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定(1133—1186),字泰之,號龍嶼,晚號鞏溪居士。為永福縣(永泰縣)一都龍嶼村(1958年劃歸福清縣)人。系南宋初年四劾秦檜而名震當世的殿中侍御史黃龜年的再侄孫(即堂侄孫)。 黃定幼年好學,擅詩詞,有文才。黃定少年時十分勤學,苦學經史。28歲獲得補大學生資格,升入國子監求學。乾道七年(1171年),他從大學考取“預薦”資格。乾道八年會試時,他在皇帝面試策問中,針對金兵壓境、南宋偏安江南的危局,大膽建議皇上振作精神,改正過失,糾正“自喜”、“自是”等驕傲毛病,虛心傾聽重臣意見。因其言詞甚為懇切直爽,深受孝宗皇帝贊賞,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進士第一(狀元)。中狀元后,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擢為秘書省校書郎。八年,為工部員外郎。九年,任最高學府國子監司業。淳熙十年,黃定任溫州、潮州知府。在潮州任上,他關心民間疾苦,盡力鏟除弊政、復蘇民田,還撥官田為學田,以贍養寒士貧儒,深受潮州人民愛戴。 擢為顯謨閣學士,國子監祭酒。后來,黃定出知溫州,為政清廉,興利除弊,被當地士民所贊頌,據記載:“黃定為潮州守,潮南有象為害。定過其地,庵以無象名額,點畫中不著人字,由是象遠徙,民賴以安。”黃定離任時,百姓給他送“萬民傘”,并為他建造了“賢守祠”。此后,黃定從直顯謨閣任廣東提舉,主管廣東路所屬州縣學校和教育行政。不久,升為國子監祭酒。黃定卒后歸葬一都下倪山,墓穴尚在,但破敗不堪。官終于廣東提舉。
黃定在政務之余也賦詞作曲,著有《鳳城詞》1卷、《文集》2卷。黃定除《龍嶼協濟廟記》外,尚有幾首詩作流傳于世。《全宋詞》亦有其《鷓鴣天》詞:“閑世文章萬選錢,明時平步八花磚。大開紫府瑤池宴,正是橙黃橘綠天。金燭里,玉堂前,翰林原是武夷仙。雍容草罷明堂詔,留取天香馥壽筵。” 又宋魏齊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103、卷104中收有黃定的6首詩,分別是《參政謝公挽詞二首》。(其一):“落落明良會,千齡際遇難。雞香初坐帳,獬豸即峨冠。自抗囊封疏,長開黻座顏。西樞東府事,施設未全殫。”(其二):“一自參機政,居然重本兵。尤優文與武,謚重敏兼榮。行矣躋三府,天乎夢兩楹。鄱陽當日讖,端的付唐生。”《舍人崔公挽詞二首》。(其一):“昭代培英俊,皇天獨不仁。儒林埋安童,翰苑失賅俄。青史空遺字,黃麻半掩塵。唯余忠革語,分付義方人。”(其二):“昔會錢同合,欽聞玉潤姿。公時尚余服,我亦去持麾。再起風斯下,重來霧怯披。方留問奇率,技淚賦哀調。”《又偏郎李公挽詞二謝》。(其一):“昭代論人物,如公實罕持。行藏一無愧,才業兩俱優。矜式新韋布,封章動冕流。持荷管筆地,猶想舊風流。”(其二):“吏績今天匹,邦人合去思。筑堤防水患,振座粒民饑。歷歷新安戒,洋洋近古詩。經給曾未究,空有典刑遺。”黃定擅長詩文,有文集行世。《全宋詞》亦有其《鷓鴣天》詞:“間世文章萬選錢,清時平步八花磚。大開紫府瑤池宴,正是橙黃橘綠天。金燭里,玉堂前,翰林元是武夷仙。雍容草罷明堂詔,留取天香馥壽筵”。據《臺灣興化軍城黃氏祖譜》記載,黃定祖籍莆田興化縣廣業里游洋鄉,后其開基祖黃祿遷居于永福一都龍嶼(今屬福清一都鎮一都村)。游洋鄉廣業里鞏溪黃祿遷居永福龍嶼,至黃定已傳七代孫。協濟廟原為小廟,是黃定少年時讀書的書齋。原游洋鄉黃氏宗祠內有黃定的楠木牌位(即神位牌),精雕細刻,質堅且華麗。高66厘米、寬16厘米、厚4.5厘米,配以長20厘米、寬11厘米、厚9厘米的木底座。牌首雕刻“正面龍”圖案,左右兩側飾雕回形紋樣。牌身陽刻直讀“宋乾道永福始祖狀元直顯謨閣大學士諱定公神位”楷書,字徑3厘米。
歷史掌故:據《臺灣興化軍城黃氏祖譜》與《游洋鄉志》記載:黃定少時每每進入廟內,總會瞧見兩尊神像起立致敬。黃定的父母不信,將銅錢放在神像膝蓋上,當黃定入廟內時,突聽“啪噠”一聲,銅錢落地,從此父母深信不疑。1172年,黃定狀元奪魁榮歸故里,路過廟前,忽見兩只孔雀在廟宇上空盤旋后飛入殿內。黃定隨即入廟內,卻不見其蹤影。為感念佛像顯靈,返京即奏請孝宗皇帝策封“張秀三位太尉”,并建協濟廟供奉。如今,在廟中還可見到兩廂壁上黃定和黃龜年的彩繪圖畫。黃定所寫的《龍嶼協濟廟記》載在歷朝縣志中,流傳至今。距協濟廟約1公里處,綠嶺翠林中點綴一紅色瓦房,此乃黃定狀元及第后修建的黃鞏溪居士狀元府遺址。當年,黃定曾手書布帛聯一對,上書“游洋御史第,鞏溪狀元家”。大廳上鑲掛“狀元及第”匾額。黃鞏溪居士狀元府是五進構造的皇宮樣式建筑,殿閣飛檐,出磚入石,畫棟雕梁,古香古色,盡顯富麗堂皇與恢宏氣勢。黃定狀元府內辟有蓮花池、假山、花園,后幾經兵災匪患,現僅存八字墻、鋪地方角石磚和蓮花池遺址。如今已無法目睹當年的奢華。但狀元府大門兩邊的兩截古殘墻、石臺階、石板鋪的天井、石旗桿夾、蓮花池,至今猶存遺址。狀元府門前的一片荷塘,也依舊年年綠葉亭亭。黃定配鄭氏有子黃自求,字熙叟。《永泰縣志》載,黃自求于嘉泰(1201—1204年)間任潮州知府,重視教育事業。又有史書記載:“(黃自求)兩請監舉。淳熙十五年,奏補迪功郎,大理寺丞。嘉定間,知潮州,撥方宜等田于學以養士。潮守之賢者丁允亢、陳宏規為最,自求與之齊名。同父定陳賢守,祀潮州名宦。”黃自求配林氏有子一人黃攀龍為典薄。
附《游洋龍嶼狀元黃定家譜——世系》:
一世 祿公佩公子由興化縣游洋徙永福縣一都龍嶼唐未帝貞明庚辰年二月十二日生宋真宗天禧丁巳年十月廿五日卒配宋秘書丞林徽妹葬馬洋祭坑子二連運
二世 連公祿長子行坤五祥符中舉鄉薦官禮部主事配宋著作郎郎中方慎言妹居永福潼關子二宛守
運公祿次子行坤七宋太祖開寶庚午年六月廿一日生宋仁宗慶歷戊子年十二月十五日卒配方氏子享
三世 享公運公子字錫榮行兌十一宋仁宗景祐甲戌登狀元張唐卿榜進士歷官長壽縣令大理寺評事宋太宗淳化庚寅年正月初八日生宋神宗熙寧庚戌年十月十五日卒年八十有一配宋江蘇揚州府觀察推官宋堂長女封安人長壽縣君合葬一都鄉下倪山子二敏毓
四世 敏公享長子字長衡行金廿二宋元豐已未時彥榜進士宋真宗天禧庚申年三月初三日生宋徽宗政和辛卯年十二月初十日卒壽九十賜冠帶配洪氏子三適選遠
毓公享次子字長衛行金廿三居永福白云龍井配方氏子三造進近
五世 適公敏長子字子正行木卅五特奏進士元符庚辰宋仁宗慶歷壬午年四月廿六日生宋高宗紹興壬戌年十二月初五日卒配陳氏子二邦伊邦達
選公敏次子字子圣行木卅六宋元豐已未年進士官中奉大夫宋仁宗慶歷甲申年六月廿七日生宋高宗紹興甲寅年十月廿三日卒葬鄞縣竹溪配林氏偕子守靈遂家焉子二龜年岳年
遠公敏季子字子明行木卅七宋紹圣丁丑年何昌言榜進士官文林郎莆田令宋仁宗慶歷丙戌年八月初十日生宋高宗紹興丙辰年十二月十八日卒配徐氏子二邦光邦俊
造公毓長子宋仁宗慶歷壬午年四月廿六日生宋高宗紹興壬戌年十二月初五日卒配陳氏子邦耀
進公毓次子宋仁宗慶歷甲申年六月廿七日生宋高宗紹興甲寅年十月廿三日卒林氏子延年鶴年
近公毓季子官莆田令宋仁宗慶歷丙戌年八月初十日生宋高宗紹興丙辰年十二月十八日卒子邦輝
賜進士浙江提刑中奉大夫太常院卿十一世孫黃中庸宋元祐黨禁致仕居軍城大宋哲宗元祐癸酉年臘月頓首拜撰
六世 龜年選公長子字德邵號竹溪宋神宗元豐癸亥年九月初五日生宋高宗紹興乙丑年十二月初二日卒因父葬鄞縣竹溪遂家焉配趙氏子衡公
岳年選公次子配李氏子二公賞公槐
邦光遠公長子字宋顯大觀官已丑年進士徽州知州宋神宗元豐庚申年九月初五日生宋高宗紹興戊寅年二月初十日卒配周氏葬一都鄉下倪山子四宏守寔容
邦俊遠公次子字宋英官大理寺丞冀州知州宋神宗元豐癸亥年七月十五日生宋高宗紹興庚辰年十一月十九日卒配宋氏葬一都鄉下倪山子二定庸庠
七世 九世 定公邦俊長子字泰之宋乾道壬辰科狀元官至廣東提舉宋高宗建炎庚戌年正月初四日生宋寧宗慶元戊午年八月十五日卒葬一都鄉下倪山配鄭氏子四自求自實自誠自謙
賜進士翰林院館閣校勘十五世孫黃安石宋甯宗嘉定癸未年仲秋雪手謹識
上一篇: 黃談 | 下一篇: 韓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