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1146-1194年,另一說法卒于1190年),字文叔,號兼山,四川隆慶府普城人(今廣元市劍閣縣)。生于高宗紹興十六年(1146年),卒于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他曾輔佐過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皇帝,先后任國子博士、中書舍人、侍講、禮部尚書等職。南宋時期制圖學家。精通天文、地理和制圖,繪成《蘇州石刻天文圖》和《蘇州石刻地理圖》兩幅圖,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黃裳自幼聰明好學,精通文史。孝宗乾道五年中進士,開始任巴州通江尉,在任中,他繼續(xù)研究文史,還鉆研天文地理,作社會調(diào)查,考慮治國安民之道,孝宗皇帝知道后,晉升為國子博士。在這期間,他用大量歷史事實,向孝宗皇帝說明軍隊屯田積谷的好處。他的建議受到朝廷的贊賞。正要晉升官職時,不幸黃母去世,黃裳回劍閣奔喪。返京時,孝宗已退位,光宗登基,授黃裳秘書郎兼嘉王府翊善。為了安定國家,維護統(tǒng)一,黃裳晉諫光宗,“定行都”、“課吏治”、“設(shè)重鎮(zhèn)”等三項振興國家的主張。他說,“中興規(guī)模與守成不同,出攻入守,當據(jù)便利之勢,不可不定行都;富國強兵,當求功利之實,不可不課吏治;捍內(nèi)御外,當有緩急之備,不可不立重鎮(zhèn)?!彼嶙h在建康(今南京)建立行都,以便出攻入守。
“課吏治”,就是按一定的標準設(shè)置機構(gòu)和官吏,不能冗繁,就是“精兵簡政”。黃裳建議在漢中、囊陽、江陵、鄂渚(今武昌市)、京口(今鎮(zhèn)江市)設(shè)立五個重鎮(zhèn),分派大將固守,建立起一條牢固的防線,保障南方不受侵犯。同時富國強兵,爭取收復失地,統(tǒng)一國家。這些正確的政治主張,體現(xiàn)了一個成熟政治家的思想。
紹熙二年,黃裳晉升為起居舍人。在這期間,黃裳利用接近皇帝的一切機會向光宗陳述治國安民之道。為了使他的政見易被皇帝接受,并加強君王收復失地的決心,黃裳精心繪制八幅圖呈送皇帝觀看。這八幅圖是:太極圖、三才本性圖、皇帝王伯學術(shù)圖、九流學術(shù)圖、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百官圖。黃裳所繪八圖,有六圖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存只有天文圖和地理圖。這兩幅圖于1247年由王致遠刻在石碑上才得以流傳至今,現(xiàn)存在蘇州博物館,是當今世界天文學和地理學的奇珍,已載入人類科學史冊?,F(xiàn)在,世界有不少天文、地理科學工作者前往參觀考察,兩幅圖中,尤其珍貴的是“天文圖”(又稱星圖)。這幅圖是世界上現(xiàn)存星數(shù)最多的古代星圖,其星多達1440顆。歐洲直到公元15世紀,著錄于星圖和星表的星數(shù)只有1022顆。黃裳所繪的星圖不僅星數(shù)眾多,而且比較準確,它對研究古代恒星和論證現(xiàn)代恒星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史料。黃裳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黃裳不僅在科學上有重大的貢獻,而且他的哲學思想和公正廉潔的品德、鞠躬盡瘁的精神,都值得后人學習和尊敬。他經(jīng)常對皇帝說:“王不能號令諸侯,則王不足為王;帝不能統(tǒng)御郡鎮(zhèn),則帝不足為帝”。勸告皇帝要以國家為重,身先士卒,勤于學習,多慮國事,樹立威望,使得群臣敬服,國家安康。紹熙三年,黃裳任中書舍人時,晉諫光宗說;“自古人君不能從諫者,其弊有三;一曰私心,二曰勝心,三曰忿心。”接著他解釋這三心說:“事茍不出于公,而以己見執(zhí)之,謂之私心;私心生,則以諫者為病,而求以勝之;勝心生,則以諫者為仇,而求以逐之。因私而生勝,因勝而生忿,忿心生,則事有不得其理者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凡遇事如果不把心擺公正,固執(zhí)自己的偏見,這就是私心;私心一滋長,便會對持不同意見的勸諫者不滿,進而想抓住枝節(jié)問題證明正確,此便是勝心,勝心一發(fā)展,就會視勸諫者為仇人,于是尋岔子,找借口將其驅(qū)逐之,這就是忿心。因私而生勝,因勝而生忿,那么許多事情就不能正確處理了。
黃裳接著還勸諫光宗說;“宜因事靜察,使心無所系,則聞臺諫之言不悅,而無欲勝之心,待臺諫之心無不誠,而無加仇之意矣”。
紹熙四年,黃裳晉升為給事中兼侍講,他又經(jīng)常勸諫君王,在處理人的時候注意八件事;念恩、釋怨、辨讒、去疑、責己、畏天、防亂、改過。這些話的意思是:在懲罰身邊親近之人時,只能按罪過的輕重量刑,不能因為他過去對自己有恩情而減刑;在處罰疏遠的人時,要排除過去對他的怨恨之心;不管處罰什么人,都要弄清其罪證是否確實,有沒有被人誣陷和誹謗的情形,凡事都要重證據(jù),不要單憑懷疑之心就隨便處罰人;在處罰下級的時候,要責備自己;凡處罰人都要看是否合符天意順從民心;要防備因處罰不公正而出亂子;處罰人并不是目的,而是要教育人改過自新。黃裳的這些思想今天還有著借鑒作用。
黃裳一生苦諫盡忠,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紹熙五年(1196午)七月,寧宗即位,拜黃裳為禮部尚書兼侍讀。這時,他已經(jīng)病得不能入朝勸諫,就躺在床上寫書面奏章,臨死前不久,他還送給寧宗三句說:“篤于孝愛,勤于學問,薄于嗜好”。直到死時,還口占遺表而卒。終年49歲。死后贈資政殿學士,理宗嘉定年間謚封“文忠公”。
正因為黃裳一生憂國憂民,死后人民懷念他。在他的家鄉(xiāng)——劍閣縣,人們?yōu)樗蘖思嫔侥?,并將他的生平功績鐫刻在石碑上,還整修和重修了兼山書院、讀書臺。明清兩代,當?shù)毓俑?、百姓又對這些建筑物進行修葺。兼山書院至今尚存屋宇,兼山墓和碑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講書臺、讀書臺尚存遺址。這些地方還常常激起不少游客的懷念之情。廉山的功績世代被人稱頌,至今在劍閣縣的中老年人中,還記得黃裳的名字。
黃裳自幼聰明好學,精通文史。孝宗乾道五年中進士,開始任巴州通江尉,在任中,他繼續(xù)研究文史,還鉆研天文地理,作社會調(diào)查,考慮治國安民之道,孝宗皇帝知道后,晉升為國子博士。在這期間,他用大量歷史事實,向孝宗皇帝說明軍隊屯田積谷的好處。他的建議受到朝廷的贊賞。正要晉升官職時,不幸黃母去世,黃裳回劍閣奔喪。返京時,孝宗已退位,光宗登基,授黃裳秘書郎兼嘉王府翊善。為了安定國家,維護統(tǒng)一,黃裳晉諫光宗,“定行都”、“課吏治”、“設(shè)重鎮(zhèn)”等三項振興國家的主張。他說,“中興規(guī)模與守成不同,出攻入守,當據(jù)便利之勢,不可不定行都;富國強兵,當求功利之實,不可不課吏治;捍內(nèi)御外,當有緩急之備,不可不立重鎮(zhèn)?!彼嶙h在建康(今南京)建立行都,以便出攻入守。
“課吏治”,就是按一定的標準設(shè)置機構(gòu)和官吏,不能冗繁,就是“精兵簡政”。黃裳建議在漢中、囊陽、江陵、鄂渚(今武昌市)、京口(今鎮(zhèn)江市)設(shè)立五個重鎮(zhèn),分派大將固守,建立起一條牢固的防線,保障南方不受侵犯。同時富國強兵,爭取收復失地,統(tǒng)一國家。這些正確的政治主張,體現(xiàn)了一個成熟政治家的思想。
紹熙二年,黃裳晉升為起居舍人。在這期間,黃裳利用接近皇帝的一切機會向光宗陳述治國安民之道。為了使他的政見易被皇帝接受,并加強君王收復失地的決心,黃裳精心繪制八幅圖呈送皇帝觀看。這八幅圖是:太極圖、三才本性圖、皇帝王伯學術(shù)圖、九流學術(shù)圖、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百官圖。黃裳所繪八圖,有六圖已經(jīng)失傳,現(xiàn)存只有天文圖和地理圖。這兩幅圖于1247年由王致遠刻在石碑上才得以流傳至今,現(xiàn)存在蘇州博物館,是當今世界天文學和地理學的奇珍,已載入人類科學史冊?,F(xiàn)在,世界有不少天文、地理科學工作者前往參觀考察,兩幅圖中,尤其珍貴的是“天文圖”(又稱星圖)。這幅圖是世界上現(xiàn)存星數(shù)最多的古代星圖,其星多達1440顆。歐洲直到公元15世紀,著錄于星圖和星表的星數(shù)只有1022顆。黃裳所繪的星圖不僅星數(shù)眾多,而且比較準確,它對研究古代恒星和論證現(xiàn)代恒星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史料。黃裳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黃裳不僅在科學上有重大的貢獻,而且他的哲學思想和公正廉潔的品德、鞠躬盡瘁的精神,都值得后人學習和尊敬。他經(jīng)常對皇帝說:“王不能號令諸侯,則王不足為王;帝不能統(tǒng)御郡鎮(zhèn),則帝不足為帝”。勸告皇帝要以國家為重,身先士卒,勤于學習,多慮國事,樹立威望,使得群臣敬服,國家安康。紹熙三年,黃裳任中書舍人時,晉諫光宗說;“自古人君不能從諫者,其弊有三;一曰私心,二曰勝心,三曰忿心。”接著他解釋這三心說:“事茍不出于公,而以己見執(zhí)之,謂之私心;私心生,則以諫者為病,而求以勝之;勝心生,則以諫者為仇,而求以逐之。因私而生勝,因勝而生忿,忿心生,則事有不得其理者焉。”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凡遇事如果不把心擺公正,固執(zhí)自己的偏見,這就是私心;私心一滋長,便會對持不同意見的勸諫者不滿,進而想抓住枝節(jié)問題證明正確,此便是勝心,勝心一發(fā)展,就會視勸諫者為仇人,于是尋岔子,找借口將其驅(qū)逐之,這就是忿心。因私而生勝,因勝而生忿,那么許多事情就不能正確處理了。
黃裳接著還勸諫光宗說;“宜因事靜察,使心無所系,則聞臺諫之言不悅,而無欲勝之心,待臺諫之心無不誠,而無加仇之意矣”。
紹熙四年,黃裳晉升為給事中兼侍講,他又經(jīng)常勸諫君王,在處理人的時候注意八件事;念恩、釋怨、辨讒、去疑、責己、畏天、防亂、改過。這些話的意思是:在懲罰身邊親近之人時,只能按罪過的輕重量刑,不能因為他過去對自己有恩情而減刑;在處罰疏遠的人時,要排除過去對他的怨恨之心;不管處罰什么人,都要弄清其罪證是否確實,有沒有被人誣陷和誹謗的情形,凡事都要重證據(jù),不要單憑懷疑之心就隨便處罰人;在處罰下級的時候,要責備自己;凡處罰人都要看是否合符天意順從民心;要防備因處罰不公正而出亂子;處罰人并不是目的,而是要教育人改過自新。黃裳的這些思想今天還有著借鑒作用。
黃裳一生苦諫盡忠,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紹熙五年(1196午)七月,寧宗即位,拜黃裳為禮部尚書兼侍讀。這時,他已經(jīng)病得不能入朝勸諫,就躺在床上寫書面奏章,臨死前不久,他還送給寧宗三句說:“篤于孝愛,勤于學問,薄于嗜好”。直到死時,還口占遺表而卒。終年49歲。死后贈資政殿學士,理宗嘉定年間謚封“文忠公”。
正因為黃裳一生憂國憂民,死后人民懷念他。在他的家鄉(xiāng)——劍閣縣,人們?yōu)樗蘖思嫔侥?,并將他的生平功績鐫刻在石碑上,還整修和重修了兼山書院、讀書臺。明清兩代,當?shù)毓俑?、百姓又對這些建筑物進行修葺。兼山書院至今尚存屋宇,兼山墓和碑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講書臺、讀書臺尚存遺址。這些地方還常常激起不少游客的懷念之情。廉山的功績世代被人稱頌,至今在劍閣縣的中老年人中,還記得黃裳的名字。
上一篇: 胡楚 | 下一篇: 韓元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