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衢(1210-1261),宋參知政事莊簡公李光曾孫,陸州知府李孟堅之孫,刑部侍郎李知退次子,紹定五(1232)年進士,官至朝奉大夫。
《宋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
庚寅,福建安撫江萬里以臺臣李衢言罷新命、提舉武夷山沖佑觀。
《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
河渠七
○東南諸水下
(理宗寶祐)三年十一月,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李衢言:“國家駐蹕錢塘,今逾十紀。惟是浙江東接海門,胥濤澎湃,稍越故道,則沖嚙堤岸,蕩析民居,前后不知其幾。慶歷中,造捍江五指揮,兵士每指揮以四百人為額。今所管才三百人,乞下臨安府拘收,不許占破。及從本府收買樁石,沿江置場樁管,不得移易他用。仍選武臣一人習于修江者,隨其資格,或以副將,或以路分鈐轄系銜,專一鈐束修江軍兵,值有摧損,隨即修補;或不勝任,以致江潮沖損堤岸,即與責罰。”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
復以監察御史李衢兩劾,褫職罷祠。
《山陰天樂李氏家乘》卷十*行傳*興宗公上虞派*第一至十六世
第十二世 知退公次子——衢:字達道,號適齋,行千三。公以紹定五(1232)年壬辰登徐元杰榜進士,除義烏縣尉,又寧國府教授,淮東轉運司干官,知池州清陽縣,遷臨安通判,升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宗正寺少卿,官至朝奉大夫、直華文閣。公捐田歸學養士,配享先賢祠。生嘉定三(1210)年庚午六月初三日,卒理宗景定二(1261)年辛酉二月初五日,贈大中大夫、大理寺正卿。配:馮氏,贈恭人,生嘉泰四(1204)年甲子,卒端平元(1234)年甲子。繼:魏氏,封恭人,生寧宗開禧三(1207)年丁卯,卒理宗寶佑二(1254)年甲寅,合葬姜山積翠峰之原。子二:仲熊、叔度。女二:長適從政郎趙與瓃(lei);次適推官趙羽。
《全宋文》卷七九五九
◎李衢
李衢,紹興府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李光曾孫。紹定五年進士。景定中任淮西路轉運判官,寶祐中官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見《寶慶會稽續志》卷六,《宋史》卷四四、九七、四一七。
◇乞下臨安府拘收士兵捍浙江奏(寶祐三年十一月)
國家駐蹕錢塘,今逾十紀。惟是浙江東接海門,胥濤澎湃,稍越故道,則沖嚙堤岸,蕩析居民,前后不知其幾。慶歷中,造捍江五指揮,兵士每指揮以四百人為額。今所管才三百人,乞下臨安府拘收,不許占破。及從本府收買椿石,沿江置場椿管,不得移易他用。仍選武臣一人習于修江者,隨其資格,或以副將,或以路分鈐轄系銜,專一鈐束修江軍兵,值有摧損,隨即修補;或不勝任,以致江潮沖損堤岸,即與責罰。(《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又見《海塘錄》卷三。)
◇佳麗樓記(景定元年)
資政殿大學士裕齋先生馬公再鎮金陵之明年,被旨兼董西餉。公對揚休命,布宣上恩,弊梳蠹剔,害除利興,不嚴而治,不令而行,于時邊氛掃蕩,江淮肅清,雨旸時弱,百谷用成,貔貅均挾纊之溫,鴻雁同春臺之登。公于是憑高懷古,慨然謂客曰:“自六飛駐蹕東南,茲地實為陪京。三國之英雄雖遠,六朝之形勢猶存。顧未能選奇占勝,以發山川之美,非闕歟?”餉臺故有賞心樓,適據一郡之中,壤地褊小,屋老弗支,公命撤而新之,培高辟廣,度材鳩工,因作杰閣三層,而名之曰東南佳麗。經始于仲秋,落成于孟冬,不三月而大備。巨棟橫空,重檐插云,于市廛阛阓之中,而睹此突兀杰特之勝,過其下者皆翹首企足,窈窈焉如隔弱水而望蓬萊,登其上者皆洞心駭目,飄飄焉欲餐沆瀣而拍洪崖(云云。)北望中原,一目萬里,得無興禾黍高低之嘆者乎!俯視長江,一碧萬頃,得無懷擊楫誓清之志者乎!(云云。)衢被命將指西淮,道由建業,謁公于玉麟堂,因獲一登斯樓,以快賞心目。公不鄙其固陋,俾為文以記顛末。(云云。)斯役也,縻指五十萬,米一千五百斛,皆有奇。職其事者公之客朱君幼學、趙君與鎏、吳君疇。是歲,景定改元仲冬既望,門生、朝請郎、直寶章閣、淮南西路轉運判官兼提舉淮南西路常平義倉茶鹽公事李衢記。(《景定建康志》卷二一。)(以上楊世文校點)
《宋史》卷四十四*本紀第四十四
庚寅,福建安撫江萬里以臺臣李衢言罷新命、提舉武夷山沖佑觀。
《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
河渠七
○東南諸水下
(理宗寶祐)三年十一月,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李衢言:“國家駐蹕錢塘,今逾十紀。惟是浙江東接海門,胥濤澎湃,稍越故道,則沖嚙堤岸,蕩析民居,前后不知其幾。慶歷中,造捍江五指揮,兵士每指揮以四百人為額。今所管才三百人,乞下臨安府拘收,不許占破。及從本府收買樁石,沿江置場樁管,不得移易他用。仍選武臣一人習于修江者,隨其資格,或以副將,或以路分鈐轄系銜,專一鈐束修江軍兵,值有摧損,隨即修補;或不勝任,以致江潮沖損堤岸,即與責罰。”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
復以監察御史李衢兩劾,褫職罷祠。
《山陰天樂李氏家乘》卷十*行傳*興宗公上虞派*第一至十六世
第十二世 知退公次子——衢:字達道,號適齋,行千三。公以紹定五(1232)年壬辰登徐元杰榜進士,除義烏縣尉,又寧國府教授,淮東轉運司干官,知池州清陽縣,遷臨安通判,升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宗正寺少卿,官至朝奉大夫、直華文閣。公捐田歸學養士,配享先賢祠。生嘉定三(1210)年庚午六月初三日,卒理宗景定二(1261)年辛酉二月初五日,贈大中大夫、大理寺正卿。配:馮氏,贈恭人,生嘉泰四(1204)年甲子,卒端平元(1234)年甲子。繼:魏氏,封恭人,生寧宗開禧三(1207)年丁卯,卒理宗寶佑二(1254)年甲寅,合葬姜山積翠峰之原。子二:仲熊、叔度。女二:長適從政郎趙與瓃(lei);次適推官趙羽。
《全宋文》卷七九五九
◎李衢
李衢,紹興府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李光曾孫。紹定五年進士。景定中任淮西路轉運判官,寶祐中官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見《寶慶會稽續志》卷六,《宋史》卷四四、九七、四一七。
◇乞下臨安府拘收士兵捍浙江奏(寶祐三年十一月)
國家駐蹕錢塘,今逾十紀。惟是浙江東接海門,胥濤澎湃,稍越故道,則沖嚙堤岸,蕩析居民,前后不知其幾。慶歷中,造捍江五指揮,兵士每指揮以四百人為額。今所管才三百人,乞下臨安府拘收,不許占破。及從本府收買椿石,沿江置場椿管,不得移易他用。仍選武臣一人習于修江者,隨其資格,或以副將,或以路分鈐轄系銜,專一鈐束修江軍兵,值有摧損,隨即修補;或不勝任,以致江潮沖損堤岸,即與責罰。(《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又見《海塘錄》卷三。)
◇佳麗樓記(景定元年)
資政殿大學士裕齋先生馬公再鎮金陵之明年,被旨兼董西餉。公對揚休命,布宣上恩,弊梳蠹剔,害除利興,不嚴而治,不令而行,于時邊氛掃蕩,江淮肅清,雨旸時弱,百谷用成,貔貅均挾纊之溫,鴻雁同春臺之登。公于是憑高懷古,慨然謂客曰:“自六飛駐蹕東南,茲地實為陪京。三國之英雄雖遠,六朝之形勢猶存。顧未能選奇占勝,以發山川之美,非闕歟?”餉臺故有賞心樓,適據一郡之中,壤地褊小,屋老弗支,公命撤而新之,培高辟廣,度材鳩工,因作杰閣三層,而名之曰東南佳麗。經始于仲秋,落成于孟冬,不三月而大備。巨棟橫空,重檐插云,于市廛阛阓之中,而睹此突兀杰特之勝,過其下者皆翹首企足,窈窈焉如隔弱水而望蓬萊,登其上者皆洞心駭目,飄飄焉欲餐沆瀣而拍洪崖(云云。)北望中原,一目萬里,得無興禾黍高低之嘆者乎!俯視長江,一碧萬頃,得無懷擊楫誓清之志者乎!(云云。)衢被命將指西淮,道由建業,謁公于玉麟堂,因獲一登斯樓,以快賞心目。公不鄙其固陋,俾為文以記顛末。(云云。)斯役也,縻指五十萬,米一千五百斛,皆有奇。職其事者公之客朱君幼學、趙君與鎏、吳君疇。是歲,景定改元仲冬既望,門生、朝請郎、直寶章閣、淮南西路轉運判官兼提舉淮南西路常平義倉茶鹽公事李衢記。(《景定建康志》卷二一。)(以上楊世文校點)
上一篇: 李遠 | 下一篇: 李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