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與表親馮云山、族弟洪仁玕從梁發《勸世良言》中吸取某些基督教義,后來自行洗禮,并在廣東花縣首創“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和馮云山到廣西傳教。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廣州跟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羅孝全學習《圣經》,因聽洪秀全說曾夢見他自己是上帝的兒
子,羅孝全拒絕給他施洗。洪秀全離開廣州,重返廣西桂平,與馮云山會合。7月,洪秀全與馮云山一起制定“十款天條”。
1848年春天,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馮云山被地方團練逮捕,送往廣西桂平知縣衙門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欲以“傳教自由”為由,找上層關系營救。后馮云山被信徒集資賄賂桂平知縣,而得到釋放。
1849年,洪秀全、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結為異姓兄弟。
1850年9月初,洪秀全發布總動員令,會眾立即到金田團營編伍,達兩萬人。同年11月太平軍在蓉村江木橋伏擊清軍成功。農歷十二月,他們在金田村內的韋氏大宗祠,舉行拜上帝儀式,并宣布國號為太平天國。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起義,是為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立“太平天國”。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馮云山為“前導副軍師”、韋昌輝為“后護又副軍師”。同年秋季,太平軍占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封東、西、南、北、翼五王,其他四王皆歸東王楊秀清節制。南王馮云山制訂了太平天國初期的官制、禮制和軍制,又創造了一套獨特歷法,在太平天國內使用,并且實行公有財產制。
1852年(咸豐二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5月19日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省,5月太平軍路經全州時,馮云山被清軍炮火擊中,6月傷重死亡。8月21日蕭朝貴、石達開攻長沙(太平天國第一場硬仗),9月12日蕭朝貴在攻城時戰死。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
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昌,人數增至五十萬,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隨即展開北伐及西征。
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最終在1855年全軍覆沒。西征軍的進展比較順利,先后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
1854年西征軍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軍抵抗,湘軍反攻至九江附近。
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軍,復陷武昌。
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因太平天國首義發生在廣西,故有大量壯族人民參加了太平天國起義,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他的母親是壯族人),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等,皆為壯族人。太平天國第一位烈士、后被追封為嘏王的盧六以及后封的慕王譚紹光、贊王蒙得恩皆為壯人。盧六是太平天國起義前的洪秀全、馮云山最得力的助手,為發動太平天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摘自黃現璠撰《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壯族子弟》——載于1956年5月10日《光明日報》)
太平天囯前期作戰地圖
天京事變1856年(咸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后,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為“萬歲”。
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后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鏟除東王。
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
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后,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后盡殺翼王府中石達開的家屬。
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眾怒,11月2日將韋昌輝處死,不久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瑢。
1844年,洪秀全和馮云山到廣西傳教。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廣州跟隨美國美南浸信會傳教士羅孝全學習《圣經》,因聽洪秀全說曾夢見他自己是上帝的兒
子,羅孝全拒絕給他施洗。洪秀全離開廣州,重返廣西桂平,與馮云山會合。7月,洪秀全與馮云山一起制定“十款天條”。
1848年春天,拜上帝會的領導人之一馮云山被地方團練逮捕,送往廣西桂平知縣衙門囚禁。洪秀全前往廣州欲以“傳教自由”為由,找上層關系營救。后馮云山被信徒集資賄賂桂平知縣,而得到釋放。
1849年,洪秀全、馮云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結為異姓兄弟。
1850年9月初,洪秀全發布總動員令,會眾立即到金田團營編伍,達兩萬人。同年11月太平軍在蓉村江木橋伏擊清軍成功。農歷十二月,他們在金田村內的韋氏大宗祠,舉行拜上帝儀式,并宣布國號為太平天國。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會眾萬人在金田村“恭祝萬壽”起義,是為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立“太平天國”。同年3月23日,洪秀全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馮云山為“前導副軍師”、韋昌輝為“后護又副軍師”。同年秋季,太平軍占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封東、西、南、北、翼五王,其他四王皆歸東王楊秀清節制。南王馮云山制訂了太平天國初期的官制、禮制和軍制,又創造了一套獨特歷法,在太平天國內使用,并且實行公有財產制。
1852年(咸豐二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5月19日離開廣西進入湖南省,5月太平軍路經全州時,馮云山被清軍炮火擊中,6月傷重死亡。8月21日蕭朝貴、石達開攻長沙(太平天國第一場硬仗),9月12日蕭朝貴在攻城時戰死。太平軍攻長沙近三個月仍未能成功,撤圍北上。
1853年1月太平軍攻克武昌,人數增至五十萬,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隨即展開北伐及西征。
北伐軍雖然一度進至天津附近,因孤軍深入,最終在1855年全軍覆沒。西征軍的進展比較順利,先后攻下安慶、九江、武昌等地。
1854年西征軍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軍抵抗,湘軍反攻至九江附近。
1855年初,翼王石達開大破湘軍,復陷武昌。
太平天國前期,軍政大事由軍師負責,洪秀全退居幕后少理朝政,大權落在東王楊秀清手上。
因太平天國首義發生在廣西,故有大量壯族人民參加了太平天國起義,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他的母親是壯族人),北伐主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等,皆為壯族人。太平天國第一位烈士、后被追封為嘏王的盧六以及后封的慕王譚紹光、贊王蒙得恩皆為壯人。盧六是太平天國起義前的洪秀全、馮云山最得力的助手,為發動太平天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摘自黃現璠撰《太平天國革命中的壯族子弟》——載于1956年5月10日《光明日報》)
太平天囯前期作戰地圖
天京事變1856年(咸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向榮在8月9日死后,其死訊不久便傳入天京,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另有圖謀,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為“萬歲”。
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后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鏟除東王。
韋昌輝在9月1日到天京,與秦日綱在夜間入城,2日凌晨突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
翼王石達開抵達天京后,責備韋昌輝濫殺,二人不歡而散,石達開當夜逃出城外,韋昌輝其后盡殺翼王府中石達開的家屬。
石達開從安慶起兵,聲討韋昌輝,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石達開。洪秀全為平眾怒,11月2日將韋昌輝處死,不久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瑢。
上一篇: 何紹基 | 下一篇: 漢無名氏 |