詞中表達了愛國軍民企盼北伐勝利的共同心聲。
  上半闋寫有利于北伐的大好形勢,說堂上有善謀的賢臣,邊疆有能戰的將士,天時、地利與人和都對南宋王朝有利,因而伐金是切實可行的。對自己力量的自豪和肯定,是向當地朝野普遍存在的自卑、畏敵情緒的挑戰。進入下半闋,由全國形勢說到韓侂胄本人:先寫今日治國,次寫明年勝利。句中那勝利在握的豪情和壯志,不要說在當時存在巨大的鼓舞力量,即使現在去讀,也給人增添信心和勇氣。
  劉過詞學辛棄疾。黃說劉過:“多壯語,蓋學稼軒也?!保ā痘ㄢ衷~選》),以本篇而論,在藝術上就有以下兩點頗有辛詞精神:第一、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強了詞篇的表現力。比如,此詞上片“天時地利與人和”化用《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币蚨摼湓谡f明天時、地利、人和都有利的同時,還有著強調人和的作用,這樣,一方面使得它與前兩句聯系起來,另一方面也符合向韓侂胄祝壽的主題。其次,“‘燕可伐歟?’曰:”可‘“用《孟子。公孫丑下》:”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歟?’孟子曰:”可?!坝捎谟昧恕笔ト恕爸?,并把侂胄伐金和歷史上的伐燕聯系起來,既使語氣鏗鏘有力,又巧妙地完成了向下片的過渡。下片中的”帶礪山河“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厲,通礪,磨刀石),國以永寧,爰及苗裔?!霸涞囊馑际牵杭词裹S河變得像帶子那么窄了,泰山變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了(意思永遠不可能),諸侯的封國也將安然無恙,勛臣之富貴將永遠傳給子孫后代。使用這個典故,把韓侂胄暗中比作漢高祖的開國重臣,預祝他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卻不露阿諛之態,深得壽詞之三昧?!贝蠹引R唱《大風歌》“用《史記。高祖本紀》:”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市,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飲。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眲⑦^的“大家齊唱《大風歌》”,容易想起“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歌詞,而這類歌詞,對于山河破碎的國家,對于大批背井離鄉的人民,對于求功心切的韓侂胄,無疑都是一種鼓舞。第二、語言流利、灑脫,具有辛詞酣暢淋漓的情味。
  這種風格的形成,是和以下幾種語言材料的使用分不開的:一、口語和熟語,如“大家齊唱”、“四方來賀”、“謀臣尊俎”、“將士干戈”;二、散文成句,如“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三、常用典故,如所用《孟子》兩則與《史記》兩則。這些詞語由于為人們所耳熟能詳,因而讀來親切明快,一氣呵成。
  ●糖多令
  劉過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于龍洲道人,為賦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
  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劉過詞作鑒賞
  劉過詞能夠在辛派陣營中占據重要一席,并不僅僅是因為那些與辛棄疾豪縱恣肆之風相近的作品,還在于那些豪邁中頗顯俊致的獨特詞風,正如劉熙載所說:“劉改之詞,狂逸之中自饒俊致,雖沉著不及稼軒,足以自成一家。”(《藝概》)此詞就是這么一首具有獨特風格的詞。
  這是一首登臨名作。作者借重過武昌南樓之機,感慨時事,抒寫昔是今非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安遠樓,在武昌黃鵠山上,一名南樓。建于淳熙十三年(1186)。姜夔曾自度《翠樓吟》詞紀之。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具載其事。
  劉過重訪南樓,距上次登覽幾二十年。當時韓侂胄掌握實權,輕舉妄動,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當時南宋朝廷軍備廢馳,國庫空虛,將才難覓,一旦挑起戰爭,就會兵連禍連,生靈涂炭。詞人劉過以垂暮之身,逢此亂局,雖風景不殊,卻觸目有憂國傷時之慟。這種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詞中。
  詞一起用了兩個偶句,略點景物,寫登樓之所見。
  但既無金碧樓臺,也沒寫清嘉的山水。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只是一泓寒水,滿目荒蘆而已。這里的“滿”字和“寒”字下得好,把蕭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畫面,為全詞著上了一層“底色”。細味這殘蘆滿目、淺流如帶的詞境,不止氣象蕭瑟,而且寫出了居高臨下的眺望之感來,是統攝全篇的傳神之筆。接下去,作者以時空交錯的技法把詞筆從空間的憑眺折入時間的溯洄,以虛間實,別起波瀾?!岸曛剡^南樓”,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二十年前,也就是安遠樓落成不久,劉過離家赴試,曾在這里過了一段狂放不羈的生活。所謂“醉槌黃鶴樓,一擲賭百萬?!保ā逗W別蘇召叟》)以及“黃鶴樓前識楚卿,彩云重疊擁娉婷”(《浣溪沙。贈妓徐楚楚》),這就是他當年游蹤的剪影。二十年過去了,可是以身許國的劉過卻“四舉無成,十年不調”,仍然一襲布衣。如今故地重經,而且是在這個危機四伏禍亂不遠的時候,怎不令人凄然以悲呢?句中的“過”字點明此行不過是“解鞍少駐初程”的暫歇而已,并為下文伏線?!傲隆比?,一波三折,文隨意轉,極見工力?!拔捶€”上承“過”字,說明行色匆匆,鉤鎖緊密,見出文心之細?!澳軒兹?,又中秋”,意謂不消幾天,中秋又來到了。一種時序催人的憂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無可奈何的嘆喟都從這一個“又”字里泄露出來。三句迭用“猶”、“能”、“又”等虛字呼應提攜,真能將詞人靈魂的皺折淋漓盡致地揭示無余。
  過片以后純乎寫情,都從“重過”一義生發。曰“故人”,曰“舊江山”,曰“新愁”,曰“不似”,莫不如此。章法之精嚴,風格之渾成,堪稱《龍洲詞》中上上之作。“黃鶴”二句從設問提起,妙處在能從虛際轉身。“磯頭”上綴一“斷”字,便有殘山剩水的凄涼意味,不是泛泛之筆?!芭f江山渾是新愁”,是深化題旨之重筆。前此種種灰黯的心緒,所為伊何?
  難道僅僅是懷人、病酒、嘆老、悲秋么?被宋子虛譽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氣義撼當世”(《龍洲詞跋》)的劉過是不會自溺于此的,劉過此詞的憂國傷時之感無疑要高于宋玉《九辨》單純的寒土悲秋之感。他此刻所感受的巨大的愁苦,就是對韓侂胄引火自焚的冒險政策的擔憂,就是對江河日下的南宋政局的悲痛。
  舊日的壯麗江山籠罩著戰爭的陰影,而他對于這場可怕的災難竟然無能為力,這怎么不教人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呢?“渾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層含義。本有舊愁,是一層;添了新愁,是第二層。愁到了“渾是”的程度,極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層。舊愁為何?就是他《憶鄂渚》詩所云“書生豈無一策奇,叩閽擊鼓天不知”之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苦悶。卒章三句買花載酒,本想苦中求樂,來驅散一下心頭的愁緒。可是這家國恨、身世愁又豈是些許花酒所沖淡得了的!先用“欲”字一頓,提出游樂的意愿,接著用“不似”一轉,則縱去也無復當年樂趣,表示了否定的態度?!吧倌辍?,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相對于已老之今日而言。劉過初到南樓,年方三十,故可稱為少年。且可與上片之“二十年重過南樓”相綰合,論其章法,確有草灰蛇線之妙。如此結尾,既沉郁又渾成,令人讀之有無窮哀感。
  劉過的愛國詞篇,多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但這首《糖多令》卻寫得蘊藉含蓄,耐人咀嚼。與其他愛國詞比較,的確別具一格,故而流傳甚廣?!短嵌嗔睢芳础短贫嗔睢?,原為僻調,罕有填者。自劉詞出而和者如林,其調乃顯。劉辰翁即追和七闋,周密而因其有“重過南樓”之語,為更名曰《南樓令》。可見此詞影響之大。
  ●水龍吟·寄陸放翁
  劉過
  謫仙狂客何如?
  看來畢竟歸田好。
  玉堂無此,三山海上,虛無縹緲。
  讀罷《離騷》,酒香猶在,覺人間小。
  任菜花葵麥,劉郎去后,桃開處、春多少。
  一夜雪迷蘭棹。
  傍寒溪、欲尋安道。
  而今縱有,新詩《冰柱》,有知音否?
  想見鸞飛,如椽健筆,檄書親草。
  算平生白傅風流,未可向、香山老。
  劉過詞作鑒賞
  劉過是陸游的晚輩,他比陸游小近三十歲,但是“整頓乾坤”、“誓斬樓蘭”的英雄氣質和“身在江湖,心憂天下”的愛國情懷將他們的心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這首詞是陸游歸隱山陰后劉過寄給他的一首贈答詞,詞中細致地鋪敘了陸游歸隱生活逍遙閑適,表達了作者對陸翁的殷殷思慕之情,同時又希望他能夠重新出山,為國家建立一番功勛事業。這首詞筆勢縱橫跌宕,語言深沉明快,構思新奇,寓意深微,確如劉熙載《藝概》所說:“劉改之詞,狂逸之中自饒俊致?!?br />   作者成功地運用藝術的辯證法,把“歸田好”與“未可向、香山老”,即把歸隱與入世兩種看似矛盾的生活理想融為一體,表達作者放翁歸隱山陰似肯定而又未肯定的復雜感情,是本詞的突出特點之一。放翁喜縱論天下大事,且不拘禮法,故被論者譏為“燕飲頹放”而罷職。作者或許有感于此而賦詞“寄陸放翁”的。詞從歸田之樂寫起。首句以李白與賀知章作比,稱贊放翁的詩才,但現已罷職退居山陰,故次句接著寫他“歸田”,著一“好”字,便寫出歸田之樂了。這是總寫?!坝裉谩币韵轮辽掀Y束,從快樂程度、生活情趣與處世態度三個方面,分寫歸田之樂。
  “玉堂”三句,寫歸田的快樂程度,高過天上人間一切樂事。玉堂(翰林院的別稱,此處泛指高級文學侍從供職之所),就官府而言,“玉堂無此”,說明“居官之樂”根本無法和歸田之樂同日而語;三山,就仙境而言,仙山虛無縹緲,微茫難求,又說明神仙之樂也不如歸田之樂現實、可求?!白x罷《離騷》”三句,具體描述歸田生活?!白x罷《離騷》”,寫閑居讀書:“酒香猶在”,寫長夜痛飲?!妒勒f新語。任誕篇》王恭言:“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放翁把個人榮辱得失置之度外,自然“覺人間小”,而自樂其樂了。接下去運用劉禹錫詩意,以“菜花葵麥”四句,從處世態度寫放翁的歸田之樂。劉禹錫《再游玄都觀》詩與序說,從他貶官連州到這次還朝,玄都觀發生了很大變化:百畝庭中半是青苔,當年盛極一時的桃花已蕩然無存,只剩下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之中了。劉禹錫用桃花比喻新貴,比喻弄權的小人,而又以玄都觀的變化暗示了朝廷的人事變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說明放翁自歸隱以后,既已不以朝廷小人得勢為懷,就任“菜花葵麥”之地又新開多少桃花、增添多少所謂“春色”去吧。后來魯迅先生寫過“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自嘲》),與此差可相似。這幾句詞,既是看破世事的解脫語,又是對朝政無可奈何的反諷和嘲弄。它既深刻揭示了放翁內心世界的矛盾,又巧妙地引出了下片作者勸放翁入世的記敘。所以,歇拍處的這四句起到了暗示、提頓、過渡、轉折等多重作用,是大手法大筆力,不可等閑視之。過片以后,寫對放翁的思慕和希望他重新出山的勸勉?!妒勒f新語。任誕篇》說:“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薄耙灰埂比洌源靼驳烙鞣盼?,以王子猷自比,既表現了作者對放翁的思慕,欲至山陰拜訪;又暗示他也擬“招隱”,約請放翁出山之意。
  “而今”三句,又運用韓愈獎掖后進劉叉的典故(見《舊唐書。韓愈傳》),說明自己雖具詩才將略,但知音難覓,伯樂難求,只有同樣才氣超然的放翁才對自己青眼有加,亂目相看,將自己比作雖有將才而郁郁不得志的李廣,并說:“李廣不生楚漢間,封侯萬戶何其難”(《贈劉改之秀才》),可以說是知己。放翁以劉過不能封萬戶侯為可惜,惺惺惜惺惺,才人憐英雄,劉過自然也希望放翁能再度出山,立功異域,名垂青史。故“想見”以下五句盛贊放翁既有文才,又有武略,當親草檄書,報國殺敵,萬萬不可在歸田之中了此一生??梢哉f,不能忘情世事,積極入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是劉過與放翁最可愛、最可敬的地方。
  在整首詞中作者使用層層深入的寫法,從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展現了放翁的生活與內心世界,反映了他看似狂放而實俊逸的思想品格,從內容方面形成了本詞“狂逸之中自饒俊致”的藝術風格。“狂逸之中自饒俊致”的藝術風格,不僅表現在作品的內容上,還在作品的構思與結構上表現出來。
  從作品的藝術構思與結構來說,這首詞不是采用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種詞人慣用的方式,而是大膽地打破習慣體式的束縛,用全詞來敘事,并把抒情寓于敘事之中。而在敘事時,它不完全根據形式安排內容,而是根據內容的需要結構作品。因此,從詞的開頭到“有知音否”一十八句,主要是從各個方面鋪敘放翁的隱居生活以及他們之間的友誼,意脈貫通,氣勢如虹,一氣呵成;然后出人意外地把筆鋒一轉,希望放翁在國難當頭之際能挺身而出,力挽狂瀾,而不要象白居易一樣在歸隱中終此一生。這樣寫,似乎前后矛盾,其實是矛盾的統一體,是以棄官歸田之樂反襯棄隱從戎之需,而且前邊把“歸田之樂”渲染得越充分,也就把后邊棄隱從戎、殺敵報國的思想襯托得越光輝,越能表現作者以及放翁矢志報國、至死不渝的愛國品質。在這里,作者以前邊的十八句反襯后邊的六句,以后邊的六句壓倒前邊的十八句,非有“如椽健筆”,確實難以做到。這又顯示了作者筆力之雄健,構思之新奇,詞風之俊逸。
  “狂逸之中自饒俊致”,還表現在語言的運用方面。這首詞用典較多。張炎《詞源》說:“詞中用事最難,要緊首題,融化不澀?!边@首詞或明或暗地用了李白、賀知章、王恭、王徽之、柳宗元、劉叉、劉禹錫和白居易等八九個人的典故。但它所運用的典故,不僅大都切合人物的身份——詩人,人物的活動地點——山陰,而且用得妥貼,自然天成,毫無斧鑿痕跡和晦澀的毛病。這是因為他把典故融化在詞境中,使之成為詞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狂客”二字,用的就是賀知章的典故。賀知章號四明狂客,年老辭歸山陰,放翁亦隱山陰,故劉過以賀知章擬放翁,這樣用典就很妥當。用王子猷夜訪戴安道的典故比擬自己欲訪放翁,也貼切之極。再如“讀罷《離騷》,酒香猶在”二句,就是從《世說新語》和柳宗元的詩句化出。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它反復傾訴了屈原對祖國命運的關懷,表達了他要求革新政治、與腐朽貴族集團斗爭的堅強意志和準備以身殉國的壯烈情懷。由于它影響巨大,六朝人便把“痛飲酒,熟讀《離騷》”看作名士的標志。柳宗元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后,貶官永州,也以“投跡山水地,放情讀《離騷》”(《游南亭夜還敘志》)。劉過使用上述典故寫放翁歸隱,就不是單純地敘述他的讀書飲酒的生活,還表現了他飲慕屈原的峻潔人品,如六朝高士的潔身自好,以及對政治失意的憤慨,這就大大增加了詞的容量,擴大了詞的內涵,提高了詞的表現力。
  ●虞美人
  劉過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
  料彼此、魂消腸斷。
  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風顫。
  燈暈冷,記初見。
  樓低不放珠簾卷。
  晚妝殘,翠蛾狼藉,淚痕凝臉。
  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
  但托意焦琴紈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楓葉俱凄怨。
  云萬疊,寸心遠。
  劉過詞作鑒賞
  這首詞寫貧士失職之悲,卻巧妙地把一個歌樓商女的飄零身世打并其中,加以映襯烘托,筆極曲折,意極凄怨,纏綿悱惻,哀感無端。此詞可與白居易詩《琵琶行》并讀,兩者雖立意和主旨都有所不同,但失意文人與淪落商女的情節模式極為相似。
  此詞的寫作背景,據張世南《游宦紀聞》稱:“嘗于友人張正子處,見改之(劉過字)親筆詞一卷,云:”壬子秋,予求牒四明,嘗賦《虞美人》與一老娼。
  至今天下與禁中皆歌之。江西人來,以為鄧南秀詞,非也。“壬子為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當時劉過已三十九歲。這年秋天,他去寧波(四明)參加選拔舉人的牒試,又遭黜落。失意中邂逅了一位半老徐娘式的商女。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滄桑感,使他們的心接近了。于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虞美人》相贈。
  “老去”三句,起筆斬絕,將一種黯然的心境,劈頭點出,直貫篇末。卓文君慧眼識英才,與司馬相如結成美眷,本是文壇的佳話?,F在卻用來與形容他們的窮途邂逅,除了某種惺惺相惜的心情而外,恐怕更多的還是自嘲和悲涼吧。一個“倦”字包含了多少挫折與酸辛呵?!罢f似”猶“說與”,即“與說”。同她說到今天的落魄,怎樣才能排遣掉胸中的郁悶呢?文士失職感,英雄失路之悲,于此盡現?!耙埋恰倍淠娌宥?,以虛間實,引入一段帝京往事的回憶。
  劉過自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離家赴試已快七年,這期間他曾應試求仕,也曾伏闕上書,幾年奔走,一事無成。臨安都城,留在他記憶里的不過是一身塵垢和在衣袂上的殘紅而已?!跋慵t尚軟”,借指當年倚紅偎翠、秦樓楚館的冶游生活句子香艷。可是一經“京塵”的鋪墊,就變得凄艷入骨。句中連用“曾”、“空”、“尚”三個虛字轉折提頓,筆勢峭折而意有余悲了。劉過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士,他同那種“名士無家多好色”的浪漫文人是不同的。他混跡青樓,是為了排解和麻痹那種“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痛苦,在紅巾翠袖的撫慰中得到些許人生的溫暖。
  其實,他何曾有過真正的歡悅呢?“彼此”句小作館結,如今一個是應舉無成的青衫士子,一個是孑然一身的半老徐娘,都是生活的失敗者和失意者。此時相對,怎能不令人腸斷魂消?“一枕”四句實情實境:窗外是愁人的梧桐秋雨,室內是搖曳的如豆青燈。兩個苦命人就這樣在一起相濡以沫!
  過片四句緊承前結的詞意,將“初見”時的居處情態用瑣筆描出?!皹堑筒环胖楹熅怼保ú环?,不讓之意),珠簾不卷,恐人窺視也。一個“低”字見出樓居之寒傖來。“晚妝”,本是展示女性美的重要手段,對于以色事人的商女來說,更要以此邀寵??墒窃~里的女主人竟是黛眉狼藉,淚痕滿面,這不是在風月場中的賣笑,而是在同病相憐時傾訴破碎的心聲?!叭说馈比?,層層筆勢曲折,層層推進。人們說飲酒可以澆愁,可是酒力太小,奈何不得這深重的愁苦?!俺钌罹茰\”四字重逾千斤,讓人深味那不盡的哀愁。那么,怎么辦呢?“但托意焦琴紈扇”,就是作者為自己所開列的解脫之方。他試圖從歷史和哲理的角度去尋取慰藉和超脫。“焦琴”,即“焦尾琴”,喻指良材之被毀棄?!逗鬂h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為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其尾猶焦?!薄凹w扇”,指恩愛之易斷絕。班婕妤被譖,退處長信宮,賦詩以自訴哀衷。中有“新裂齊紈素”、“裁成合歡扇”、“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之語。作者用這兩個典故自比,生動貼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慨?!澳摹倍鋸陌拙右住杜眯小分谢觥V喕戮沤那嗌浪抉R與淪為商婦的長安故倡,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相遇。他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自然容易引起共鳴,喚起溫柔的憐憫來。
  劉過此時的處境與白相似,這樣用典真如天造地設,精當無比。歇拍兩句“云萬疊,寸心遠”,于凄咽中翻出激昂的異響。這是借萬疊之云山,抒寸心之積郁,一種將身許國的壯懷遠抱都于此六字中汩汩流出,情景融會,意象深遠,是非常精彩的結筆。真正的志士永遠不會屈從于冷酷的現實,他在溫柔中得到片刻的撫慰后,將繼續奮發前行,去實現他澄清四海、匡復天下的理想。
  ●虞美人
  劉過
  彈鋏西來路。
  記匆匆、經行數日,幾番風雨。
  夢里尋秋秋不見,秋在平蕪遠渚。
  想雁信家山何處?
  萬里西風吹客鬢,把菱花、自笑人憔悴。
  留不住,少年去。
  男兒事業無憑據。
  記當年、擊筑悲歌,酒酣箕踞。
  腰下光芒三尺劍,時解挑燈夜語;更忍對燈花彈淚?
  喚起杜陵風雨手,寫江東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羈旅。
  劉過詞作鑒賞
  劉過作為一位愛國志士,平生以匡復天下,一統河山為己任。他力主北伐,曾上書宰相,痛陳恢復中原的方略,但卻不被茍且偷安的當政者所采納。他自己也屢試不第,一生布衣。因此他浪跡江湖,先是南下東陽、天臺、明州,北上無錫,姑蘇、金陵;后又從金陵溯江西上,經采石、池洲、九江、武昌,直至當時南宋前線重鎮襄陽。這首《虞美人》大約寫于詞人西游漢沔(今武漢)時。
  開頭三句直接寫數日“西來”途中的情景。而這三句以至全篇的重心和題眼就在“彈鋏”二字。這里借用《戰國策。齊策》馮諼彈鋏而歌的故事:說自己的愁苦“西來”,是由于沒有受到重用,因此四處漂泊?!按蟮制鹁浔阋娝佒猓豢煞喝腴e事,方入主意”(沈義父《樂府指迷》)。此詞的開頭正是如此開門見山,直接切題。他把自己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意”,借馮諼彈鋏的故事,明白表示出來,而且貫穿全篇起到統攝全局的作用。
  “夢里尋秋”的“秋”,其意似不只是指季節,還別有所指。“夢里尋秋”,隱含著兩層意思,一是“國脈微如縷”(劉克莊),隱喻國勢的頹敗和山河的破碎;二是尋而不得,以致成夢。但即使在夢里,也仍是“秋不見”。接著卻是一句自相矛盾的話:“秋在平蕪遠渚”。陳亮曾用“芳菲世界”比喻淪陷了的北方大好山河:“平蕪遠渚”正與之相仿佛。這兩句悖論的話暗示詞人對國事的關懷和傷心,雖日里、夜里、夢里都在追求,結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得,大有屈原“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的意境。
  “想雁信家山何處”?希望鴻雁作使傳遞書信,可是音信全無,故鄉何處?念國思家,在這首詞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句也正如“雁不到,書成誰與”(張元干《虞美人》),表明家鄉遙遠。國事既不堪問,家鄉又音信杳然,于是引起下面的萬千感慨:“萬里西風吹客鬢,把菱花、自笑人憔悴。留不住,少年去”。異鄉作客,本已可悲,何況又值萬木蕭疏、西風蕭瑟的秋天,它和“萬里悲秋常作客”(杜甫)一樣,映現出作者無法排解的憂傷。對鏡自照,兩鬢如霜,人已垂垂老矣,美好的時光已經匆匆地消逝了?!白孕θ算俱病?,大有物是人非的感慨?!胺爬饲G楚,客食諸侯間”(岳珂《檉史》)的劉過,本來是較達觀的。這次西游,他不僅游覽了名山勝跡,而且還特別憑吊了虞允文大敗金兵的采石,周瑜破曹的赤壁,邊防重鎮的襄陽和峴山的墮淚碑。許多年以后,他還一直懷念著:“楚王城里,知幾度經過,摩挲故宮柳癭”、“乾坤誰望,六百里路中原,空老盡英雄,腸斷劍鋒冷”(《西吳曲。懷襄陽》)。由此,可見他雖在落魄漫游中,也是懷著豪情壯志的。這幾句是詞人韶華已逝,而功業未建的感慨,蕭瑟中暗含著悲憤,從“自笑”(詞人的自嘲)兩字中隱隱地折射了出來。
  下片換頭處的“男兒事業無憑據”,從結構說和上闋的首句一樣,是自我抒懷的一個關鍵句。古云“男兒志在四方”,但功名事業皆如云煙,毫無著落,惹起詞人無限傷心往事。詞人只能從回憶中以當年的放浪形骸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坝洰斈辍糁瑁坪ɑ帷?,用《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事,以堅決抗秦的悲劇英雄荊軻、高漸離比況自己和朋友,情投意合,慷慨悲歌,豪放不羈。并用阮籍在大將軍司馬昭的宴會上“箕踞嘯歌,酣放自若”(見《世說新語。簡傲》),表示自己的不拘禮法、不可一世之概。劉過是一個好飲酒、喜談兵、睥睨今古、傲視一世、具有詩情將略和才氣超然的人。他不僅“奏賦明光,上書北闕”(《念奴嬌》),而且他曾想棄文就武,投筆從戎,血戰沙場為國家建功立業,但卻始終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重用,而“不斬樓蘭心不平”的壯志,也在現實中被撞得粉碎,成為無法實現的幻想。
  但詞人并沒有就此消沉頹廢“腰下光芒三尺劍,時解挑燈夜語;更忍對燈花彈淚?”盡管一事無成,功名事業盡付東流,可是自己仍是壯志未衰,時時與朋友夜里挑燈看劍,連床夜語,又豈忍對燈花彈淚?
  最后四句明知國運不可挽回,壯志難以實現,卻仍然死不了這顆心,不能忘情國事是劉過的一大悲哀,也是他最可愛的地方。由對國事的感慨轉入個人身世的飄零?!皢酒稹眱删渲付鸥涯罾畎椎脑娋?。杜甫在長安城(今陜西西安市)東南的杜陵附近地區住過,自稱杜陵野客,杜陵布衣。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詩:“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又《春日懷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詞人以李白自比,希望有杜甫那樣的知己能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結句點出寫此詞以泄心中愁苦,聊作羈旅中的安慰。
  這首詞由首至尾,直抒胸臆,揮灑無余,傾吐出詞人“西來”路上的感受?!霸~之言情,貴得其真”(沈祥龍語),可說正是此詞的主要特色。其次,此詞典故都能恰到好處:“彈鋏西來路”,像隨手拾取,卻包容了豐富的意蘊,既是敘事,又是抒情。用“擊筑悲歌”、“酒酣箕踞”寫豪情與友誼,維妙維肖,神態畢現。后用杜甫詩句抒發羈旅況味,也情思雋永,妥貼自然,切合此刻自身的情懷。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
  覺幾度、魂飛夢驚。
  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劉過詞作鑒賞
  作為辛派詞人,我們提起劉過,總喜歡將他與“金戈鐵馬”、“整頓乾坤”、“誓斬樓蘭”聯系在一起,豪放粗獷是其詞的當行本色。但他有些詞卻寫得蘊藉含蓄,委婉動人。這反而更使人覺得他是真豪杰,覺出他的真性情來。聯想到魯迅先生所言:“無情未必真豪杰”,愈覺此言不虛。
  盧梅坡,南宋詩人,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的朋友,這首詞是劉過為他送別時寫的。它描寫了送別的,尤其是送別后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寫得情真意切,饒有余味。
  上片寫離別之苦。前三句寫聚,寫餞別時對舊日交游的回憶。寫聚,作者從兩人的交往中選取了兩件具有典型意義的活動加以敘寫。陶潛在《飲酒》詩中說:“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詩,寫在重陽佳節,他們共飲菊花酒,其樂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滿。一個“深”字,把他們暢懷酣飲的情形描寫出來了。
  漢樂府《橫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歡聽的笛曲。李清照《永遇樂》詞人“染柳煙濃,吹梅笛怨”之句?!按得方沁h”化用李詞,寫在春天的時候他們攜手踏青,欣賞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聽那余韻悠長的笛聲。遠,寫笛聲悠長。一個“遠”字,展現了他們勝日尋芳的愉快心情。這兩句詞,不僅形象地再現了他們歡會的場面,還巧妙地暗示了他們歡會時間的短暫,不過是從秋到春,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線。如果說“泛菊”二句暗示了他們歡會的時間,那么,“同在京城”則明確地交代了他們聚會的地點。短短十二個字,就把他們聚會的節令、地點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謂構思縝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寫“散”,寫餞行時惜別心情。“聚散匆匆”是關鍵句,是本詞的題眼,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熬邸弊纸Y上,“散”字啟下,“匆匆”二字,表示他們不論是對“聚”還是“散”,都感到時間短暫,一種友情難以暢敘的遺憾襲上心頭。“云邊”二句具體寫“散”。在這里,作者使用了兩個比喻,說明他們此別之后,如云邊的孤雁,深以失侶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這兩句詞情景交融,景中見情,情中生景,哀婉動人。比之柳永《雨霖鈴》“念去去、千里煙波,暮藹沉沉楚天闊”,雖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傷心動情。
  下片寫別后之思。換頭三句先用設問句式加以提頓,直抒胸臆,鏗鏘有力,說明盧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傷情”,然后用“魂飛夢驚”四字,說明他是如何“傷情”?!盎觑w”,寫他因友人離去而失魂喪魄,六神無主:“夢驚”,寫他為不能再見到友人而輾轉反側,無法安睡。前邊用“幾度”二句加以總括,就把作者“良宵誰與共,賴有窗間夢。可奈夢回時,一番新別離”(秦觀《菩薩蠻》),希望夢見友人但又怕醒來只是一夢的復雜感情描寫出來了,真可謂情深意切。
  寫到這里,作者感到還沒把他的相思之情寫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層,寫他想象中追隨友人旅程遠去的情形。這三句詞,化用蘇味道“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上來(《正月十五夜》)和賀鑄”明月多情隨柁尾“(《惜雙雙》)句意,說明此雖之后,他的心象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盧梅坡的馬后,又象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盧梅坡的舟旁。這樣的寫法,真是層層深入,步步緊逼,生生把作者對友人的無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將出來,深化了主題,擴大了詞境,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醉太平
  劉過
  情高意真,眉長鬢青。
  小樓明月調箏,寫春風數聲。
  思君憶君,魂牽夢縈。
  翠銷香減云屏,更那堪酒醒!
  劉過詞作鑒賞
  自辛稼軒始,豪放詞異軍突起,與婉約詞并稱大宗。但這兩種詞風并非對立,而能兼容,特別是一些辛派詞人仍能于豪放中見其婉約,詞的委婉細膩的特質并未消失。在劉過的《龍洲詞》中,那些長調頗受稼軒詞的影響,豪放狂逸是其主導風格。而大部分小令卻寫得宛轉有度,深沉多情,仍舊保持了婉約詞的基本特征。這首《醉太平》便是一例。詞的上闋寫女子彈箏,下闋寫女子對情人的縈念。題材雖不離艷情,但卻能一洗綺羅香澤之態,以白描的手法刻畫人物、描寫環境、抒發感情。這一點既不同于花間詞的剪江刻翠,也有異于南宋詞壇上姜夔、吳文英那種刻意求工,表現出它自己特有的風格。
  詞的主旨在于相思憶別。上闋為下闋作了鋪墊,下闋是上闋的發展和深化。起首二句從內心和外貌兩個方面刻畫女子的形象:她的感情非常深摯,她的思想非常真誠。不但品德好,儀容也很美。僅僅“眉長鬢青”四字,便把她美麗的容貌刻畫出來。古代女子以長眉為美。崔豹《古今注》云:“魏宮人好畫長眉?!彼抉R相如《上林賦》也說:“長眉連娟,微睇綿藐?!边@里僅以寥寥四字,便如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把人物的主要特征——兩道修眉,一頭秀發,非常鮮明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沒有濃墨重涂,而只是象素描一般,幾筆勾勒,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樓”二句,寫環境,寫動作。在唐宋詞中,凡稱小樓,或指佳人獨處的妝樓,或指文人孤棲的寓所。如李璟《攤破浣溪沙》:“小樓吹徹玉笙寒。”李煜《虞美人》:“小樓昨夜又東風。”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标懹蔚摹杜R安春雨初霽》詩也說:“小樓一夜聽春雨?!币虼碎L期以來小樓在讀者的心目中成為一種詩化的意象。這里的小樓,是指女子的妝樓。此刻一輪明月,照進小樓,如此良夜,這位女子彈起秦箏,清音繚繞,令人陶醉。詞人沒有也不可能在小詞中像韓愈《聽穎師彈琴》、白居易《琵琶行》那樣,以眾多的比喻形容音樂的美妙動聽,而只是用“春風”二字概括出箏聲的神韻。這聲音好似春風,它蕩漾于小樓,使樓內充滿溫馨;它縈回于女子的心房,使她情意綿綿。此處的“寫”字,用語極其工妙,它既生動地表現出了箏聲意境和神韻,又暗示了女子的靈心慧性,表現力極強,可謂千錘百煉,妙手偶得。
  下闋又陡轉筆勢,將沉浸在甜蜜中的回憶拉回到寂寞相思的無情現實?!八季龖浘?,魂牽夢縈”,也是用白描手法,純系口語白話,然又歸于醇雅。詞人曾在《柳梢青》中說:“覺幾度魂飛夢驚?!庇衷凇朵较场分姓f:“千里閑情憑蝶夢。”《蝶戀花》中說:“后夜短篷霜月曉,夢魂依約云山繞?!庇谜Z極其工麗,但其藝術效果卻不如這里來得好。原因何在?就在簡煉明確如從口出,因而入人最易,感人也深。倘加以狀語、定語,再間以典故,麗則麗矣,工則工矣,但讀后需費一番思索。此則白描一大好處也?!按滗N”句謂由于分別已久,室內畫屏彩色已漸漸銷退,暖香已漸漸減少。簡單六個字,把眼前與往日、環境與內心高度地濃縮在一起,可謂高度凝煉簡潔!柳永《八聲甘州》云:“是處紅消翠減,冉冉物華休?!鼻赜^《八六子》云:“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都充滿了不勝今昔之感,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更那堪酒醒”,暗示這位女子曾經以酒澆愁,想在醉鄉中解脫相思的困擾??墒钦缭~人所說:“嚴風催酒醒,微雨替梅愁”(《臨江仙》),“酒醒不禁寒力,紗窗外,月華薄”(《霜天曉角》),酒醒以后,離愁重新襲來,更覺不堪。所謂“舉杯銷愁愁更愁”也,也大有“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的境界?!案强啊比郑辣M個中況味,亦白描之特點也。
  這首詞詞牌名《醉太平》,又名《四字令》,可見是以四字一句為主的。在中國文學史上,四言詩最早見于《詩經》,漢魏以降,仍有人運用此種形式。這首詞前后闋各四平韻,一、二句均為四言,句中第三字一律用仄聲,念起來兩字一頓,抑揚頓挫,饒有韻味。第三句雖為六言,第四句雖為五言,但其基本結構仍不失四言的格局。六言句和緩平穩,在聲情上起了過渡作用。五言句因系上一下四句式,先以一個去聲(或上聲)字領起,使聲調揚起,逐漸低沉轉折,留有不盡意味。
  《鳴盛閣琴譜》: 
  劉過題僧屏平沙落雁詩云:
  江南江北八九月,
  葭蘆伐盡洲渚闕。
  欲下未下風悠揚,
  影落寒潭三兩行。
  天涯是處有菰米,
  如何偏家來瀟湘。
  玩此詩意,知寫此景皆在欲落未落之時,書,寫其形影;琴,則擬其聲情耳。蓋雁性幾警,明防矰繳,暗防掩捕,全恃葭蘆隱身。秋晚葭蘆既盡,食宿不得不落平沙,此際回翔瞻顧之情,上下頡頏之態,翔而后集之象,警而復起之神,盡在簡中。但覺天風之悠揚,翼鄉戛擊,或唳或咽,若近若遙。既落則沙平水遠,意適心閑,朋侶無猜,雌雄有敘,從容飲啄,自在安棲。既而江天暮靄,群動俱自,似聞雁奴躑躅而已。斯景也,制曲者以神寫之,揮弦者以手追之,亦洋洋乎盈耳哉!然而難矣?!?br />
上一篇: 劉辰翁 下一篇: 劉子翚

網友關注

詩詞搜索

古詩詞大家

詩仙 詩圣 詩王 詩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李賀
帝王也風騷
毛澤東李世民武則天 劉邦劉徹 乾隆
詩骨 詩杰 詩狂 詩家天子
陳子昂 王勃 賀知章 王昌齡
詩佛 詩囚 詩奴 詩豪
王維 孟郊 賈島 劉禹錫
詞妖
李清照李義辛棄疾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 馬致遠 鄭光祖 白樸
唐宋八大大家
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
小李杜
李商隱杜牧
初唐四杰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
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解縉楊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团风县| 涟水县| 定兴县| 万盛区| 东阿县| 丰顺县| 县级市| 息烽县| 浮梁县| 甘泉县| 长沙市| 邛崃市| 博白县| 高阳县| 淮北市| 育儿| 镇雄县| 青海省| 农安县| 许昌县| 安康市| 吴旗县| 泌阳县| 郓城县| 义乌市| 财经| 麟游县| 罗甸县| 汉寿县| 遂川县| 汾阳市| 华池县| 织金县| 宁阳县| 方山县| 方城县| 建平县| 嘉兴市| 确山县| 麟游县|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