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代開始,孔氏族人就開始了向海外的遷徙。當時,元朝最高統治者為控制高麗,采取聯姻政策。至正九年(1349年),承懿公主遠嫁高麗忠肅王之子王顓,孔子裔孫、五十四代孔昭為公主所帶侍從之一。到高麗后,孔昭得到高麗王重用,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相當于宰相一職),先后受封為檜原君、昌原君,死后葬于昌原。
孔昭的后代在高麗累世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其長孫孔俯官至判尹,次孫孔德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與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門三代之中兩人出任高麗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輩出,成為朝鮮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們遂以昌原為籍貫。
高麗王朝皇帝崇奉儒學,對孔氏后裔屢予優待。高麗王國正宗十六年 (1792年),國王考求曲阜
孔昭的后代在高麗累世為官,其子孔帑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其長孫孔俯官至判尹,次孫孔德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與孔昭相同,至此,已是孔氏一門三代之中兩人出任高麗朝的宰相。以后世代繁衍,名人輩出,成為朝鮮南部的望族。由于其祖孔昭墓葬在昌原,他們遂以昌原為籍貫。
高麗王朝皇帝崇奉儒學,對孔氏后裔屢予優待。高麗王國正宗十六年 (1792年),國王考求曲阜
上一篇: 可隆 | 下一篇: 客戶里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