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孤楚,字殼士,自言國初十八學士德棻之裔。祖崇亮,綿州昌明縣令。父承簡,太原府功曹。家世儒素。楚兒童時已學屬文,弱冠應進士,貞元七年登第。桂管觀察使王拱愛其才,欲以禮辟召,懼楚不從,乃先聞奏而后致聘。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闈之戀,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徑往桂林謝拱。不預宴游,乞歸奉養,即還太原,人皆義之。李說、嚴綬、鄭儋相繼鎮太原,高其行義,皆辟為從事。自掌書記至節度判官,歷殿中侍御史。
楚才思俊麗。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為,頗稱之。鄭儋在鎮暴卒,不及處分后事,軍中喧嘩,將有急變。中夜十數騎持刃迫楚至軍門,諸將環
之,令草遺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讀示三軍,無不感泣,軍情乃安。自是聲名益重。丁父憂,以孝聞。免喪,征拜右拾遺,改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母憂去官。服闋,以刑部員外郎征,轉職方員外郎、知制誥。
楚與皇甫镈、蕭俛同年登進士第。元和九年,镈初以財賦得幸,薦俛、楚俱入翰林,充學士,遷職方郎中、中書舍人,皆居內職。時用兵淮西,言事者以師久無功,宜宥賊罷兵,唯裴度與憲宗志在殄寇。十二年夏,度自宰相兼彰義軍節度、淮西招撫宣慰處置使。宰相李逢吉與度不協,與楚相善。楚草度淮西招撫使制,不合度旨,度請改制內三數句語。憲宗方責度用兵,乃罷逢吉相任,亦罷楚內職,守中書舍人。
元和十三年四月,出為華州刺史。其年十月,皇甫镈作相,其月以楚為河陽懷節度使。十四年四月,裴度出鎮太原。七月,皇甫镈薦楚入朝,自朝議郎授朝議大夫、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與镈同處臺衡,深承顧待。
十五年正月,憲宗崩,詔楚為山陵使,仍撰哀冊文。時天下怒皇甫镈之奸邪。穆宗即位之四日,群臣素服,班于月華門外,宣詔貶镈,將殺之。會蕭俛作相,托中官救解,方貶崖州。物議以楚因镈作相而逐裴度,群情共怒。以蕭俛之故,無敢措言。
其年六月,山陵畢,會有告楚親吏贓污事發,出為宣歙觀察使。楚充奉山陵時,親吏韋正牧、奉天令于翚、翰林陰陽官等同隱官錢,不給工徒價錢,移為羨余十五萬貫上獻。怨訴盈路,正牧等下獄伏罪,皆誅。楚再貶衡州刺史。
時元稹初得幸,為學士,素惡楚與镈膠固希寵,稹草楚衡州制,略曰:“楚早以文藝,得踐班資,憲宗念才,擢居禁近。異端斯害,獨見不明,密隳討伐之謀,潛附奸邪之黨。因緣得地,進取多門,遂忝臺階,實妨賢路?!背詈摒 iL慶元年四月,量移郢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二年十一月,授陜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陜虢觀察使。制下旬日,諫官論奏,言楚所犯非輕,未合居廉察之任。上知之,遽令追制。時楚已至陜州,視事一日矣。復授賓客,歸東都。時年逢吉作相,極力援楚,以李紳在禁密沮之,未能擅柄。敬宗即位,逢吉逐李紳,尋用楚為河南尹、兼御史大夫。
其年九月,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汴宋亳觀察等使。汴軍素驕,累逐主帥;前后韓弘兄弟,率以峻法繩之,人皆偷生,未能革志。楚長于撫理,前鎮河陽,代烏重胤移鎮滄州,以河陽軍三千人為牙卒,卒咸不愿從,中路叛歸,又不敢歸州,聚于境上。楚初赴任,聞之,乃疾驅赴懷州,潰卒亦至,楚單騎喻之,咸令橐弓解甲,用為前驅,卒不敢亂。及蒞汴州,解其酷法,以仁惠為治,去其太甚,軍民咸悅,翕然從化,后竟為善地。汴帥前例,始至率以錢二百萬實其私藏,楚獨不取,以其羨財治廨舍數百間。
太和二年九月,征為戶部尚書。三年三月,檢校兵部尚書、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御使。其年十一月,進位檢校右仆射、鄆州刺史、天平軍節度、鄆曹濮觀察等使。奏故東平縣為天平縣。屬歲旱儉,人至相食,楚均富贍貧,而無流亡者。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練其風俗,因人所利而利之,雖屬歲旱,人無轉徙。楚始自書生,隨計成名,皆在太原,實如故里。及是垂旄作鎮,邑老歡迎。楚綏撫有方,軍民胥悅。七年六月,入為吏部尚書,仍檢校右仆射。故事,檢校高官者,便從其班。楚以正官三品不宜從二品之列,請從本班,優詔嘉之。九年六月,轉太常卿。十月,守尚書左仆射,進封彭陽郡開國公。十一月,李訓兆亂,京師大擾。訓亂之夜,文宗召右仆射鄭覃與楚宿于禁中,商量制敕,上皆欲用為宰相。楚以王涯、賈餗冤死,敘其罪狀浮泛,仇士良等不悅,故輔弼之命移于李石。乃以本官領鹽鐵轉運等使。
先是,鄭注上封置榷茶使額,鹽鐵使兼領之,楚奏罷之,曰:
伏以江、淮數年已來,水旱疾疫,凋傷頗甚,愁嘆未平。今夏及秋,稍校豐稔,方須惠恤,各使安存。昨者忽奏榷茶,實為蠹政。蓋是王涯破滅將至,怨怒合歸,豈有令百姓移茶樹于官場中栽植,摘茶葉于官場中造作,有同兒戲,不近人情。方在恩權,孰敢沮議?朝班相顧而失色,道路以目而吞聲。今宗社降靈,奸兇盡戮,圣明垂祐,黎庶合安。微臣蒙恩,兼領使務,官銜之內,猶帶此名。俯仰若驚,夙宵知懼。伏乞特回圣聽,下鑒愚誠,速委宰臣,除此使額。緣軍國之用或闕,山澤之利有遺,許臣條疏,續具聞奏。采造將及,妨廢為虞。
前月二十一日,內殿奏對之次,鄭覃與臣同陳論訖。伏望圣慈早賜處分,一依舊法,不用新條。唯納榷之時,須節級加價,商人轉賣,必校稍貴,即是錢出萬國,利歸有司。既不害茶商,又不擾茶戶,上以彰陛下愛人之德,下以竭微臣憂國之心。遠近傳聞,必當感悅。從之。
先是,元和十年,出內庫弓箭陌刀賜左右街使,充宰相入朝以為翼衛,及建福門而止。至是,因訓、注之亂,悉罷之。楚又奏:“諸道新授方鎮節度使等,具帑抹,帶器仗,就尚書省兵部參辭。伏以軍國異容,古今定制,若不由舊,斯為改常。未聞省閣之門,忽內弓刀之器。鄭注外蒙恩寵,內蓄兇狂,首創奸謀,將興亂兆。致王璠、郭行余之輩,敢驅將吏,直詣闕庭。震驚乘輿,騷動京國,血濺朝路,尸僵禁街。史冊所書,人神共憤,既往不咎,其源尚開。前件事宜,伏乞速令停罷,如須參謝,即具公服?!睆闹?。又奏請罷修曲江亭絹一萬三千七百匹,回修尚書省,從之。
開成元年上巳,賜百僚曲江亭宴。楚以新誅大臣,不宜賞宴,獨稱疾不赴,論者美之。以權在內官,累上疏乞解使務。其年四月,檢校左仆射、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鎮,年七十二,冊贈司空,謚曰文。
楚風儀嚴重,若不可犯;然寬厚有禮,門無雜賓。嘗與從事宴語方酣,有非類偶至,立命徹席,毅然色變。累居重任,貞操如初。未終前三日,猶吟詠自若。疾甚,諸子進藥,未賞入口,曰:“修短之期,分以定矣,何須此物?”前一日,召從事李商隱曰:“吾氣魄已殫,情思俱盡,然所懷未已,強欲自寫聞天,恐辭語乖舛,子當助我成之?!奔幢P自書曰:
臣永惟際會,受國深恩。以祖以父,皆蒙褒贈;有弟有子,并列班行。全腰領以從先人,委體魄而事先帝,此不自達,誠為甚愚。但以永去泉扃,長辭云陛,更陳尸諫,猶進瞽言。雖號叫而不能,豈誠明之敢忘?今陛下春秋鼎盛,寰海鏡清,是修教化之初,當復理平之始。然自前年夏秋已來,貶譴者至多,誅戮者不少,望普加鴻造,稍霽皇威。歿者昭洗以云雷,存者沾濡以雨露,使五谷嘉熟,兆人安康。納臣將盡之苦言,慰臣永蟄之幽魄。
書訖,謂其子緒、綯曰:“吾生無益于人,勿請謚號。葬日,勿請鼓吹,唯以布車一乘,余勿加飾。銘志但志宗門,秉筆者無擇高位。”當歿之夕,有大星隕于寢室之上,其光燭廷。楚端坐與家人告訣,言已而終。嗣子奉行遺旨。詔曰:“生為名臣,歿有理命。終始之分,可謂兩全。鹵簿哀榮之末節,難違往意;誄謚國家之大典,須守彝章。鹵簿宜停,易名須準舊例。”后綯貴,累贈至太尉。有文集一百卷,行于時。所撰《憲宗哀冊文》,辭情典郁,為文士所重。
令狐楚影響歷史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在唐代政治和文學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影響的人物,令狐楚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與當時許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又是著名的駢文家和詩人,令狐绹則是牛黨后期的領袖人物,父子倆與當時文壇名家都交游甚密。令狐楚駢文與韓愈的古文、杜甫的詩歌,在當時被公認為三絕。
在父親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隱陪同母親回到河南故鄉,這里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而且相當艱苦的環境,沒有家庭或家族的影響力幫助他在成長過程中自然進入一個社交圈。李商隱憑借才華、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早在十六歲,他就開始與當地的一些知識分子交往,將自己的作品散發給他們閱讀,獲得了一定的名氣——也許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認識令狐楚是李商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來的生活狀態在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令狐楚幫助李商隱進入士大夫的社會階層,同時也使他卷入了黨爭的旋渦。
從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開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們一直保持著非常親密的關系。李商隱以謙卑誠懇的態度贏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現這種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際召喚李商隱來到身邊,要求他代為撰寫遺表——這并非普通的遺書,而是要上呈給皇帝的政治遺言。令狐楚本人就是這種文體的高手,而他寧愿讓李商隱幫助完成自己一生的總結。
楚才思俊麗。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為,頗稱之。鄭儋在鎮暴卒,不及處分后事,軍中喧嘩,將有急變。中夜十數騎持刃迫楚至軍門,諸將環
之,令草遺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讀示三軍,無不感泣,軍情乃安。自是聲名益重。丁父憂,以孝聞。免喪,征拜右拾遺,改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母憂去官。服闋,以刑部員外郎征,轉職方員外郎、知制誥。
楚與皇甫镈、蕭俛同年登進士第。元和九年,镈初以財賦得幸,薦俛、楚俱入翰林,充學士,遷職方郎中、中書舍人,皆居內職。時用兵淮西,言事者以師久無功,宜宥賊罷兵,唯裴度與憲宗志在殄寇。十二年夏,度自宰相兼彰義軍節度、淮西招撫宣慰處置使。宰相李逢吉與度不協,與楚相善。楚草度淮西招撫使制,不合度旨,度請改制內三數句語。憲宗方責度用兵,乃罷逢吉相任,亦罷楚內職,守中書舍人。
元和十三年四月,出為華州刺史。其年十月,皇甫镈作相,其月以楚為河陽懷節度使。十四年四月,裴度出鎮太原。七月,皇甫镈薦楚入朝,自朝議郎授朝議大夫、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與镈同處臺衡,深承顧待。
十五年正月,憲宗崩,詔楚為山陵使,仍撰哀冊文。時天下怒皇甫镈之奸邪。穆宗即位之四日,群臣素服,班于月華門外,宣詔貶镈,將殺之。會蕭俛作相,托中官救解,方貶崖州。物議以楚因镈作相而逐裴度,群情共怒。以蕭俛之故,無敢措言。
其年六月,山陵畢,會有告楚親吏贓污事發,出為宣歙觀察使。楚充奉山陵時,親吏韋正牧、奉天令于翚、翰林陰陽官等同隱官錢,不給工徒價錢,移為羨余十五萬貫上獻。怨訴盈路,正牧等下獄伏罪,皆誅。楚再貶衡州刺史。
時元稹初得幸,為學士,素惡楚與镈膠固希寵,稹草楚衡州制,略曰:“楚早以文藝,得踐班資,憲宗念才,擢居禁近。異端斯害,獨見不明,密隳討伐之謀,潛附奸邪之黨。因緣得地,進取多門,遂忝臺階,實妨賢路?!背詈摒 iL慶元年四月,量移郢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二年十一月,授陜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陜虢觀察使。制下旬日,諫官論奏,言楚所犯非輕,未合居廉察之任。上知之,遽令追制。時楚已至陜州,視事一日矣。復授賓客,歸東都。時年逢吉作相,極力援楚,以李紳在禁密沮之,未能擅柄。敬宗即位,逢吉逐李紳,尋用楚為河南尹、兼御史大夫。
其年九月,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汴宋亳觀察等使。汴軍素驕,累逐主帥;前后韓弘兄弟,率以峻法繩之,人皆偷生,未能革志。楚長于撫理,前鎮河陽,代烏重胤移鎮滄州,以河陽軍三千人為牙卒,卒咸不愿從,中路叛歸,又不敢歸州,聚于境上。楚初赴任,聞之,乃疾驅赴懷州,潰卒亦至,楚單騎喻之,咸令橐弓解甲,用為前驅,卒不敢亂。及蒞汴州,解其酷法,以仁惠為治,去其太甚,軍民咸悅,翕然從化,后竟為善地。汴帥前例,始至率以錢二百萬實其私藏,楚獨不取,以其羨財治廨舍數百間。
太和二年九月,征為戶部尚書。三年三月,檢校兵部尚書、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御使。其年十一月,進位檢校右仆射、鄆州刺史、天平軍節度、鄆曹濮觀察等使。奏故東平縣為天平縣。屬歲旱儉,人至相食,楚均富贍貧,而無流亡者。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練其風俗,因人所利而利之,雖屬歲旱,人無轉徙。楚始自書生,隨計成名,皆在太原,實如故里。及是垂旄作鎮,邑老歡迎。楚綏撫有方,軍民胥悅。七年六月,入為吏部尚書,仍檢校右仆射。故事,檢校高官者,便從其班。楚以正官三品不宜從二品之列,請從本班,優詔嘉之。九年六月,轉太常卿。十月,守尚書左仆射,進封彭陽郡開國公。十一月,李訓兆亂,京師大擾。訓亂之夜,文宗召右仆射鄭覃與楚宿于禁中,商量制敕,上皆欲用為宰相。楚以王涯、賈餗冤死,敘其罪狀浮泛,仇士良等不悅,故輔弼之命移于李石。乃以本官領鹽鐵轉運等使。
先是,鄭注上封置榷茶使額,鹽鐵使兼領之,楚奏罷之,曰:
伏以江、淮數年已來,水旱疾疫,凋傷頗甚,愁嘆未平。今夏及秋,稍校豐稔,方須惠恤,各使安存。昨者忽奏榷茶,實為蠹政。蓋是王涯破滅將至,怨怒合歸,豈有令百姓移茶樹于官場中栽植,摘茶葉于官場中造作,有同兒戲,不近人情。方在恩權,孰敢沮議?朝班相顧而失色,道路以目而吞聲。今宗社降靈,奸兇盡戮,圣明垂祐,黎庶合安。微臣蒙恩,兼領使務,官銜之內,猶帶此名。俯仰若驚,夙宵知懼。伏乞特回圣聽,下鑒愚誠,速委宰臣,除此使額。緣軍國之用或闕,山澤之利有遺,許臣條疏,續具聞奏。采造將及,妨廢為虞。
前月二十一日,內殿奏對之次,鄭覃與臣同陳論訖。伏望圣慈早賜處分,一依舊法,不用新條。唯納榷之時,須節級加價,商人轉賣,必校稍貴,即是錢出萬國,利歸有司。既不害茶商,又不擾茶戶,上以彰陛下愛人之德,下以竭微臣憂國之心。遠近傳聞,必當感悅。從之。
先是,元和十年,出內庫弓箭陌刀賜左右街使,充宰相入朝以為翼衛,及建福門而止。至是,因訓、注之亂,悉罷之。楚又奏:“諸道新授方鎮節度使等,具帑抹,帶器仗,就尚書省兵部參辭。伏以軍國異容,古今定制,若不由舊,斯為改常。未聞省閣之門,忽內弓刀之器。鄭注外蒙恩寵,內蓄兇狂,首創奸謀,將興亂兆。致王璠、郭行余之輩,敢驅將吏,直詣闕庭。震驚乘輿,騷動京國,血濺朝路,尸僵禁街。史冊所書,人神共憤,既往不咎,其源尚開。前件事宜,伏乞速令停罷,如須參謝,即具公服?!睆闹?。又奏請罷修曲江亭絹一萬三千七百匹,回修尚書省,從之。
開成元年上巳,賜百僚曲江亭宴。楚以新誅大臣,不宜賞宴,獨稱疾不赴,論者美之。以權在內官,累上疏乞解使務。其年四月,檢校左仆射、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鎮,年七十二,冊贈司空,謚曰文。
楚風儀嚴重,若不可犯;然寬厚有禮,門無雜賓。嘗與從事宴語方酣,有非類偶至,立命徹席,毅然色變。累居重任,貞操如初。未終前三日,猶吟詠自若。疾甚,諸子進藥,未賞入口,曰:“修短之期,分以定矣,何須此物?”前一日,召從事李商隱曰:“吾氣魄已殫,情思俱盡,然所懷未已,強欲自寫聞天,恐辭語乖舛,子當助我成之?!奔幢P自書曰:
臣永惟際會,受國深恩。以祖以父,皆蒙褒贈;有弟有子,并列班行。全腰領以從先人,委體魄而事先帝,此不自達,誠為甚愚。但以永去泉扃,長辭云陛,更陳尸諫,猶進瞽言。雖號叫而不能,豈誠明之敢忘?今陛下春秋鼎盛,寰海鏡清,是修教化之初,當復理平之始。然自前年夏秋已來,貶譴者至多,誅戮者不少,望普加鴻造,稍霽皇威。歿者昭洗以云雷,存者沾濡以雨露,使五谷嘉熟,兆人安康。納臣將盡之苦言,慰臣永蟄之幽魄。
書訖,謂其子緒、綯曰:“吾生無益于人,勿請謚號。葬日,勿請鼓吹,唯以布車一乘,余勿加飾。銘志但志宗門,秉筆者無擇高位。”當歿之夕,有大星隕于寢室之上,其光燭廷。楚端坐與家人告訣,言已而終。嗣子奉行遺旨。詔曰:“生為名臣,歿有理命。終始之分,可謂兩全。鹵簿哀榮之末節,難違往意;誄謚國家之大典,須守彝章。鹵簿宜停,易名須準舊例。”后綯貴,累贈至太尉。有文集一百卷,行于時。所撰《憲宗哀冊文》,辭情典郁,為文士所重。
令狐楚影響歷史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在唐代政治和文學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影響的人物,令狐楚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與當時許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又是著名的駢文家和詩人,令狐绹則是牛黨后期的領袖人物,父子倆與當時文壇名家都交游甚密。令狐楚駢文與韓愈的古文、杜甫的詩歌,在當時被公認為三絕。
在父親去世后,幼年的李商隱陪同母親回到河南故鄉,這里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而且相當艱苦的環境,沒有家庭或家族的影響力幫助他在成長過程中自然進入一個社交圈。李商隱憑借才華、人品和性格建立起了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早在十六歲,他就開始與當地的一些知識分子交往,將自己的作品散發給他們閱讀,獲得了一定的名氣——也許就是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認識令狐楚是李商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后來的生活狀態在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令狐楚幫助李商隱進入士大夫的社會階層,同時也使他卷入了黨爭的旋渦。
從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文宗開成二年)令狐楚去世,他們一直保持著非常親密的關系。李商隱以謙卑誠懇的態度贏得了令狐楚的信任,有一件事可以表現這種信任的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際召喚李商隱來到身邊,要求他代為撰寫遺表——這并非普通的遺書,而是要上呈給皇帝的政治遺言。令狐楚本人就是這種文體的高手,而他寧愿讓李商隱幫助完成自己一生的總結。
上一篇: 柳永 | 下一篇: 劉季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