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匡圖(Liao Kuangtu)
廖匡圖(生卒不詳) 《唐才子傳》及《五代詩話》作廖圖,字贊禹,后梁太祖開平(910)前后在世。先世贛縣(今屬江西)人。唐末宗族繁衍,為刺史鐘章所忌,舉族西徙。馬殷當時據有湖南,將其族安置衡山,遂為衡人。殷子希范開天策府,置十八學士,匡圖列居第八,才華博瞻,為時輩所折服。著有詩集二卷(《文獻通考》作一卷,此從《唐才子傳》)。
廖氏先世居河南洛陽,唐貞觀庚子年(公元640年)廖崇德任虔化(今寧都)縣令,后即定居寧都,廖匡圖、廖凝都是其后裔。二人都以詩聞名,匡圖有詩二集傳世,凝也有詩七卷。《全唐詩》錄匡圖詩四首,錄凝詩三首,俱端正凝重,有蕭颯搖落氣象,和紛亂的世事相應。匡圖《永州江干感興》中“正悲世上無限事,細看水中塵更多”恰恰道出二人詩的風格。廖凝為人居官慕陶淵明,辭去彭澤縣令職務時曾留詩一首:“五斗徒勞漫折腰,三年兩鬢為誰焦。今朝解印吟歸去,還挈來時舊酒瓢”。凝幼時就被目為“必垂名于后”,他十歲時作詩詠白:“滿汀鷗不散,一局黑全輸”,似對非對,設喻奇特,確實足以自傲。
《全唐詩》說廖凝是“圖之弟”,有誤。匡圖是廖融之子,廖凝是廖融的弟弟,而廖融亦有詩名。《全唐詩》載匡圖為虔州人,而未指明凝籍貫,只說:“初,歸湖南,隱衡岳,后遷金陵。”所以有人以為凝籍衡陽。其實,《十國春秋·廖凝傳》和《寧都直隸州志》都澄清了這一點。
上一篇: 李建勛 | 下一篇: 廖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