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為人寬厚,學識淵博,是乾嘉時期官方學術名副其實的領軍人物。江藩在《國朝漢學師承記》中曾這樣評論紀昀:“于書無所不通”。但他廣博的學問與其通達的為人是相輔相成的。他治學為人皆講求寬容,表現了一代通儒的博大胸懷。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就說他“其處世貴寬,論人欲恕,故于宋儒之苛察特有違言?!矣诓磺橹摚篱g習而不察者,亦每設疑難,揭其拘迂。”
其《閱微草堂筆記》便每每以是否通情達理作為評論的標準?!度缡俏衣劇罚ㄋ模├锉阏f:“圣人通幽明之禮,故能以人情知鬼神之情也;不近人情,又烏知《禮》意哉!”
紀昀論文有一個基本要求,這就是堅持“務取持平”的批評原則,盡量做到客觀公正。詩文作品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活動。在他看來,“人生境遇不同,寄托務異,心靈浚發,其變無窮”(《瀛奎律髓刊誤序》),所以,其是非得失,不可簡單處理。他能比較公允地評價李清、錢謙益等人,對于文學史上各種流派也能夠比較客觀地加以評價。比如明代前后七子的復古,紀昀就把他們放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中進行認真考察,得出的結論是令人信服的。
另外,紀昀身為漢學大家,卻沒有一點門戶之見。他最反對文人結社,而強調學術獨立。他在《耳溪詩集序》中就曾說:“余天性孤峭,雅不喜文社詩壇互相標榜。第念文章之患,莫大乎門戶。……朋黨之見,君子病焉?!奔o昀對出自性靈的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都是充分肯定的。
作為乾隆年間的一名封建正統文人,紀曉嵐對文學創作的要求自然也是“溫柔敦厚”的詩教原則,他也說“詩本性情”,但他所說的性情與別人有所不同,他強調的是植根于人之本性基礎上的“本天而動”的“至性至情”。“詩之分葩競艷,要皆發乎情思,抒乎性靈”(《冰甌詩草序》)。他反對充滿理氣的文章,同時也反對不近人情的道學。在其《閱微草堂筆記》中,他就曾大力揭露道學家的虛偽和無情。
其《閱微草堂筆記》便每每以是否通情達理作為評論的標準?!度缡俏衣劇罚ㄋ模├锉阏f:“圣人通幽明之禮,故能以人情知鬼神之情也;不近人情,又烏知《禮》意哉!”
紀昀論文有一個基本要求,這就是堅持“務取持平”的批評原則,盡量做到客觀公正。詩文作品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活動。在他看來,“人生境遇不同,寄托務異,心靈浚發,其變無窮”(《瀛奎律髓刊誤序》),所以,其是非得失,不可簡單處理。他能比較公允地評價李清、錢謙益等人,對于文學史上各種流派也能夠比較客觀地加以評價。比如明代前后七子的復古,紀昀就把他們放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中進行認真考察,得出的結論是令人信服的。
另外,紀昀身為漢學大家,卻沒有一點門戶之見。他最反對文人結社,而強調學術獨立。他在《耳溪詩集序》中就曾說:“余天性孤峭,雅不喜文社詩壇互相標榜。第念文章之患,莫大乎門戶。……朋黨之見,君子病焉?!奔o昀對出自性靈的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都是充分肯定的。
作為乾隆年間的一名封建正統文人,紀曉嵐對文學創作的要求自然也是“溫柔敦厚”的詩教原則,他也說“詩本性情”,但他所說的性情與別人有所不同,他強調的是植根于人之本性基礎上的“本天而動”的“至性至情”。“詩之分葩競艷,要皆發乎情思,抒乎性靈”(《冰甌詩草序》)。他反對充滿理氣的文章,同時也反對不近人情的道學。在其《閱微草堂筆記》中,他就曾大力揭露道學家的虛偽和無情。
上一篇: 計東 | 下一篇: 蔣士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