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元任(1110~1170) 。胡舜陟次子。安徽績溪人。北宋宣和(1119~1126)年間寓居泗上,以父蔭補將仕郎,授迪功郎,監潭州南岳廟,升從仕郎。紹興六年(1136),隨父任去廣西。為廣 西經略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轉文林郎、承直郎,就差廣西提刑司干辦事。居嶺外7年。十三年,其父遭秦檜陷害,遂隱居浙江湖州之苕溪,“日以漁釣自適”,自號苕溪漁隱。著《苕溪漁隱叢話》前集60卷。三十二年,復任福建轉運用司干辦公事。3年任滿,歸隱苕溪, 續成《苕溪漁隱叢話》后集40卷,合前集為一百卷。清代收入,《四庫全書》,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將這部古典詩論著作重印出版。另著有《孔子編年》5卷。
《苕溪漁隱叢話》可視為一部簡明而形象的北宋詩歌發展史。它重視大家,尤其是北宋四大家;推尊蘇黃等元祐詩人;重視創作的時代氛圍以及前代作家如杜甫等對宋詩的巨大影響。《叢話》在詩史觀上“宗唐祧宋”,既肯定宋詩的歷史地位,又對其創作得失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叢話》突破前人以“品”分類的體例。以“大家、名家”為綱編纂、既能真實地反映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也能給詩人以準確的歷史定位。《叢話》別裁真偽的考辨和論評,對后代的詩話影響深遠。
《苕溪漁隱叢話》可視為一部簡明而形象的北宋詩歌發展史。它重視大家,尤其是北宋四大家;推尊蘇黃等元祐詩人;重視創作的時代氛圍以及前代作家如杜甫等對宋詩的巨大影響。《叢話》在詩史觀上“宗唐祧宋”,既肯定宋詩的歷史地位,又對其創作得失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叢話》突破前人以“品”分類的體例。以“大家、名家”為綱編纂、既能真實地反映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也能給詩人以準確的歷史定位。《叢話》別裁真偽的考辨和論評,對后代的詩話影響深遠。
上一篇: 花仲胤妻 | 下一篇: 胡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