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詩選
東堂聯句
金鳳涼夜深,吹我蕭蕭發。起折丹桂枝,驚落花上月。
古樂府
裁衣贈所嘆,曲領再三安。嘆出無人試,閨中自著看。甚欲逐郎行。畏人笑無媒。日日東風起,西家桃李開。令我歌一曲,曲終郎見留。萬一不當意,翻作平生羞。
賦千巖曲水
紅雨灑溪流,下瀨仍小駐。魚隊獵殘香,故故作吞吐。老子把一杯,微風忽吹去。
菖
蒲岳麓溪毛秀,湘濱玉水香。靈苗憐勁直,達節著芬芳。豈謂盤盂小,而忘臭味長,拳山并勺水,所至水能量。
赤松
圖山東隆準公,未語心已解。按劍堂下人,成事汝應退。非無帶礪約,政爾有恩害。平生三寸舌,松間漱寒瀨。
出北關
吳兒臨水宅,四面見行舟,蒲葉浸鵝項,楊枝蘸馬頭。年年人去國,夜夜月窺樓。傳語城中客,功名半是愁。
和王秘書游水樂洞
自是瀛洲客,還因野趣來。解衣吟寂寞,攜酒上崔嵬。石洞山山秀,梔花樹樹開。只應巖下水,相送上船回。
嘉泰壬戌上元日訪全老於凈林廣福院觀深傳師碑隆茂宗畫贈詩二首
深衣跨羸驂,杳杳春山路。入寺君未知,閑看移桂村。
深碑含秀潤,隆畫出神奇。道人那得此,老子秘耽之。
答沈器之二首
江漢乘流客,乾坤不擊舟。玉琴虛素月,金劍落清秋。野鹿知隨草,饑鷹故上韝。風流大堤曲,一唱使人愁。
涉遠身良苦,登高望欲迷。試吟青玉案,不似白銅鞮。露下秋蟲怨,風高北馬嘶。槎頭有新味,人在太湖西。
待千巖
搴裳望洞庭,眼過天一角。初別未甚愁,別久今始覺。作箋非無筆,寒雁不肯落。蘆花待挐音,怪底北風惡。若人金石心,試命洞庭浪。傳聞下巴陵,瀝酒喜無恙。我行丹楓林,屢騁白蘋望。烏鵲不可嗔,論功當坐上。
悼石湖三首
身退詩仍健,官高病已侵。江山平日眠,花鳥暮年心。九轉終無助,三高竟欲尋。尚留巾墊角,胡虜有知音。
未作龍蛇夢,驚聞露電身。百年無此老,千首屬何人。安得公長健,那知事轉新。酸風憂國淚,高冢臥麒麟。
未定情鐘痛,何堪更悼亡。遺書知伏枕,來吊只空堂。雪里評詩句,梅邊按樂章。沉思酒杯落,天闊意茫茫。
春日書懷四首
春云驛路暗,游了眇歸程。永懷故山下,風雨悲柏庭。翁仲不解語,綱鳥時時鳴。人家插垂柳,客里又清明。
九真何蒼蒼,乃在清漢尾。衡茅依草木,念遠獨伯姊。春來眾芳滋,春去眾芳委。兄弟各天涯,啼鴃見料理。漢江出巨魚,風雷入驅使。安得挾我辀,西征二千里。
武昌十萬家,落日紫煙低。亭亭頭陀塔,高處白鳥棲。白鳥忽飛去,春山空四圍。南樓有佳人,再召且再辭。閉門課文事,攖物深一機。斯人不可致,白鳥會來歸。
垂楊大別寺,春草郎官湖。家巷有石友,合并不待呼。瘦藤倚花樹,花片藉玉壺。老劂談絕妙,辛楊句敷腴。平生子姚子,貌古心甚儒。時邀野僧語,間與琴工俱。酒闌興未了,左轉城南隅。大江圍楚碧,煙水入玄虛。留落不自恨,惟嗟故人疏。一月三見夢,夢中相與娛。日日潮風起,悵望武昌魚。
華藏地云海亭望具區
茫茫復茫茫,中有山蒼蒼。大哉夫差國,坐斷天一方。夫差醉蓮宮,大浪搖不醒。越師何從來,奪我玉萬頃。年年亭上秋,一笛千古愁。誰能知許事,飛下雙白鷗。
桂
花空山尋桂樹,折香思故人。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顰。南山北山路,載花如行云。闌干望雙槳,農枝儲待君。西泠蔭歌舞,夜夜明月嗔。棄捐頳玉佩,香盡作秋塵。楚調秋更苦,寂寥無復聞。來吟綠業下,涼風吹練裾。
和轉庵丹桂韻
野人復何知,自謂山澤好。來裨奉常議,識笳鼓羽葆。誰憐老垂垂,卻入鬧浩浩。營巢猶是寓,學圃何不早。淮桂手所植,漢甕躬自抱。花開不忍出,花落不忍掃。佳客夜深來,清尊月中倒。一禪兩居士,更約踐幽討。
呈徐通仲兼簡仲錫通仲與誠齋為鄉人近來赴調而誠齋去國又通仲久與千巖有苕霅之約而未至余挽通仲欲與同歸千巖故末章及之
斯文準乾坤,作者難屈指。我從李郎游,知有徐孺子。春風杼洲前,白月太湖尾。懷哉來無期,玉唾炯在紙。去年識仲氏,何啻空谷喜。合并忽自天,傾倒見底里。維君天下土,竹箭東南美。胡不在石渠,諸公當料理。千巖今林宗,泉石助風軌。示疾不下堂,有句高八米。此老筆硯交,誠齋古元禮。毫端酒秋露,去國詞愈偉。屬聞都門別,回首即桑梓。獨憐苕溪上,垂榻俟行李。煙波肯尋盟,歸棹為君艤。
次韻鴛鴦梅
晴日小溪沙暖,春夢憐渠頸交。只怕笛聲驚散,費人月詠風朝。漠漠江南煙雨,于飛似報初春。折過女郎山下,料應愁殺佳人。
金神夜獵圖二首
夜半金神羽獵,奔走山川百靈。云氣旌旗來下,颯然已入青冥。
后宮嬋娟玉女,自鞚八尺飛龍。兩兩鳴鞭爭導,綠云斜墜春風。
嘲林可山稱和靖七世孫
和靖當年不聚妻,因何七世有孫兒。若非鶴種并龍種,定是瓜皮搭李皮。陳口華侍兒讀書繹句尋章久未休,花房日晏不梳頭。誰教郎主能多事,乞與冥冥千古愁。[8]
白石道人詩說
大凡詩,自有氣象、體面、血脈、韻度。氣象欲其渾厚,其失也俗;體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脈欲其貫穿,其失也露;韻度欲其飄逸,其失也輕。
作大篇,尤當布置:首尾勻停,腰腹肥滿。多見人前面有余,后面不足;前面極工,后面草草。不可不知也。
詩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雖多亦奚為?
雕刻傷氣,敷衍露骨。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過;拙而無委曲,是不敷衍之過。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花必用柳對,是兒曹語。若其不切,亦病也。
難說處一語而盡,易說處莫便放過;僻事實用,熟事虛用;說理要簡切,說事要圓活,說景要微妙。多看自知,多作自好矣。
小詩精深,短章蘊藉,大篇有開闔,乃妙。
喜詞銳,怒詞戾,哀詞傷,樂詞荒,愛詞結,惡詞絕,欲詞屑。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惟〈關雎〉乎!
學有余而約以用之,善用事者也;意有余而約以盡之,善措辭者也;乍敘事而間以理言,得活法者也。
不知詩病,何由能詩?不觀詩法,何由知病?名家者各有一病,大醇小疵,差可耳。
篇終出人意表,或反終篇之意,皆妙。
守法度曰詩,載始末曰引,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螿曰吟,通乎俚俗曰謠,委曲盡情曰曲。
詩有出于《風》者,出于《雅》者,出于《頌》者。屈、宋之文,《風》出也﹔韓、柳之詩,《雅》出也;杜子美獨能兼之。
《三百篇》美刺箴怨皆無跡,當以心會心。
陶淵明天資既高,趣詣又遠,故其詩散而莊、澹而腴,斷不容作邯鄲步也。
語貴含蓄。東坡云:「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謹于此。清廟之瑟,一唱三嘆,遠矣哉!后之學詩者,可不務乎?若句中無余字,篇中無長語,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體物不欲寒乞。
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思有窒礙,涵養未至也,當益以學。
歲寒知松柏,難處見作者。
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是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而法度不可亂。
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然舍文無妙,勝處要自悟。
意出于格,先得格也;格出于意,先得意也。吟詠情性,如印印泥,止乎禮義,貴涵養也。
沈著痛快,天也。自然學到,其為天一也。
意格欲高,句法欲響,只求工于句、字,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句、字。句意欲深、欲遠,句調欲清、欲古、欲和,是為作者。
詩有四種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礙而實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寫出幽微,如清潭見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馬。詞意俱盡,如臨水送將歸是已;意盡詞不盡,如摶扶搖是已;詞盡意不盡,剡溪歸棹是已;詞意俱不盡,溫伯雪子是已。所謂詞意俱盡者,急流中截后語,非謂詞窮理盡者也。所謂意盡詞不盡者,意盡于未當盡處,則詞可以不盡矣,非以長語益之者也。至如詞盡意不盡者,非遺意也,辭中已彷佛可見矣。詞意俱不盡者,不盡之中,固已深盡之矣。
一家之語,自有一家之風味。如樂之二十四調,各有韻聲,乃是歸宿處。模仿者語雖似之,韻亦無矣。雞林其可欺哉!
《詩說》之作,非為能詩者作也,為不能詩者作,而使之能詩;能詩而后能盡我之說,是亦為能詩者作也。雖然,以我之說為盡,而不造乎自得,是足以為能詩哉?后之賢者,有如以水投水者乎?有如得兔忘筌者乎?噫!我之說已得罪于古之詩人,后之人其勿重罪余乎![9]
東堂聯句
金鳳涼夜深,吹我蕭蕭發。起折丹桂枝,驚落花上月。
古樂府
裁衣贈所嘆,曲領再三安。嘆出無人試,閨中自著看。甚欲逐郎行。畏人笑無媒。日日東風起,西家桃李開。令我歌一曲,曲終郎見留。萬一不當意,翻作平生羞。
賦千巖曲水
紅雨灑溪流,下瀨仍小駐。魚隊獵殘香,故故作吞吐。老子把一杯,微風忽吹去。
菖
蒲岳麓溪毛秀,湘濱玉水香。靈苗憐勁直,達節著芬芳。豈謂盤盂小,而忘臭味長,拳山并勺水,所至水能量。
赤松
圖山東隆準公,未語心已解。按劍堂下人,成事汝應退。非無帶礪約,政爾有恩害。平生三寸舌,松間漱寒瀨。
出北關
吳兒臨水宅,四面見行舟,蒲葉浸鵝項,楊枝蘸馬頭。年年人去國,夜夜月窺樓。傳語城中客,功名半是愁。
和王秘書游水樂洞
自是瀛洲客,還因野趣來。解衣吟寂寞,攜酒上崔嵬。石洞山山秀,梔花樹樹開。只應巖下水,相送上船回。
嘉泰壬戌上元日訪全老於凈林廣福院觀深傳師碑隆茂宗畫贈詩二首
深衣跨羸驂,杳杳春山路。入寺君未知,閑看移桂村。
深碑含秀潤,隆畫出神奇。道人那得此,老子秘耽之。
答沈器之二首
江漢乘流客,乾坤不擊舟。玉琴虛素月,金劍落清秋。野鹿知隨草,饑鷹故上韝。風流大堤曲,一唱使人愁。
涉遠身良苦,登高望欲迷。試吟青玉案,不似白銅鞮。露下秋蟲怨,風高北馬嘶。槎頭有新味,人在太湖西。
待千巖
搴裳望洞庭,眼過天一角。初別未甚愁,別久今始覺。作箋非無筆,寒雁不肯落。蘆花待挐音,怪底北風惡。若人金石心,試命洞庭浪。傳聞下巴陵,瀝酒喜無恙。我行丹楓林,屢騁白蘋望。烏鵲不可嗔,論功當坐上。
悼石湖三首
身退詩仍健,官高病已侵。江山平日眠,花鳥暮年心。九轉終無助,三高竟欲尋。尚留巾墊角,胡虜有知音。
未作龍蛇夢,驚聞露電身。百年無此老,千首屬何人。安得公長健,那知事轉新。酸風憂國淚,高冢臥麒麟。
未定情鐘痛,何堪更悼亡。遺書知伏枕,來吊只空堂。雪里評詩句,梅邊按樂章。沉思酒杯落,天闊意茫茫。
春日書懷四首
春云驛路暗,游了眇歸程。永懷故山下,風雨悲柏庭。翁仲不解語,綱鳥時時鳴。人家插垂柳,客里又清明。
九真何蒼蒼,乃在清漢尾。衡茅依草木,念遠獨伯姊。春來眾芳滋,春去眾芳委。兄弟各天涯,啼鴃見料理。漢江出巨魚,風雷入驅使。安得挾我辀,西征二千里。
武昌十萬家,落日紫煙低。亭亭頭陀塔,高處白鳥棲。白鳥忽飛去,春山空四圍。南樓有佳人,再召且再辭。閉門課文事,攖物深一機。斯人不可致,白鳥會來歸。
垂楊大別寺,春草郎官湖。家巷有石友,合并不待呼。瘦藤倚花樹,花片藉玉壺。老劂談絕妙,辛楊句敷腴。平生子姚子,貌古心甚儒。時邀野僧語,間與琴工俱。酒闌興未了,左轉城南隅。大江圍楚碧,煙水入玄虛。留落不自恨,惟嗟故人疏。一月三見夢,夢中相與娛。日日潮風起,悵望武昌魚。
華藏地云海亭望具區
茫茫復茫茫,中有山蒼蒼。大哉夫差國,坐斷天一方。夫差醉蓮宮,大浪搖不醒。越師何從來,奪我玉萬頃。年年亭上秋,一笛千古愁。誰能知許事,飛下雙白鷗。
桂
花空山尋桂樹,折香思故人。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顰。南山北山路,載花如行云。闌干望雙槳,農枝儲待君。西泠蔭歌舞,夜夜明月嗔。棄捐頳玉佩,香盡作秋塵。楚調秋更苦,寂寥無復聞。來吟綠業下,涼風吹練裾。
和轉庵丹桂韻
野人復何知,自謂山澤好。來裨奉常議,識笳鼓羽葆。誰憐老垂垂,卻入鬧浩浩。營巢猶是寓,學圃何不早。淮桂手所植,漢甕躬自抱。花開不忍出,花落不忍掃。佳客夜深來,清尊月中倒。一禪兩居士,更約踐幽討。
呈徐通仲兼簡仲錫通仲與誠齋為鄉人近來赴調而誠齋去國又通仲久與千巖有苕霅之約而未至余挽通仲欲與同歸千巖故末章及之
斯文準乾坤,作者難屈指。我從李郎游,知有徐孺子。春風杼洲前,白月太湖尾。懷哉來無期,玉唾炯在紙。去年識仲氏,何啻空谷喜。合并忽自天,傾倒見底里。維君天下土,竹箭東南美。胡不在石渠,諸公當料理。千巖今林宗,泉石助風軌。示疾不下堂,有句高八米。此老筆硯交,誠齋古元禮。毫端酒秋露,去國詞愈偉。屬聞都門別,回首即桑梓。獨憐苕溪上,垂榻俟行李。煙波肯尋盟,歸棹為君艤。
次韻鴛鴦梅
晴日小溪沙暖,春夢憐渠頸交。只怕笛聲驚散,費人月詠風朝。漠漠江南煙雨,于飛似報初春。折過女郎山下,料應愁殺佳人。
金神夜獵圖二首
夜半金神羽獵,奔走山川百靈。云氣旌旗來下,颯然已入青冥。
后宮嬋娟玉女,自鞚八尺飛龍。兩兩鳴鞭爭導,綠云斜墜春風。
嘲林可山稱和靖七世孫
和靖當年不聚妻,因何七世有孫兒。若非鶴種并龍種,定是瓜皮搭李皮。陳口華侍兒讀書繹句尋章久未休,花房日晏不梳頭。誰教郎主能多事,乞與冥冥千古愁。[8]
白石道人詩說
大凡詩,自有氣象、體面、血脈、韻度。氣象欲其渾厚,其失也俗;體面欲其宏大,其失也狂;血脈欲其貫穿,其失也露;韻度欲其飄逸,其失也輕。
作大篇,尤當布置:首尾勻停,腰腹肥滿。多見人前面有余,后面不足;前面極工,后面草草。不可不知也。
詩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雖多亦奚為?
雕刻傷氣,敷衍露骨。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過;拙而無委曲,是不敷衍之過。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花必用柳對,是兒曹語。若其不切,亦病也。
難說處一語而盡,易說處莫便放過;僻事實用,熟事虛用;說理要簡切,說事要圓活,說景要微妙。多看自知,多作自好矣。
小詩精深,短章蘊藉,大篇有開闔,乃妙。
喜詞銳,怒詞戾,哀詞傷,樂詞荒,愛詞結,惡詞絕,欲詞屑。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惟〈關雎〉乎!
學有余而約以用之,善用事者也;意有余而約以盡之,善措辭者也;乍敘事而間以理言,得活法者也。
不知詩病,何由能詩?不觀詩法,何由知病?名家者各有一病,大醇小疵,差可耳。
篇終出人意表,或反終篇之意,皆妙。
守法度曰詩,載始末曰引,體如行書曰行,放情曰歌,兼之曰歌行。悲如蛩螿曰吟,通乎俚俗曰謠,委曲盡情曰曲。
詩有出于《風》者,出于《雅》者,出于《頌》者。屈、宋之文,《風》出也﹔韓、柳之詩,《雅》出也;杜子美獨能兼之。
《三百篇》美刺箴怨皆無跡,當以心會心。
陶淵明天資既高,趣詣又遠,故其詩散而莊、澹而腴,斷不容作邯鄲步也。
語貴含蓄。東坡云:「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謹于此。清廟之瑟,一唱三嘆,遠矣哉!后之學詩者,可不務乎?若句中無余字,篇中無長語,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體物不欲寒乞。
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思有窒礙,涵養未至也,當益以學。
歲寒知松柏,難處見作者。
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是奇;方以為奇,忽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而法度不可亂。
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然舍文無妙,勝處要自悟。
意出于格,先得格也;格出于意,先得意也。吟詠情性,如印印泥,止乎禮義,貴涵養也。
沈著痛快,天也。自然學到,其為天一也。
意格欲高,句法欲響,只求工于句、字,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句、字。句意欲深、欲遠,句調欲清、欲古、欲和,是為作者。
詩有四種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礙而實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寫出幽微,如清潭見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
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馬。詞意俱盡,如臨水送將歸是已;意盡詞不盡,如摶扶搖是已;詞盡意不盡,剡溪歸棹是已;詞意俱不盡,溫伯雪子是已。所謂詞意俱盡者,急流中截后語,非謂詞窮理盡者也。所謂意盡詞不盡者,意盡于未當盡處,則詞可以不盡矣,非以長語益之者也。至如詞盡意不盡者,非遺意也,辭中已彷佛可見矣。詞意俱不盡者,不盡之中,固已深盡之矣。
一家之語,自有一家之風味。如樂之二十四調,各有韻聲,乃是歸宿處。模仿者語雖似之,韻亦無矣。雞林其可欺哉!
《詩說》之作,非為能詩者作也,為不能詩者作,而使之能詩;能詩而后能盡我之說,是亦為能詩者作也。雖然,以我之說為盡,而不造乎自得,是足以為能詩哉?后之賢者,有如以水投水者乎?有如得兔忘筌者乎?噫!我之說已得罪于古之詩人,后之人其勿重罪余乎![9]
上一篇: 皎然 | 下一篇: 蔣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