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歲的皇次子胤礽為太子,但數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質問題及其在朝中結黨而廢太子。廢太子后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復立,但康熙仍無法容忍其結黨,三年后再廢太子。最終在康熙六十一年臨終時傳位于皇四子胤禛。傳位給胤禛的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練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寬縱積弊,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鐘愛胤禛之子弘歷(未來的乾隆帝)而傳位于他,還有傳說是顧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矯篡遺詔,故有“傳位十四皇子”竄改為“傳位于四皇子”之傳說,但按清宮秘檔分析,遺詔是由滿、漢、蒙三種語言并列寫成,“傳位十四皇子”改為“傳位于四皇子”之傳說符合漢字書寫邏輯,卻無法符合滿文及蒙文書寫邏輯。繁體漢字十和于大相徑庭。此為誤解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7個女兒活到成年。
上一篇: 紀映淮 | 下一篇: 孔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