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詩集,自編為四編本授予沈子明,收詩223首。北宋以來流傳的《李賀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數與自編的相同,而篇[1]數不同,編次也很零亂,并非準確編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詩23首,與4卷合計,共242首,篇數也和李賀自編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閣校刻的北宋鮑欽止本、董氏誦芬室及蔣氏密韻樓兩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傳,集名為《李賀歌詩編》。又有《續古逸叢書》影印的南宋本,集名為《李長吉文集》,無外集。又有鐵琴銅劍樓、《四部叢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賀歌詩編》。后兩種原書今藏北京圖書館。
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吳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傳。后有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選錄了吳正子、劉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姚文燮各家的評或注。還有陳本禮《協律鉤玄》、黎簡評本和吳汝綸評注本。1977年出版的《李賀詩歌集注》,是將王琦《匯解》、姚文燮注及方世舉批注三種評注本匯編、加以校點而成。另外,錢仲聯有《讀昌谷詩札記》和《李長吉詩永貞詩史發微》,考訂詩的本事有新見。1984年出版的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是兼年譜與詩注性質的新著,解詩與舊注多有不同。
李賀生平,有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閑鼓吹》、《唐摭言》、《太平廣記》、《唐才子傳》,還有朱自清的《李賀年譜》和錢仲聯的《李賀年譜會箋》可資參考。
1.杜牧《李長吉歌詩敘》
2.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
3.《新唐書 文藝志》(其中記載李賀詩集有五卷本,較之“小李杜”的記載多出了一卷,為外卷)
4.北宋五卷本《李賀歌詩編》
5.南宋本《李長吉文集》
(主要有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其中,前三本都是四卷二百一十九首,而后兩本除有四卷本的二百一十九首以外,還多出了一個外集)
6. 南宋 吳正子《李長吉詩箋注》(這是現存的李賀詩歌的最早注釋本,其中的內容有題解、校勘、注釋、箋疏四個部分,吳氏還詳細論證了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的流變與特點)
7.《四庫全書》中將劉辰翁評與吳正子評合為一本,題名為《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四庫館臣評此二書為:“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鑿其說,猶勝諸家之淆亂。辰翁論詩以幽雋為宗,逗后來竟陵弊體。所評杜詩,每舍其大而求其細。王士禛顧極稱之。好惡之偏,殆不可解。惟評賀詩,其宗派見解,乃頗相近,故所得較多。”
8.明代 徐渭 董懋策 評注的《唐李長吉詩集》
9.明代 曾益 注釋的《昌谷集》
10.明代 余光解 《昌谷詩集》
11.明代 黃淳耀 評注的《李長吉集》
12.明清之際 由姚佺箋注,邱象升等六人辨注、孫之蔚等七人評注的《李長吉昌谷集句解定本》
13.清代 姚文燮 注《昌谷集注》
14.清代 劉嗣奇 輯評之《李長吉詩刪注》
15.清代 李汝棟 選注《昌谷集注》
16.清代 王琦 箋注之《李長吉詩匯解》(此作為李賀詩歌評點集大成者,分為校注、匯解兩大部分,錄詩分卷,均依吳正子的注本。明清以來成就最高,流傳最廣。四卷并外集共收詩二百四十一首,又從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收錄《靜女春曙曲》和《少年樂》,故而凡二百四十三首,為李賀集各種舊注本中存詩最多者)
17.清代 吳汝綸 評注之《李長吉詩評注》
18.清代 方世舉 批點之《李長吉詩集批注》(方世舉的評點也值得一讀,所評點的長吉詩,過尋于姚佺等人箋注《李長吉昌谷集句解定本》,凡評詩一百九十首,有總批數則,批語中特以“以長吉之近律者與律同為標明”)
19.清代 黎簡 評點黃淳耀評本之《李長吉集》
20.清代 陳本禮 注《協律鉤玄》
21.清代 李裕 辯注《昌谷集辯注》
22.葉蔥奇 疏注之《李賀詩集》(此作十分重要,與南宋吳正子的《李長吉詩箋注》,清代王琦的《李長吉詩匯解》為三座里程碑)
23.李衍 箋注之《李賀詩校箋證異》
24.劉斯翰 選注之《李賀詩選》
25.吳企明、尤振中先析之《李賀詩選析》
26.楊抱樸 《詩鬼之詩》
27.傅經順 主編之《李賀詩歌賞析集》
28.朱自清《李賀年譜》及《補記》
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吳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傳。后有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選錄了吳正子、劉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姚文燮各家的評或注。還有陳本禮《協律鉤玄》、黎簡評本和吳汝綸評注本。1977年出版的《李賀詩歌集注》,是將王琦《匯解》、姚文燮注及方世舉批注三種評注本匯編、加以校點而成。另外,錢仲聯有《讀昌谷詩札記》和《李長吉詩永貞詩史發微》,考訂詩的本事有新見。1984年出版的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是兼年譜與詩注性質的新著,解詩與舊注多有不同。
李賀生平,有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閑鼓吹》、《唐摭言》、《太平廣記》、《唐才子傳》,還有朱自清的《李賀年譜》和錢仲聯的《李賀年譜會箋》可資參考。
1.杜牧《李長吉歌詩敘》
2.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
3.《新唐書 文藝志》(其中記載李賀詩集有五卷本,較之“小李杜”的記載多出了一卷,為外卷)
4.北宋五卷本《李賀歌詩編》
5.南宋本《李長吉文集》
(主要有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其中,前三本都是四卷二百一十九首,而后兩本除有四卷本的二百一十九首以外,還多出了一個外集)
6. 南宋 吳正子《李長吉詩箋注》(這是現存的李賀詩歌的最早注釋本,其中的內容有題解、校勘、注釋、箋疏四個部分,吳氏還詳細論證了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的流變與特點)
7.《四庫全書》中將劉辰翁評與吳正子評合為一本,題名為《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四庫館臣評此二書為:“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鑿其說,猶勝諸家之淆亂。辰翁論詩以幽雋為宗,逗后來竟陵弊體。所評杜詩,每舍其大而求其細。王士禛顧極稱之。好惡之偏,殆不可解。惟評賀詩,其宗派見解,乃頗相近,故所得較多。”
8.明代 徐渭 董懋策 評注的《唐李長吉詩集》
9.明代 曾益 注釋的《昌谷集》
10.明代 余光解 《昌谷詩集》
11.明代 黃淳耀 評注的《李長吉集》
12.明清之際 由姚佺箋注,邱象升等六人辨注、孫之蔚等七人評注的《李長吉昌谷集句解定本》
13.清代 姚文燮 注《昌谷集注》
14.清代 劉嗣奇 輯評之《李長吉詩刪注》
15.清代 李汝棟 選注《昌谷集注》
16.清代 王琦 箋注之《李長吉詩匯解》(此作為李賀詩歌評點集大成者,分為校注、匯解兩大部分,錄詩分卷,均依吳正子的注本。明清以來成就最高,流傳最廣。四卷并外集共收詩二百四十一首,又從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收錄《靜女春曙曲》和《少年樂》,故而凡二百四十三首,為李賀集各種舊注本中存詩最多者)
17.清代 吳汝綸 評注之《李長吉詩評注》
18.清代 方世舉 批點之《李長吉詩集批注》(方世舉的評點也值得一讀,所評點的長吉詩,過尋于姚佺等人箋注《李長吉昌谷集句解定本》,凡評詩一百九十首,有總批數則,批語中特以“以長吉之近律者與律同為標明”)
19.清代 黎簡 評點黃淳耀評本之《李長吉集》
20.清代 陳本禮 注《協律鉤玄》
21.清代 李裕 辯注《昌谷集辯注》
22.葉蔥奇 疏注之《李賀詩集》(此作十分重要,與南宋吳正子的《李長吉詩箋注》,清代王琦的《李長吉詩匯解》為三座里程碑)
23.李衍 箋注之《李賀詩校箋證異》
24.劉斯翰 選注之《李賀詩選》
25.吳企明、尤振中先析之《李賀詩選析》
26.楊抱樸 《詩鬼之詩》
27.傅經順 主編之《李賀詩歌賞析集》
28.朱自清《李賀年譜》及《補記》
上一篇: 李清照 | 下一篇: 柳宗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