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寇準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此詞以清麗宛轉、柔美多情的筆觸,以景起,以情結,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寫了女子懷人傷春的情愫。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評此詞云:“觀此語意,疑若優柔無斷者;至其端委廟堂,決澶淵之策,其氣銳然,奮仁者之勇,全與此詩意不相類。蓋人之難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圖景:一泓春水,煙波渺渺,岸邊楊柳,柔條飄飄。那綿綿不盡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遙遠的天涯。夕陽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闃寂無人,只見紛紛凋謝的杏花飄飛滿地。以上四句含有豐富的意蘊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觸目傷懷,想起當年長亭惜別之時。“孤村”句說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陽”句則包含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凄涼和感傷。
結拍兩句承前面寫景的層層渲染鋪墊,直抒胸臆,情深意摯,將女主人公的離愁抒寫得淋漓盡致,使人感覺到她的青春年華正孤寂落寞的漫長等待中流逝。
●踏莎行·春暮——寇準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
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
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暗淡連芳草。
宋人胡仔稱寇準“詩思凄婉,蓋富于情者。”這一評語,用以評析寇準的詞作也是恰當的。這首閨怨詞便體現了上述藝術特色。詞中以細膩有致、沉郁多情的語言,以寫景起,情由景生,又以寫景結,以景結情,將暮春時節一位閨中思婦懷念久別遠人的孤寂情懷抒寫得委婉動人。全詞情景交融,意境渾然,風格清新,語言曉暢,堪稱閨怨詞中的佳作。
上片起首三句寫暮春殘景,首句是概括性的敘述,第二句是寫耳中所聞,第三句是目中所見。這三句,營造出衰殘、遲暮的情致,為寫女主人公的傷春情懷制造了氣氛。
接著由室外景轉向室內來,由寫景轉到寫人。房屋是華美的,此刻靜無人聲,但覺細雨蒙蒙;屏風掩住了室內景象,只見那尚未燃盡的沉香,余煙裊裊。
這是以“余香裊裊”來襯托室內環境的靜這兩句,含蓄地寫出了女主人公對于遠人無結果的、渺茫的期待。
過片寫女主人公落寞失望中,又一次回憶起昔日依依惜別時那私下的約言,然而對方一直音信杳然。這兩句,把女主人公那種深以往昔戀情為念的內心情愫,深沉地表達出來了。“菱花塵滿慵將照”,寫女主人公懶于對鏡梳妝,鏡匣很久不打開,那上面都積滿塵土了。這三句連貫直下,把她為情所苦,但卻決不負情的心愫,通過句句加深,層層加重的復疊手法,表現得沉摯凝煉。結拍寫女主人公心情極度難過,似乎魂都為之“銷”,于是去倚樓望遠,可是這時候眼睛所能望見的,只是長空暗淡、芳香連綿。而翹望著的那個人,卻始終不見歸來!這兩句以寫景收束全篇,余韻無窮。
這首傷時惜別之作,寫得情思綿綿,凄婉動人。
詞中雖然先寫景后寫情,但景中也是寄寓深情的。全詞于字里行間處處躍動著抒情女主人公對于紅英落盡、芳歇春去的感傷與惋嘆,流露出一種美人遲暮、青春易逝的惆悵之情,讀之令人銷魂。
●春日登樓懷歸——寇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
舊業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注]:此詩約作于980年,詩人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 舊業,這里指田園家業。 清渭,指渭水。
●夏日——寇準
離心杳杳思遲遲,深院無人柳自垂。
日暮長廊聞燕語,輕寒微雨麥秋時。
上一篇: 可止 | 下一篇: 康與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